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龙专利>正文

矫正脚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857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矫正脚套结构,矫正脚套结构可活动地套设于人类的至少一脚底板上,且脚底板定义有一底部位置、一顶部位置、一靠大姆指侧及一靠小指侧,矫正脚套结构包括一包覆单元及一矫正单元。其中,包覆单元可活动地贴附于该脚底板的顶部位置、底部位置、靠大姆指侧及靠小指侧,而矫正单元是位于该包覆单元上且相对应于顶部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矫正脚套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矫正单元的矫正脚套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A、图1B、图2A及图2B,图1A及图1B皆为幼儿使用不良爬行姿势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则为俯视角度呈现幼儿使用不良爬行姿势的示意图。一般7个月大的幼儿能使用肚子贴地匍匐爬行,到8-9个月大会由坐姿转换成四肢跪趴,如四脚兽般进行爬行,且幼儿的肚子可远离地面。爬行是所有粗动作发展的基础,所以幼儿多爬行有许多好处,这是因为『爬』除了是大脑支配身体更多部位的训练外,爬行越多,肌肉平衡也越好,甚至透过爬行让幼儿到处去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然而,在幼儿学习爬行的过程中,若幼儿习惯使用脚踝整个向内弯曲(如图1A及图2A)或是向外弯曲(如图1B及图2B)爬行时,容易导致之后走路产生内八或是太过外八的情形。并且,通常越晚矫正会越困难恢复到正常的走路方式。因此,如何在爬行阶段便开始改善幼儿脚踝向内弯曲或是向外弯曲的爬行姿势,便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值得去思考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矫正脚套结构,该矫正脚套结构能帮助正在爬行期间的幼儿矫正不良的爬行姿势。本技术提供一种矫正脚套结构,矫正脚套结构可活动地套设于人类的至少一脚底板上,且脚底板定义有一底部位置、一顶部位置、一靠大姆指侧及一靠小指侧,矫正脚套结构包括一包覆单元及一矫正单元。其中,包覆单元可活动地贴附于该脚底板的顶部位置、底部位置、靠大姆指侧及靠小指侧,而矫正单元是位于该包覆单元上且相对应于顶部位置。在上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中,矫正单元的厚度大于包覆单元之厚度。在上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中,矫正单元偏向于靠大姆指侧或偏向于该靠小指侧。在上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中,矫正单元为多个突出的颗粒,且该矫正单元设置于该包覆单元的内部。在上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中,该矫正单元偏向于靠大姆指侧或偏向于该靠小指侧。在上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中,矫正单元凸设于包覆单元的外侧周边。在上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中,矫正单元位偏向于该靠大姆指侧或偏向于该靠小指侧。在上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中,矫正单元略呈一三角形状。在上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中,矫正单元略呈一椭圆形状。在上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中,该矫正单元包括有至少一个滚轮组件及至少二个固定组件,该滚轮组件的轴心可拆卸地插接至该固定组件上。藉此,本技术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可提供学爬阶段儿童一穿戴用的脚套结构,用以矫正儿童脚底板内八形状或外八形状的不良姿势,将其内八、外八的姿势矫正至正常的状况,故具有商业应用的潜力。为让本技术之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皆为幼儿使用不良爬行姿势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则为俯视角度呈现幼儿使用不良爬行姿势的示意图。图3A为第一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10的立体图。图3B为矫正脚套结构10的S-S剖面图。图3C为脚底板的立体图。图3D所绘示为第二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的S-S剖面图。图4A所绘示为第三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30的S-S剖面图。图4B所绘示为第四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40的S-S剖面图。图5所绘示为第五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50的S-S剖面图。图6A及图6B皆为矫正单元52略呈一椭圆形状的示意图。图7所绘示为第六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60的S-S剖面图。图8及图9所绘示为第七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70的立体图。