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03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健身运动器。它由结构本体、左右摇杆、滑轮组、座椅等结合构成,左、右摇杆以结构本体的左、右支轴为中心而呈X型交叉对称结构,所述右摇杆中段部位设有一右转筒供套入结构本体右支轴并与之枢接,上段的上端设有握把及上手柄结构,下段的下端枢接踏板及下踏柄结构,所述下踏柄适当位置固设有下支轴供枢接右侧活塞筒之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是一种具有全身运动效益的健身运动器,而且更具方便性、简单性及实用性。(*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健身运动器。现有技术的室内运动器具、绝大多数都是以跑步机为主,而跑步机的开发亦算是最完整的,包括速度、倾角及各种变化控制与显示等,几乎接近完美。也正是如此,站在室内运动器具的需求市场而言,却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现象那就是跑步机运动器具走向高级化,而其它类别如踏步机、摇摆机、室内脚踏车等却停留在简单、低价的一种次级产品;事实上,同样的那些控制、显示功能也可以应用在其它的运动器具上,以提高使用效益及价值,推究其中原因,应该是以下两个重要原由;一、跑步是一最基本、最方便及最简单的运动,任何人几乎不需学习就可以使用跑步机,而且跑步动作能够达到双脚跑步配合双手摆动的四肢运动,算是一种接近的全身运动。二、其它的运动器具大都仅达到身体某局部的运动诸如踏步机及脚踏车则针对双脚运动,摇摆机则针对腰部运动,再如一些健身器材则更是针对臂、腿加强肌肉的运动。鉴于上述原由,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开发出一种能具有方便性、简单性及全身运动效益的一种健身运动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健身运动器为左右对称结构,由结构本体、左右摇杆、滑轮组、座椅若干活塞筒、紧固件等结合构成,左、右摇杆以结构本体的左、右支轴为中心而呈X型交叉对称结构,所述右摇杆中段部位设有一右转筒供套入结构本体右支轴并与之枢接,上段的上端设有握把及上手柄结构,下段的下端枢接踏板及下踏柄结构,所述下踏柄适当位置固设有下支轴供枢接右侧活塞筒之一端;所述左摇杆同样以一左转筒枢接于结构本体的左支轴,其与右摇杆与本体呈对称连接方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是一种具有全身运动效益的健身运动器,而且更具方便性、简单性及实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动作示意图之一。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动作示意图之二。图5是本技术操作结构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结构为一近似左右对称的机构体,主要由一右摇杆6、一结构本体7、一左摇杆8、一滑轮组4、一座椅5、一椅座55及若干活塞筒3、紧固件等结合构成。其中结构本体7的前下方位置具有左右方向之前横梁77、后下方位置具有左右方向的后横梁78,中间位置则连设有一足够强度并呈似三角形结构,其中主要为一前立梁76,其下端连接前横梁77,而上端连接上斜梁74中段部位;上斜梁74上端左右侧固设各一上支轴71供枢接左右各一活塞筒3一端,而下端连接后横梁78,下侧方位于前立梁76后方适当距离固设有一具中孔79之定位块75;另在上斜梁74与前立梁76相接部位附近则左右方向各设有一足够强度的左支轴73和右支轴72。右摇杆6的中段部位设有一右转筒63供套入结构本体7上斜梁74右支轴72枢接之,上段为上端设有握把61之适当长度上手柄62结构,下段为下端外侧枢接脚踏板67之适当长度下踏柄65结构;此下踏柄65内侧适当位置固设有一下支轴66供枢接右侧活塞筒3另一端,又位于右转筒63下方适当距离外侧固设有一支销64供扣接一钢绳43端扣环45。左摇杆8与右摇杆6呈左右对称结构,同样以一左转筒83枢接于结构本体7左支轴73,一握把81供使用者左手握持,一踏板87供使用者左脚踩踏,一下支轴86供枢接左侧活塞筒3另一端,一支销84供扣接钢绳43另一端扣环45。