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跑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73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跑步机,该跑步机具有一底座单元,一组结于该底座单元的把手单元,及借由一折叠装置与该底座单元组结的跑步台。该折叠装置包含一枢设在该跑步台与该底座单元之间的导移单元,及一装设在该导移单元与该底座单元之间的牵引单元。当将该跑步台自一使用位置朝上掀翻至一收合位置,可借由该牵引单元使该导移单元的二导移杆同时产生摆移动作与退移动作,使该跑步台得以更贴近该把手单元以获得较佳折叠角度与收合效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跑步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跑步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跑步台可以折叠收合的折叠式跑步机。
技术介绍
为了达到收藏方便的功能,所以业者设计一种可以折收跑步台的跑步机,如图1、2、3所示,中国台湾省第89219931号「跑步机结构改良」专利案的跑步机10具有一底座11,一跑步台12,装设在该二者之间的二摆臂13,一固设于该跑步台12的一框架121并可传动一跑步带122转动的第一马达14,及装设在该二摆臂13与该框架121之间的一第二马达15与一伸缩杆16。该底座11具有相互间隔平行的二侧杆111,连结该二侧杆111的一前侧杆112与一后侧杆113,分别设置于该二侧杆111并相互面对的二轨道114,分别固设于该二侧杆111并朝向顶端延伸的二支架115,及分别固设于该二支架115并相互面对的二直立滑轨116。该跑步台12具有该框架121,装设在该框架121内并受该第一马达14传动的该跑步带122,及分别组设于该框架121的一前段部1211并可在该二直立滑轨116内纵向移动的二滚轮123。该二摆臂13各具有借由一枢轴17枢结于该框架121的前段部1211的第一端部131,及一反向于该第一端部131的第二端部132;该二第二端部132之间并组结有一连结杆133,及该连结杆133的两端各组设有一可在该轨道114内滑移的滑轮134。该第二马达15是固置在该框架121的前段部1211内,该伸缩杆16是受该第二马达15驱动同时枢设于该连结杆133。要折叠收合该跑步台12时,是对该框架121的一后段部1212施一向上力,则可使该跑步台12以该二枢轴17为支轴产生转动,同时驱动该二摆臂13产生摆动并使该二滑轮134在该二轨道114内朝向该后侧杆113移动,及该二滚轮123会在该二直立滑轨116内朝向顶端移动,如此就可以折叠收合该跑步台12,至于该跑步台12则可借由该二摆臂13、该二滑轮134,及该伸缩杆16装设在该框架121与该连结杆133之间而获得支-->撑。要升高该跑步台12时,是激活该第二马达15驱动该伸缩杆16伸长,则可驱动该二摆臂13产生摆动,配合该二滚轮123只能在该二直立滑轨116内移动的设计,就可顶推该跑步台12的前段部1211升高,达到使该跑步台12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该跑步机10虽然具有可以折叠收合及可升高该跑步台12的使用功效,但实际上仍存有下列缺失:一、因为该跑步台12在折叠收合过程中只能产生转动动作,加上该框架121的前段部1211组设有该二滚轮123,且该二滚轮123只能在该二直立滑轨116内纵向移动,所以该前段部1211的可转动角度会受到限制,相对有该后段部1212无法贴近该二支架115,导致有该跑步台12的折叠角度较差、收合效果较差的缺失。二、当折叠收合该跑步台12后,该二滑轮134与该二滚轮123的相对距离较短,导致有效发挥支撑效果较差,使该跑步台12整体稳固性仍不佳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跑步台具有较佳折叠角度以提升收合效果的折叠式跑步机。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跑步台整体稳固性较佳的折叠式跑步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折叠式跑步机包含有一安置在一支撑面上的底座单元,一组结于该底座单元并朝向顶端延伸的把手单元,及一借由一折叠装置组结于该底座单元的跑步台,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单元包括各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的二侧杆。该跑步台具有由相互间隔的二侧框与固结在该二侧框之间的至少一固定杆所组成的一框体,及一环置在该框体内可依循一封闭路径转动的跑步带;每一侧框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段部与一后段部。该折叠装置包括一装设在该底座单元与该跑步台之间的导移单元,及一装设在该底座单元与该导移单元之间的牵引单元。该导移单元包括各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支撑部及一枢结部的二导移杆,及分别组设于该二支撑部的二滚轮;该二枢结部是分别枢设于该跑步台的二侧框的前段部。该牵引单元包括固设于该底座单元的侧杆并设置有一长形导轨的至少一导座,及组设于该相对应导移杆并在该长形导轨内移-->动的至少一滑动件。借由上述组成,在将该跑步台朝上掀翻折叠收合过程中,可借由该滑动件在该长形导轨内自一前端朝向一后端移动,使该导移杆在摆动过程中可同时朝向该后端部移动,且一并带动该跑步台亦朝向该后端部移动,进而使该跑步台可更贴近该把手单元以具有较佳折叠角度与较佳收合效果。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折叠式跑步机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中国台湾省第89219931号专利案的一立体图。图2是中国台湾省第89219931号专利案的一局部立体图,说明一跑步台处于一使用状态。图3是中国台湾省第89219931号专利案的一局部立体图,说明一跑步台处于一收合状态。图4是本技术折叠式跑步机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一顶盖被删除。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该跑步机处于一使用状态。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该跑步机处于一收合过程状态。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该跑步机处于一收合状态。图8是一取自图7的局部剖视图,说明二第一滚轮与二第二滚轮的位置。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立体图,说明该跑步台处于该收合状态。图10是一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扬升该跑步台的状态。