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468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离心泵设备,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上充泵。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包括筒体、泵盖及内芯,所述内芯包括机械密封、叶轮,吐出段、驱动端轴承、非驱动端轴承及叶轮,所述上充泵为立式双筒体式多级离心泵,叶轮按数量均分为两组,两组叶轮沿轴向背对背设置,吐出段位于两组叶轮之间,吐出段上、下两侧的两个叶轮上均设置有轴向无阻碍流道式导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可靠性高,水力效率高,设计结构满足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上充泵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离心泵设备,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上充泵。
技术介绍
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上充泵是核岛关键性设备。上充泵的功能是将经处理后的反应堆冷却剂上充注入RCP系统、为三台反应堆冷却剂泵提供一号轴封注入水、为加氢站的喷射器提供推进流。目前国内普通水泵技术上的不足:第一:上充泵达到高扬程主要靠升速的方法实现;第二:上充泵采用卧式结构,转子受自身挠度的影响,运转可靠性低;第三:泵在60℃及100%湿度下工作,无法保证轴承平稳可靠的长期运行;第四:剧烈的地震后或飞机撞击核岛后,不能保证压力边界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安全、可靠、高效的上充泵,该泵能够满足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上充泵的各项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了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包括筒体、泵盖及内芯,所述内芯包括机械密封、叶轮,吐出段、驱动端轴承、非驱动端轴承及叶轮,所述上充泵为立式双筒体式多级离心泵,叶轮按数量均分为两组,两组叶轮沿轴向背对背设置,吐出段位于两组叶轮之间,吐出段上、下两侧的两个叶轮上均设置有轴向无阻碍流道式导叶。所述叶轮有22级,1-11级叶轮为一组,12-22级叶轮为一组,两组叶轮沿轴向背对背设置,吐出段两侧的第11级叶轮和第22级叶轮上均设置有轴向无阻碍导叶。所述机械密封的下端设置有平衡腔,平衡腔和泵体吸入口之间通过位于筒体与泵盖内的平衡管路连通。所述驱动端轴承为一对背对背的角接触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采用风扇冷却,风扇设置于轴承箱体外部的风扇罩内,轴承箱体上设置有与风扇罩连通的引风槽。所述角接触球轴承采用效应环润滑,效应环设置于轴承箱体内的泵轴上,润滑油路设置于轴承箱体上。所述内芯下端首级叶轮位置处设置有水导轴承,水导轴承包括水导轴承衬及水导轴承套,水导轴承衬安装于首级吸入函体上,水导轴承套安装于首级叶轮上,水导轴承套表面堆焊有镍基合金层,水导轴承衬与水导轴承套采用H7/h6配合。所述内芯中部设置有由级间衬套与级间轴套组成的摩擦副,级间衬套和级间轴套上均加工有反向螺旋槽。所述内芯上部设置有由驱动端轴套及驱动端衬套组成的摩擦副,驱动端轴套及驱动端衬套上均加工有反向螺旋槽。所述吐出段与筒体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筒体与泵盖均采用整体锻造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相比于常规的上充泵具有以下几方面显著的特点:1.本技术为了达到高扬程,叶轮设计22级叶轮,泵采用立式结构布置,避免因叶轮级数的增多而造成转子挠度增大的影响,1~11级叶轮与12~22级叶轮沿轴向背对背布置可平衡绝大部分水力轴向力;吐出段位于11级叶轮与22级叶轮之间,第11级叶轮与第22级叶轮上均设置轴向无阻碍导流导叶,将流体导入吐出段内导流孔中,实现流体在吐出段两侧的穿越。2.本技术的机械密封的下端设置有平衡腔,通过内置平衡管路与泵入口端相连,筒体与泵盖内设置平衡管路将密封腔与吸入口相连,平衡密封腔内压力,保证密封工作压力在允许压力范围内;3.本技术的驱动端设置有角接触球轴承,用于承受径向力及残余轴向力,轴承由风扇进行强制冷却,并配置风扇罩及引风槽。轴承由效应环进行循环润滑,润滑油路设计在轴承箱体上,不采用普通设计在轴承套上,改进后的润滑方式可减小轴承内径尺寸,从而极大减小因轴承滚珠线速度较大引起的轴承发热。泵非驱动端首级叶轮位置设置水导轴承,水导轴承由自身介质进行冲洗润滑。水导轴承与首级叶轮口环组成摩擦副,首级叶轮采用堆焊镍基合金的方法提高口环表面硬度;4.本技术的吐出段与筒体间设置两道O形圈,可以有效阻止吐出段因两侧压差产生的级间泄漏;5.本技术的筒体、泵盖均采用锻件成型,承压能力强,经过仿真分析满足抗震刚性要求。