图10A与图10B为幼儿使用正常方式爬行姿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20、30、40、50、60、70-矫正脚套结构;11-包覆单元;12、32、52、62、72-矫正单元;721-滚轮组件;723-固定组件;9-脚底板;91-顶部位置;92-底部位置;93-靠大姆指侧;94-靠小指侧;D1-矫正单元的厚度;D2-包覆单元的厚度;S-S-割面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A及图3B,图3A为第一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10的立体图,图3B为矫正脚套结构10的S-S剖面图。矫正脚套结构10是可活动地套设于人类的至少一脚底板9上,脚底板9定义有一底部位置92、一顶部位置91、一靠大姆指侧93及一靠小指侧94(请参阅图3C,图3C为脚底板9的立体图)。其中,矫正脚套结构10包括一包覆单元11与一矫正单元12,包覆单元11是可活动地贴附于脚底板的顶部位置91、底部位置92、靠大姆指侧93及靠小指侧94,而矫正单元2是位于包覆单元11上且相对应于顶部位置91。并且,矫正单元12的厚度会大于包覆单元11的厚度。举例来说,请再参阅图3B,矫正单元12的厚度例如为D1,包覆单元11的厚度例如为D2,则D1会大于D2。此外,矫正单元12除了较靠近顶部位置91之外,矫正单元12的部份面积还会偏向于靠大姆指侧93。如此一来,习惯使用脚踝向内弯曲爬行的幼儿穿上矫正脚套结构10后,会因为顶部位置91与靠大姆指侧93的厚度较大,所以爬行时利用顶部位置91与靠大姆指侧93接触到地面上会有较多的缓冲,幼儿的脚触碰到地面也会比较舒服。也因为如此,原本脚踝向内弯曲的幼儿便会在后续的爬行过程慢慢将脚踝向外展开,之后恢复到脚踝打直的爬行状态(请参阅图10A及图10B,图10A与图10B为幼儿使用正常方式爬行姿势的示意图)。反之,请参阅图3D,图3D所绘示为第二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20的S-S剖面图。矫正脚套结构20与矫正脚套结构10的差异在于,矫正单元12的部份面积还会偏向于靠小指侧94。因此,矫正脚套结构20适合习惯使用脚踝向外弯曲爬行的幼儿穿上(顶部位置91与靠小指侧94的厚度较大)。这样一来,该幼儿便会在后续的爬行过程慢慢将脚踝向内微缩,同样会恢复到脚踝打直的爬行状态。请参阅图4A,图4A所绘示为第三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30的S-S剖面图, 矫正脚套结构30的矫正单元32为多个突出的颗粒,且矫正单元32设置于包覆单元11的内部。其中,矫正单元32除了较靠近顶部位置91之外,矫正单元32的部份颗粒还会偏向于靠大姆指侧93。如此一来,习惯使用脚踝向内弯曲爬行的幼儿穿上矫正脚套结构30后,会因为顶部位置91与靠大姆指侧93的多个突出的颗粒,所以爬行时利用顶部位置91与靠大姆指侧93接触到地面上会些许按摩的功效。也因为如此,原本脚踝向内弯曲的幼儿便会在后续的爬行过程慢慢将脚踝向外展开,利用顶部位置91与靠大姆指侧93接触地面。反之,请参阅图4B,图4B所绘示为第四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40的S-S剖面图。矫正脚套结构40与矫正脚套结构30的差异在于,矫正脚套结构40之矫正单元32的部份颗粒偏向于靠小指侧94。因此,矫正脚套结构40适合习惯使用脚踝向外弯曲爬行的幼儿穿上。这样一来,该幼儿便会在后续的爬行过程慢慢将脚踝向内微缩,同样会恢复到脚踝打直的爬行状态。请参阅图5,图5所绘示为第五实施例的矫正脚套结构50的S-S剖面图,矫正脚套结构50的矫正单元52是凸设于包覆单元11的外侧周边,且矫正单元52略呈一三角形状。其中,矫正单元52除了较靠近顶部位置91之外,矫正单元52是偏向于靠小指侧94。因此,矫正脚套结构50也会呈现出顶部位置91与靠小指侧94的厚度较大,所以矫正脚套结构50也较适合于习惯使用脚踝向外弯曲爬行的幼儿穿上。这样一来,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矫正脚套结构,可活动地套设于人类的至少一脚底板(9)上,其特征在于,该脚底板(9)定义有一底部位置(92)、一顶部位置(91)、一靠大姆指侧(93)及一靠小指侧(94),该矫正脚套结构(10)包括:一包覆单元(11),可活动地贴附于该脚底板(9)的顶部位置(91)、底部位置(92)、靠大姆指侧(93)及靠小指侧(94);一矫正单元(12),位于该包覆单元(11)上且相对应于该顶部位置(9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正脚套结构,可活动地套设于人类的至少一脚底板(9)上,其特征在于,该脚底板(9)定义有一底部位置(92)、一顶部位置(91)、一靠大姆指侧(93)及一靠小指侧(94),该矫正脚套结构(10)包括:一包覆单元(11),可活动地贴附于该脚底板(9)的顶部位置(91)、底部位置(92)、靠大姆指侧(93)及靠小指侧(94);一矫正单元(12),位于该包覆单元(11)上且相对应于该顶部位置(9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矫正单元(12)的厚度(D1)大于该包覆单元(11)的厚度(D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矫正单元(12)偏向于该靠大姆指侧(93)或偏向于该靠小指侧(9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脚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矫正单元(12)为多个突出的颗粒,且该矫正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龙许硕颖陈丽宸陈秀茜陈宏渝陈洋豪陈子明车富娟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龙许硕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