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炳旗专利>正文

倒立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636 阅读:10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立健身器械,尤其是一种倒立床。该倒立床包括床架、床身和旋转装置,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旋转装置为挂脚,挂脚的一端与床身相连,其另一端与床架相连,所述床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踏脚装置和担肩,床架和床身之间设置有调节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任意调节倾斜角度、可拆卸折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倒立健身器械,尤其是一种倒立床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倒立健身器械,有的不能调节倒立时的倾斜角度,有的虽能调节角度,但调节起来比较麻烦,且不能固定在任意角度。而且这些倒立健身器械大多不能拆卸折叠,故在不使用时仍占据较大空间,并不便于搬运。如中国专利号为97235749.1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倒立健身器”,包括倒立床、支撑架、连杆、夹腿器和角度定位件,角度定位件上开有若干定位孔或定位槽,其通过与支撑架相连的紧固件插入定位孔或定位槽中调节倒立床的倾斜角度,这样调节角度时需要插拔紧固件,不太方便,且倒立床与支撑架固定在一起,无法拆卸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任意调节倾斜角度、可拆卸折叠的倒立床。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倒立床包括床架、床身和旋转装置,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旋转装置为挂脚,挂脚的一端与床身相连,其另一端与床架相连,所述床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踏脚装置和担肩,床架和床身之间设置有调节带。本技术所述的床架包括有前支架、后支架和把手,前支架和后支架活动连接,把手固定在后支架上。本技术所述的挂脚上开有一个以上的通孔,床架的两端设有导槽,导槽内有一与挂脚上通孔相匹配的凸起,且后支架的两端设有沟槽,挂脚的一端位于后支架的沟槽内,另一端位于床架的导槽内且凸起插入任一通孔内。本技术所述的踏脚装置包括主梁、踏脚杆和踏脚,主梁固定在床身上,踏脚杆的一端与主梁相连,其另一端设有踏脚。本技术所述的主梁呈管状并设有定位销和固定螺栓,踏脚杆的一端开有一个以上定位孔并位于主梁内,踏脚杆和主梁通过定位销插入其中的任一定位孔内以及固定螺栓连接在一起。本技术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上方铰接在一起,且前、后支架之间设有两根互相铰接的连接杆。本技术所述的床身上套有床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床身通过挂脚与床架相连,床身与床架之间设置有调节带,调节带可调节长度,床身绕床架转动时,通过调节调节带的长度,使床身能固定在任意倾斜角度上;2、床架中的前支架和后支架活动连接,拆卸时,床身、挂脚、床架可分离,前支架和后支架可折叠在一起,因此不使用时,拆卸方便、占据较小空间,且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挂脚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挂脚位于沟槽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床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床身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踏脚杆和踏脚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包括床架I、床身5、踏脚装置II、旋转装置和担肩7,其中旋转装置为挂脚11。床架I由前支架1、后支架2、把手3和连接杆4-1、4-2组成,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上方铰接在一起,因此前支架1和后支架2可互相转动,把手3通过螺钉固定在后支架2上,连接杆4-1和4-2的一端分别与前支架1和后支架2铰接,且连接杆4-1和4-2互相铰接,因此连接杆4-1和4-2可分别绕前支架1和后支架2转动,连接杆4-1和4-2也可互相转动。踏脚装置II包括主梁8、踏脚杆9和踏脚10,主梁8焊接在床身5下方,主梁8为中空的方管且其上安装有定位销12和固定螺栓19。踏脚杆9的一端设有踏脚10,其另一端开有十一个定位孔15,且该端插入主梁8后,将定位销12插入其中的任一定位孔15内,从而使踏脚杆9和主梁8相连,再通过固定螺栓19加以固定。定位销12插入不同的定位孔15,可根据身高改变踏脚杆9伸出主梁8的长度,为方便使用,踏脚杆9可根据不同的身高标上相应的刻度。挂脚11上开有三个通孔14,床身5的两端设有导槽17,导槽内有一与通孔14相匹配的凸起18,后支架2的两端设有沟槽6,挂脚11的一端卡在沟槽6内,另一端位于导槽17内,且将凸起18插入任一通孔14内,从而通过挂脚11使床身5和床架I连接在一起。凸起18插入不同的通孔14内,可设定不同的床身5的最大倾斜角度。此外,为了美观,在前支架1和后支架2的连接处套上防护套20。床身5的横梁21上有两个担肩孔22,将两个担肩7插入担肩孔22,就可将担肩7固定在床身5的上方,床身5上还套有布制的床套6。在床架I和床身5之间连接有调节带13,调节带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支架1和床身5上,调节带13为长度可以调节的尼龙带扣,从而可任意调节床身5与床架I之间的倾斜角度,即倒立所需的角度。使用时,先根据健身者所需的倒立角度调整调节带13的长度,再旋松固定螺栓19,拔出定位销12,伸缩踏脚杆9,当踏脚杆9上的刻度与身高一致后,将定位销12插入定位孔15内,然后旋紧固定螺栓19即可。接着健身者登上床身5,把双脚固定在踏脚10内,双手握住床架I两侧的把手3,躺下,使颈部位于两担肩7之间,然后慢慢放松把手3,依靠自身重力使身体向后仰,此时床身5通过挂脚11绕床架I转动,由于调节带13的长度限制,床身5倾斜到一定角度时停止转动,健身者就可以停留在此倒立角度进行身体锻炼,锻炼完毕后,用手拉住把手3,使床身5返回初始位置即可。担肩7除固定颈部外,还有按摩穴位的作用。需要拆卸时,将调节带13从前支架1和床身5上卸下;旋松固定螺栓19,拔出定位销12,将踏脚杆9缩入主梁8内,再插入定位销12,旋紧固定螺栓19;将挂脚11的一端从后支架2的沟槽6内取下,另一端从床身5的导槽17内取下,此时床身5、挂脚11和床架I即分离;将担肩7从担肩孔22内拔出,将床套6从床身5上除下,将防护套从床架I上除下;最后收缩起连接杆4-1、4-2和前支架1、后支架2,将床架I折叠起来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倒立床,包括床架、床身和旋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装置为挂脚,挂脚的一端与床身相连,其另一端与床架相连,所述床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踏脚装置和担肩,床架和床身之间设置有调节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床架包括有前支架、后支架和把手,前支架和后支架活动连接,把手固定在后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立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挂脚上开有一个以上的通孔,床架的两端设有导槽,导槽内有一与挂脚上通孔相匹配的凸起,且后支架的两端设有沟槽,挂脚的一端位于后支架的沟槽内,另一端位于床架的导槽内且凸起插入任一通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床,其特征是所述的踏脚装置包括主梁、踏脚杆和踏脚,主梁固定在床身上,踏脚杆的一端与主梁相连,其另一端设有踏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倒立床,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梁呈管状并设有定位销和固定螺栓,踏脚杆的一端开有一个以上定位孔并位于主梁内,踏脚杆和主梁通过定位销插入其中的任一定位孔内以及固定螺栓连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立床,其特征是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上方铰接在一起,且前、后支架之间设有两根互相铰接的连接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床身上套有床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倒立健身器械,尤其是一种倒立床。该倒立床包括床架、床身和旋转装置,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旋转装置为挂脚,挂脚的一端与床身相连,其另一端与床架相连,所述床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踏脚装置和担肩,床架和床身之间设置有调节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立床,包括床架、床身和旋转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装置为挂脚,挂脚的一端与床身相连,其另一端与床架相连,所述床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踏脚装置和担肩,床架和床身之间设置有调节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旗
申请(专利权)人:陈炳旗浦江康立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