筒体进出口管与现场管路采用焊接形式连接减少泄漏点,筒体设计寿命60年,维修及更换内芯可不对筒体及进出口管路进行拆卸,该泵在拆卸电机及筒体与泵盖间紧固件后,可将整个转子及内芯由驱动端一同拆卸,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综上,本技术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可靠性高,水力效率高,设计结构满足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上充泵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轴承结构润滑冷却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轴向无阻碍流道式导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主要零件及结构包括:筒体1、水导轴承衬2、水导轴承套3、首级叶轮4、导管5、卡环6、泵轴7、无阻碍式导叶8、中段9、轴向无阻碍流道式导叶10、O形圈11、导流孔12、吐出段13、级间衬套14、级间轴套15、平衡孔16、轴套(驱)17、衬套(驱)18、吸入函体(十二级)19、缠绕垫组20、泵盖21、托架22、密封部件23、轴承箱体24、挡油套(外)25、折油台阶26、油孔27、挡油套(内)28、效应环29、角接触球轴承30、调整螺母(Ⅰ)31、调整螺母(Ⅱ)32、风扇33、轴承箱盖34、风扇罩35、引风槽36、螺柱37、螺母38。内芯部件:首级叶轮4及其他叶轮靠卡环6逐级定位到泵轴7上。叶轮共有22级, 1-11级叶轮为一组,12-22级叶轮为一组,两组叶轮沿轴向背对背设置在吐出段的两侧用来平衡水力轴向力。为了提高装配及拆卸效率,泵由中间(吐出段13)向两侧进行装配,中段9与中段9间靠内六角螺钉把紧定位。吐出段两侧的11级叶轮与22级叶轮设置轴向无阻碍流道式导叶10(如图3所示),将流体导入吐出段内导流孔12中,实现流体在吐出段13两侧的穿越。吐出段13与筒体1间设置两道O形圈11,阻止吐出段13因两侧压差产生的级间泄漏。内芯包括机械密封、叶轮,吐出段、驱动端轴承、非驱动端轴承及叶轮等部件,内芯装配到筒体内部后由缠绕垫组20进行内芯轴向定位。水力支撑:泵内芯依靠三组摩擦副对转子进行水力支撑,提高转子支撑刚性。设置与内芯下端的水导轴承衬2与水导轴承套3形成摩擦副,固定在叶轮上的水导轴承套表面堆焊镍基合金,水导轴承衬由导管5连接到二级扬程进行强制冲洗。设置与内芯中部的级间衬套14与级间轴套15形成摩擦副,靠级间自然泄漏对摩擦面进行冲洗。级间衬套14和级间轴套15上均加工有反向螺旋槽控制级间泄漏提高泵运行效率。设置于内芯上部的轴套(驱)17、衬套(驱)18形成摩擦副,靠级间自然泄漏对摩擦面进行冲洗。轴套(驱)17和衬套(驱)18上均加工有反向螺旋槽控制级间泄漏提高泵运行效率。承压部件:筒体1、泵盖21均采用整体锻造结构,承压性能满足25MPa设计要求。筒体1与泵盖21靠螺柱37与螺母38进行把合。筒体及泵盖上设计内置平衡孔16,减少平衡管空间尺寸占用。筒体进出口管同现场管路通过焊接形式进行连接减少泄露。筒体设计寿命60年,在维修时无需拆卸进出口管路及筒体可将内芯整体同驱动端拆卸。轴承部件:泵驱动端设计一对角接触球轴承30承受径向力及残余轴向力。角接触球轴承30靠效应环29进行循环润滑及冷却。如图2所示,轴承套29旋转为周围润滑油提供动力,在油孔27前圆周方向设置折油台阶26将旋转的润滑油折入油孔中。靠重力作用润滑油经过两对角接触球轴承对轴承进行润滑。润滑后的热油落回油池中,为了避免热油掉落后重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包括筒体、泵盖及内芯,所述内芯包括机械密封、叶轮,吐出段、驱动端轴承、非驱动端轴承及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充泵为立式双筒体式多级离心泵,叶轮按数量均分为两组,两组叶轮沿轴向背对背设置,吐出段位于两组叶轮之间,吐出段上、下两侧的两个叶轮上均设置有轴向无阻碍流道式导叶。

【技术特征摘要】
1.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包括筒体、泵盖及内芯,所述内芯包括机械密封、叶轮,吐出段、驱动端轴承、非驱动端轴承及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充泵为立式双筒体式多级离心泵,叶轮按数量均分为两组,两组叶轮沿轴向背对背设置,吐出段位于两组叶轮之间,吐出段上、下两侧的两个叶轮上均设置有轴向无阻碍流道式导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有22级,1-11级叶轮为一组,12-22级叶轮为一组,两组叶轮沿轴向背对背设置,吐出段两侧的第11级叶轮和第22级叶轮上均设置有轴向无阻碍导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密封的下端设置有平衡腔,平衡腔和泵体吸入口之间通过位于筒体与泵盖内的平衡管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充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轴承为一对背对背的角接触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采用风扇冷却,风扇设置于轴承箱体外部的风扇罩内,轴承箱体上设置有与风扇罩连通的引风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岩王吉庆陈跃吉力根陈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