蹦床的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10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蹦床的结构改良,其包括一块蹦床布、固定在该蹦床布外侧的一个环形金属管和弹性拉伸地连接该蹦床布和该金属管的多个弹性件,其中所述金属管上间隔地套设有多个可转动连接环,每个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对应的连接环和蹦床布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防止金属管和弹簧锈蚀,并防止外露的连接件对人体造成伤害,提高了蹦床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蹦跳床,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弹性件来拉撑蹦床布的蹦跳床。
技术介绍
目前,蹦跳床已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喜欢的一种娱乐工具。然而现有的蹦跳床在长时间使用后一般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具体地讲,如图18至图21所示,目前典型的蹦跳床的弹跳系统20一般包括蹦床布21、设于蹦床布21背后的铁管22,并通过弹簧23将两者连接起来。其中该弹簧23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钩部231、232,其一端的连接钩部231穿入设在铁管22上的固定孔221,从而将弹簧23与铁管22稳定连接;其另一端的钩部232直接勾在三角架24上,该三角架穿过设于蹦床布21背面的连接丝带211,借此将弹簧23与蹦床布21连接起来。该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从而确保蹦床布21处于使用状态的形状。然而,由于在该铁管22上设有固定孔221,因此外界水份,特别是雨水容易通过该固定孔221而进入该铁管22内部,造成腐蚀,从而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而且腐蚀的铁管22的强度较低,因此该蹦床布21容易因铁管22折断而发生突然变形,甚至突然倒塌,而使正在蹦跳的人,特别是小孩受伤,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该弹簧23另一端的钩部232直接勾在三角架24上,并露出钩部232的端口,该露出的钩部232端口容易刮伤在蹦床布21下面经过的人或工作人员,因此也存在潜在的刮伤危险。因此,提供一种克服以上缺陷的改良型蹦跳床成为目前有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金属管和弹簧锈蚀,并防止外露的连接件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蹦床的结构改良,以确保蹦床的使用安全性并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蹦床的结构改良,其包括一块蹦床布、固定在该蹦床布外侧的一个环形金属管和弹性拉伸地连接该蹦床布和该金属管的多个弹性件,其中所述金属管上间隔地套设有多个可转动连接环,每个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对应的连接环和蹦床布相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该弹簧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连接钩部,其两个连接钩部分别勾挂在所述连接环和蹦床布上。所述连接环的环体上设有由断开的两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的连接部,其两端部的弯曲方向相反并叠置形成收容所述弹簧的连接钩部的U形槽。在所述金属管上位于各连接环的两侧分别套设有发泡棉定位套。所述蹦床布的边缘设有连接所述弹簧的连接钩部的连接丝带。所述连接丝带通过连接器与所述弹簧的连接钩部相连接。所述连接器为中空环状体,其环状体上开设有与其内腔贯通的贯穿口,环状体上与贯穿口相对的一侧设有固定肋,在该固定肋及由其向外侧延伸的环状体外表面上设有弹簧容置槽,弹簧的连接钩部勾在容置槽内,所述连接丝带穿过所述贯穿口而套在环状体内腔的内壁上。所述环状体包括座体和可分离地扣在该座体上的盖体,其中该座体包括具有第一贯穿孔的第一底部,该第一底部的上表面围绕该第一贯穿孔向上延伸出环形第一内壁,该第一底部的上表面的边缘向上延伸出部分包围状的第一外壁;该盖体包括与该具有第一贯穿孔的第一底部对应的具有第二贯穿孔的第二底部,该第二底部的上表面围绕该第二贯穿孔向上延伸出环形的与该第一内壁对应抵接的第二内壁,该第二底部的上表面的边缘向上延伸出部分包围状的与该第一外壁对应抵接的第二外壁;所述固定肋包括从该环形第一内壁外表面上端靠近该第一外壁一侧延伸出的第一延伸肋和从该环形第二内壁外表面上端靠近该第二外壁一侧延伸出并与第一延伸肋抵接的第二延伸肋。所述座体和所述盖体通过锁扣结构扣合在一起,该锁扣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壁延伸末端远离所述第一延伸肋的一侧向上延伸锁扣柱、于所述第一延伸肋向上延伸出的锁扣条、以及分别于所述第二内壁延伸末端和所述第二延伸肋上开设有对应卡合该锁扣柱和锁扣条的锁孔和锁槽。