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283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该泵筒体内安装有泵芯,筒体上安装有抽头,筒体两端分别连接吸入端盖和泵盖,泵芯与泵盖连接,并与泵盖一体拆卸抽出;抽头为首级抽头,抽头输入端与吸入段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轴承部件驱端、轴承部件非驱端、电机;轴承部件驱端内安装圆柱滚子轴承,轴承部件非驱端内安装圆柱滚子轴承与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与角接触球轴承均连接有用于润滑的甩油环,轴承部件驱端与轴承部件非驱端均设置压力平衡部件;平衡鼓上设置反螺旋槽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安全、运行可靠、拆装方便、高效节能、整体抗震性能好,能够满足核电厂高温、高压、高辐照、热冲击、含杂质、抗震等各种苛刻的工况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多级、径向剖分、两端支撑双壳体离心泵,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使用的应急给水泵。
技术介绍
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电厂使用的应急给水泵,是该类核电厂的应急给水系统(ASG)内的重要设备之一。前述应急给水泵为核安全3级泵,位于安全厂房中,主要作用为:从应急给水系统水箱取水,注入ASG应急给水泵所在列的蒸汽发生器;在每次停堆后机组启动前,向蒸汽发生器充水进行湿保养和首次充水;在机组启动后,在主管道破裂、主蒸汽管线破裂、3类瞬态等情况下对蒸汽发生器进行充水以保证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目前国内普通的水泵存在的不足:第一:径向剖分多级筒袋式离心泵拆卸、安装需要拆卸进出口法兰、电机,或者需要先拆卸一端轴承箱体,不能整体抽芯。无法快速进行安装和维修,直接影响到了电站的安全和维修维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第二:在现场不提供外源冷却水的情况下需要满足入口介质最高60℃的温度运行,无法满足轴承和电机的安全可靠性;第三:苛刻的辐照环境下,不能保证压力边界的完整性;第四:在经过剧烈地震后,无法保证泵组的结构完整性及可运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安全、可靠、高效的应急给水泵,该泵能够满足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所需应急给水泵的各项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筒体内安装有泵芯,筒体上安装有抽头,筒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吸入端盖和泵盖,其特征是:泵芯与泵盖连接,并与泵盖一体拆卸抽出;抽头为首级抽头,抽头输入端与吸入段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轴承部件驱端、轴承部件非驱端、电机;轴承部件驱端内安装圆柱滚子轴承,轴承部件非驱端内安装圆柱滚子轴承与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与角接触球轴承均连接有用于润滑的甩油环,轴承部件驱端与轴承部件非驱端均设置压力平衡部件;平衡鼓上设置反螺旋槽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泵芯包括轴承部件驱端、吸入段、首级叶轮、中段、导叶、次级叶轮、泵轴、末级导叶、平衡套、平衡鼓、轴承部件非驱端,泵轴位于泵芯的中心,泵轴的前部连接轴承部件驱端,泵轴位于筒体内的部位依次连接吸入段、首级叶轮、中段、次级叶轮、末级导叶、平衡鼓,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上连接导叶,平衡鼓外连接平衡套,泵轴的后部连接轴承部件非驱端。进一步地,所述筒体整体锻造,增加壁厚设计,底脚设有加强筋板;机械密封腔与泵盖一体设计,并设置密封漏液回收管线接口。进一步地,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方式为背对背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平衡部件包括压力平衡孔和排气塞,压力平衡孔设置于轴承部件驱端与轴承部件非驱端的顶壁上,将机械油封和圆柱滚子轴承形成的腔体同排气塞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泵盖通过承压螺柱与筒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泵内所有非金属零件均为耐辐照材料。进一步地,所述非金属零件包括O型圈、缠绕垫。进一步地,所述耐辐照材料包括乙丙橡胶或丁腈橡胶或石墨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本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显著特点:1.在维修时可在不拆除电机、进出口管道的情况下将泵芯部件(包括吸入段、吐出段、各级叶轮、各级导叶、各级中段、密封部件、轴承部件、泵盖、轴等)从筒体内整体抽出,转移到非辐照安全区域检修,也可采用完整泵芯部件备件整体更换,实现快速检修;2.采用首级抽头的方法对轴承部件和电机采用泵送介质进行水冷;3.轴承采用径向力、轴向力分别考虑的设计方式,轴承部件采用两端圆柱滚子轴承配合非驱动端的背对背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径向力由两端圆柱滚子轴承组合承受,残余轴向力由角接触球轴承承受,这样的分配方式降低了轴承受力的复杂性,大幅度降低了轴承温升,结合泵首级抽头对泵轴承和电机进行冷却的方式,保证了在泵送介质入口温度60℃的情况下轴承和电机仍可以正常运转;4.