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立体图,说明扬升该跑步台时,一导移单元与一支撑单元的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5所示,本技术折叠式跑步机2该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安置在一支撑面1上的底座单元20、一组设于该底座单元20并朝向顶端延伸的把手单元30,一借由一折叠装置50组结于该底座单元20的跑步台40,及一装设在该跑步台40与该折叠装置50的一导移单元60之间的支撑单元80。-->该底座单元20包括相互间隔并各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端部211与一后端部212的二侧杆21,固结在该二侧杆21之间的至少一连结杆22,分别设置在该二侧杆21的前端部211并朝向顶端延伸的二锁座23,及分别设置于该二侧杆21并自该前端部211朝向该后端部212开设且相互面对的二槽室24。该把手单元30包括各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顶段部311与一底段部312的二立管31,及组结于该二顶段部311的至少一把手32。该二底段部312是分别插置入该二锁座23内并借由数锁件33将其锁固定位。较佳地,该较佳实施例还具有一组设在该二顶段部311之间的仪表单元34。在该较佳实施例中,是将该把手32组结于该仪表单元34并面对该跑步台40,但是实际上也可将二把手(图未示)分别固结在该二立管31的顶段部311并面对该跑步台40。该跑步台40包括由相互间隔并各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段部411与一后段部412的二侧框41,与固结在该二侧框41之间的至少一固定杆42所组成的一框体43,一环置在该框体43内可依循一封闭路径转动的跑步带44,及一组设于该二侧框41的后段部412底侧的支撑轮架45。较佳地,该较佳实施例更包括一装设在该二侧框41的前段部411之间并可带动该跑步带44自动转动的电动马达46。该折叠装置50包括一装设在该跑步台40与该底座单元20之间的导移单元60,及一装设在该导移单元60与该底座单元20之间的牵引单元70。该导移单元60包括相互间隔并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跑步机,包含有一安置在一支撑面上的底座单元,一组结于该底座单元并朝向顶端延伸的把手单元,及一借由一折叠装置组结于该底座单元的跑步台,其特征在于:    该底座单元包括相互间隔并各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的二侧杆;    该把手单元是组结于该底座单元并朝向顶端延伸;    该跑步台包括由相互间隔的二侧框与固结在该二侧框之间的至少一固定杆所组成的一框体,及一环置在该框体内可依循一封闭路径转动的跑步带;每一侧框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段部与一后段部;    该折叠装置包括一枢设于该跑步台的前段部的导移单元,及一装设在该导移单元与该底座单元之间的牵引单元;该导移单元具有相互间隔并各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支撑部与一枢结部的二导移杆,及分别组设于该二支撑部并可前后滑移的二第一滚轮;该枢结部是枢结于该跑步台的前段部;该牵引单元具有固置于该底座单元的至少一侧杆并设置有一长形导轨的至少一导座,及位于该长形导轨内并组结于相对应导移杆的至少一滑动件;该长形导轨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端及一后端,该滑动件是位于该长形导轨内并可在该前端与后端之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跑步机,包含有一安置在一支撑面上的底座单元,一组结于该底座单元并朝向顶端延伸的把手单元,及一借由一折叠装置组结于该底座单元的跑步台,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单元包括相互间隔并各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的二侧杆;该把手单元是组结于该底座单元并朝向顶端延伸;该跑步台包括由相互间隔的二侧框与固结在该二侧框之间的至少一固定杆所组成的一框体,及一环置在该框体内可依循一封闭路径转动的跑步带;每一侧框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段部与一后段部;该折叠装置包括一枢设于该跑步台的前段部的导移单元,及一装设在该导移单元与该底座单元之间的牵引单元;该导移单元具有相互间隔并各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支撑部与一枢结部的二导移杆,及分别组设于该二支撑部并可前后滑移的二第一滚轮;该枢结部是枢结于该跑步台的前段部;该牵引单元具有固置于该底座单元的至少一侧杆并设置有一长形导轨的至少一导座,及位于该长形导轨内并组结于相对应导移杆的至少一滑动件;该长形导轨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端及一后端,该滑动件是位于该长形导轨内并可在该前端与后端之间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导移单元还具有固结于该相对应导移杆的至少一连接块,该滑动件是位于该长形导轨内并组结于该连接块。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导座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该长形导轨是自该前端部朝向该后端部并相对于该侧杆逐渐缩短距离设置且具有该前端与该后端而呈斜线状的长形导轨。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导座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该长形导轨是自该前端部朝向该后端部并平行于该侧杆且具有该前端与该后端而呈水平状的长形导轨。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导座具有呈反向设置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该长形导轨是自该前端部朝向该后端部设置且具有该前端与该后端而呈圆弧状的长形导轨。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为一位于该长形导轨内的圆管,该牵引单元还具有一穿过该滑动件与该连接块的螺栓,及一螺锁于螺栓并位于该连接块外的螺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牵引单元还具有分别套设于该螺栓并位于该滑动件的两端面外的二挡块。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牵引单元还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得彰许钟圣邱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乔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