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一外壁的端面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底部倾斜设置,而且越靠近所述贯穿口,所述第一内壁或所述第一外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底部之间的距离越近,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二外壁的端面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底部倾斜设置,而且越靠近该贯穿口,所述第二内壁或所述第二外壁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底部之间的距离越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蹦床的结构改良通过设于金属管上的连接环与弹性件连接,借此可有效避免在该金属管开设收容弹性件一端的开口,从而防止雨水进入该金属管内而造成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得蹦跳床的使用更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蹦床的结构改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图3和图4分别是图1中蹦床的结构改良局部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后视图。图5是图1中连接环的立体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是图5中连接环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8和图9分别是图1中环状体壳的左视图和主视图。图10是图8中环状体壳的座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1和图12分别是图10中座体的俯视图和右视图。图13是图8中环状体壳的盖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4、图15和图17分别是图13中盖体的俯视图、后视图和右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A-A方向线的剖视图。图18是现有蹦跳床的弹跳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图20和图21分别是图18中蹦跳床的弹跳系统局部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蹦床的结构改良10主要包括蹦床布11、固定在该蹦床布11外侧的金属管12和弹性拉伸地连接该蹦床布11和该金属管12的多个弹性件。其中该金属管12上套设有连接环13,该弹性件一端连接在该连接环13上,另一端连接在该蹦床布11上。借此,可有效避免在该金属管12开设收容弹性件一端的开口,从而防止雨水进入金属管12内而造成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得蹦跳床的使用更安全,以下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中,该金属管12为铁管,当然也可为其他金属管。该弹性件为弹簧14,该弹簧14相对两端设有连接钩部141、142,一端的连接钩部141勾在连接环13上,以连接至该金属管12,另一端的连接钩部142通过连接器15与设于该蹦床布11背面上的连接丝111带连接,从而连接至该蹦床布11;而且该弹簧14处于拉伸状态。借此,通过若干弹簧14相同的布置,从而确保该蹦床布11的使用形状。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中,该连接环13为金属材料(如铁等)制成,其包括套在金属管12上并具有断开的开口132的环形固定部131,该固定部131于该开口132的两端面分别向外延伸出钩状的连接部133,该两连接部133的弯曲方向相反而叠置形成U形槽134,以收容弹簧14一端的连接钩部141,而且该弹簧14处于拉伸状态,从而确保弹簧14与该连接环13连接,也即确保弹簧14与金属管12连接。一并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了让该连接环13定位在金属管12上,使得其不能随意在金属管12的轴向上滑动,增强蹦跳床的稳定性、安全和舒适性,金属管12于连接环13的环形固定部131两侧分别套设有发泡棉定位套16。而且该发泡棉定位套16还可有效避免该金属管12因裸露在外而被腐蚀。如图1、图8至图17所示,该连接器15包括横截面大致呈方形的圆环状的环状体壳151,该环状体壳的侧边开设有与其内腔152贯通的贯穿口153,以便于贯穿该连接丝带111,从而将连接丝带111套在该形腔体壳151的内腔152的内壁154的内表面1541上,借此将连接丝带111与该连接器15连接在一起。该形腔体壳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蹦床的结构改良,其包括一块蹦床布、固定在该蹦床布外侧的一个环形金属管和弹性拉伸地连接该蹦床布和该金属管的多个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上间隔地套设有多个可转动连接环,每个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对应的连接环和蹦床布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丰益
申请(专利权)人:宝安区公明东坑海王星运动用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