轴承采用甩油环方式润滑,并设置压力平衡部件,防止润滑油因空气压差产生泄漏;5.平衡鼓处设计反向螺旋槽结构,运转中产生的泵送力减少了高压端向低压端的容积损失,提高了泵组效率;6.泵内所有非金属零件(O型圈、缠绕垫等)均采用耐辐照材料,如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石墨材料等,保证了设备在辐照环境下的压力边界完整性和运行可靠性;7.筒体、泵盖、中段等承压部件,在满足承压能力的基础上,主要着重考虑了整个泵组的刚性设计,在壁厚、加强筋等处均进行了特殊设计,增加了泵体的承载、抗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整体抽芯示意图。图3: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首级抽头示意图。图4: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轴承部件结构示意图。图5: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平衡鼓结构示意图。图中:轴承部件驱端1、端盖2、筒体3、吸入段4、首级叶轮5、中段6、导叶7、次级叶轮8、泵轴9、末级导叶10、平衡套11、平衡鼓12、泵盖13、承压螺柱14、轴承部件非驱端15、圆柱滚子轴承16、角接触球轴承17、甩油环18、抽头19、压力平衡孔20、排气塞21、机械油封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该泵为卧式多级、径向剖分、首级双吸、筒袋式离心泵,筒体3内安装有泵芯,筒体3上安装有抽头19,筒体3的两端分别连接吸入端盖2和泵盖13,泵盖13通过承压螺柱14与筒体3连接。泵芯与泵盖13连接,并与泵盖13一体拆卸抽出;抽头19为首级抽头,抽头19输入端与吸入段4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轴承部件驱端1、轴承部件非驱端15、电机;轴承部件驱端1内安装圆柱滚子轴承16,轴承部件非驱端15内安装圆柱滚子轴承16与角接触球轴承17,所述角接触球轴承17的安装方式为背对背安装,圆柱滚子轴承16与角接触球轴承17均连接有用于润滑的甩油环18,轴承部件驱端1与轴承部件非驱端15均设置压力平衡部件;平衡鼓12上设置反螺旋槽结构。所述泵芯包括轴承部件驱端1、吸入段4、首级叶轮5、中段6、导叶7、次级叶轮8、泵轴9、末级导叶10、平衡套11、平衡鼓12、轴承部件非驱端15,泵轴9位于泵芯的中心,泵轴9的前部连接轴承部件驱端1,泵轴9位于筒体3内的部位依次连接吸入段4、首级叶轮5、中段6、次级叶轮8、末级导叶10、平衡鼓12,首级叶轮5和次级叶轮8上连接导叶7,平衡鼓12外连接平衡套11,泵轴9的后部连接轴承部件非驱端15。所述压力平衡部件包括压力平衡孔20和排气塞21,压力平衡孔20设置于轴承部件驱端1与轴承部件非驱端15的顶壁上,将机械油封22和圆柱滚子轴承16形成的腔体同排气塞21相连。所述筒体3整体锻造,增加壁厚设计,底脚设有加强筋板;机械密封腔与泵盖13作为一体设计,并设置密封漏液回收管线接口。如图2所示,该泵无需移动电机和进出口管路,在拆卸掉承压螺柱14后,即可将所有泵芯部件整体抽芯;泵芯部件可以进行整体更换,实现快速维修;同时拆卸下的泵芯可以运出辐照性厂房进行拆装,保证了电厂维修的便利性与人员的安全性。如图3所示,由于该泵现场没有外源冷却水,为保证在泵入口介质温度60℃情况下机组可以稳定运转,设计泵首级抽头,用于泵轴承和电机的换热使用。如图4所示,轴承采用两端的圆柱滚子轴承16配合非驱动端的背对背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17,径向力由圆柱滚子轴承16组合承受,残余轴向力由角接触球轴承17承受;轴承采用甩油环18润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筒体(3)内安装有泵芯,筒体(3)上安装有抽头(19),筒体(3)的两端分别连接吸入端盖(2)和泵盖(13),其特征是:泵芯与泵盖(13)连接,并与泵盖(13)一体拆卸抽出;抽头(19)为首级抽头,抽头(19)输入端与吸入段(4)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轴承部件驱端(1)、轴承部件非驱端(15)、电机;轴承部件驱端(1)内安装圆柱滚子轴承(16),轴承部件非驱端(15)内安装圆柱滚子轴承(16)与角接触球轴承(17),圆柱滚子轴承(16)与角接触球轴承(17)均连接有用于润滑的甩油环(18),轴承部件驱端(1)与轴承部件非驱端(15)均设置压力平衡部件;平衡鼓(12)上设置反螺旋槽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筒体(3)内安装有泵芯,筒体(3)上安装有抽头(19),筒体(3)的两端分别连接吸入端盖(2)和泵盖(13),其特征是:泵芯与泵盖(13)连接,并与泵盖(13)一体拆卸抽出;抽头(19)为首级抽头,抽头(19)输入端与吸入段(4)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轴承部件驱端(1)、轴承部件非驱端(15)、电机;轴承部件驱端(1)内安装圆柱滚子轴承(16),轴承部件非驱端(15)内安装圆柱滚子轴承(16)与角接触球轴承(17),圆柱滚子轴承(16)与角接触球轴承(17)均连接有用于润滑的甩油环(18),轴承部件驱端(1)与轴承部件非驱端(15)均设置压力平衡部件;平衡鼓(12)上设置反螺旋槽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壳体应急给水泵,其特征是:所述泵芯包括轴承部件驱端(1)、吸入段(4)、首级叶轮(5)、中段(6)、导叶(7)、次级叶轮(8)、泵轴(9)、末级导叶(10)、平衡套(11)、平衡鼓(12)、轴承部件非驱端(15),泵轴(9)位于泵芯的中心,泵轴(9)的前部连接轴承部件驱端(1),泵轴(9)位于筒体(3)内的部位依次连接吸入段(4)、首级叶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世琼李雷王海雷唐家蔚林立健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