滑轮组4以一滚轮44绕过两端为扣环45的钢绳43并枢接于形U框42,后方于U框42底部因设有一朝后方向的螺栓41供由前往后穿过上斜梁74下方之定位块75的孔79后旋入一旋转扭46组合之。椅座55下方设“∏”形夹结构53供置放上斜梁74中段适当部位(以使用者身材而定)后,以一螺栓56旋紧夹固,上方设“C”形夹结构52供座椅5的座营51插入至适当高度(以使用者身材而定)后,以一螺栓54旋紧夹固。此时,请参看图3并配合图1所示,当使用者左手握持左摇杆8握把81向后拉且同时左脚踏着左摇杆8踏板87向前踏时,将造成左摇杆8以左转筒83及左支轴73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下支轴86处于压缩着左侧活塞筒3而产生抗阻力,另一方面支销84处前拉着钢绳43端扣环45;再请参看图4并配合图1所示,由于滑轮组4作用,在左侧向前拉动钢绳43端扣环45时,将致使滚轮44滚动及右侧钢绳43扣环45向后移动,如此亦拉着右摇杆6的支销64向后移动而产生了右摇杆6以右转筒63及右支轴72为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产生一方面伸长了右侧活塞筒3,另一方向前推了右手握把61及回收了右脚踏板67。如上所述,左、右两侧重复左、右手脚来回动作,左摇杆8与右摇杆6间交叉以其左右支轴73、72为中心转动,两者呈“X”型结构,借助于同时压缩、伸长左右侧活塞筒3抗阻力作用,而达到全身四肢的有效运动。请参看图5所示,本技术的健身运动器也可以为一种左右手脚自由推拉踩踏的运动型态,即在无滑轮组(4请参看图1所示)钢绳43作用下,左、右摇杆8、6便亦可作同向旋转,及同时压缩及伸长左右侧活塞筒3以产生抗阻力作用,而达到灵活性高且多样化的动作,而提升了本创作之运动效果。本技术的健身运动器亦可以加装各种显示及控制功能,诸如次数、速度的显示及手推拉、脚踩踏力量的控制等,而将其功能、配备、外形更加的完美及高级化,亦提高了本技术实用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健身运动器,为左右对称结构,由结构本体、左右摇杆、滑轮组、座椅及若干活塞筒、紧固件等结合构成,其特征在于左、右摇杆以结构本体的左、右支轴为中心而呈X型交叉对称结构,所述右摇杆中段部位设有一右转筒供套入结构本体右支轴并与之枢接,上段的上端设有握把及上手柄结构,下段的下端枢接踏板及下踏柄结构,所述下踏柄适当位置固设有下支轴供枢接右侧活塞筒之一端;所述左摇杆同样以一左转筒枢接于结构本体的左支轴,其与右摇杆与本体呈对称连接方式。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健身运动器。它由结构本体、左右摇杆、滑轮组、座椅等结合构成,左、右摇杆以结构本体的左、右支轴为中心而呈X型交叉对称结构,所述右摇杆中段部位设有一右转筒供套入结构本体右支轴并与之枢接,上段的上端设有握把及上手柄结构,下段的下端枢接踏板及下踏柄结构,所述下踏柄适当位置固设有下支轴供枢接右侧活塞筒之一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是一种具有全身运动效益的健身运动器,而且更具方便性、简单性及实用性。文档编号A63B22/00GK2484989SQ0122124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7日专利技术者廖学湖 申请人:信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运动器,为左右对称结构,由结构本体、左右摇杆、滑轮组、座椅及若干活塞筒、紧固件等结合构成,其特征在于:左、右摇杆以结构本体的左、右支轴为中心而呈X型交叉对称结构,所述右摇杆中段部位设有一右转筒供套入结构本体右支轴并与之枢接,上段的上端设有握把及上手柄结构,下段的下端枢接踏板及下踏柄结构,所述下踏柄适当位置固设有下支轴供枢接右侧活塞筒之一端;所述左摇杆同样以一左转筒枢接于结构本体的左支轴,其与右摇杆与本体呈对称连接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信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