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交叉凹槽的高尔夫球铁杆杆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988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杆头。它具有形成跟部,杆尖,顶壁,底壁和形成向上向后倾斜的前面的前壁的本体,所述本体形成位于前壁后方的向前延伸的主凹槽,所述主体也形成位于紧靠前壁的后方且从主凹槽向着下述方位中至少三个方位向外延伸的底切凹槽:Ⅰ)顶壁、Ⅱ)底壁、Ⅲ)杆尖,(Ⅳ)跟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尔夫球杆,具体来说,涉及为获得优点而改进了结构的高尔夫球铁杆,例如,所获优点包括在撞击高尔夫球的过程中的耐扭曲力,以及在抽击过程中动量传递的延迟。过去在这个方面,铁杆的设计从平背发展到空背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背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从而获得有效的杆头放大效果。当杆头撞击高尔夫球时,为获得更高的能量可用性以便传递到高尔夫球上,人们在设计铁杆杆头时曾做过许多尝试。然而,据我们所知,从未有人做到象本专利技术那样,以一种新颖和实用的方式,在球保持与杆头面接触的很短时间内取得动量向球的延迟传递,也从未有人做到象本专利技术那样在取得能量延迟传递的同时取得杆头的耐扭曲力。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高尔夫球杆抽击过程中满足动量向球延迟传递需要的改进了的铁杆结构,同时也提供增加的球杆杆头耐扭曲力。一般来说,本专利技术对杆头金属体结构上的改进在于,从杆头前壁向后方形成两条相交的凹槽,一直延伸至形成前壁的杆头面周边区域附近,向后凸出的杆头金属范围。例如,杆头可以包括a.形成一条位于前壁后方的向前延伸的主凹槽的主体,b.该主体也形成一条底切凹槽,底切凹槽位于紧靠壁的后方,并从主凹槽向着如下至少三个方向向外延伸(1)顶壁(2)底壁(3)杆尖(4)跟部。下面将要讲到,底切凹槽可以从与主凹槽相交处向着全部顶、底壁及杆尖和跟部向外延伸,从而底切凹槽可形成主凹槽的边界。这种结构有利于底切凹槽后方的主体金属动量通过杆头周边范围向着前壁和前面的稍许延迟地向前传递。一般来说,由于存在底切凹槽,在紧靠前壁周边的后方,杆头金属的厚度已经减小。这也能够使一些金属被重新分配,以便从环形凹槽向后凸出,提高杆头周边重量以利耐扭曲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条前面提到的底切凹槽,该底切凹槽以基本平行于铁杆的倾斜前面的环形延伸,环形的倾斜度随铁杆的编号而变化,不同编号的铁杆(例如1至9号铁杆和楔形)具有不同的前面倾斜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杆头上设置一向后的凸起,该凸起在底壁和主凹槽之间带有向上的加厚,该凸起位于向底壁延伸的底切凹槽的后方;杆头也可具有一后部凸起,该凸起在顶壁和主凹槽之间带有向下的加厚,该凸起位于向顶壁延伸的底切凹槽的后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套铁杆,每条铁杆都有前述的双交叉凹槽以及基本水平延伸的后部凸起,这套铁杆分别具有不同的前面倾斜度。通过下述附图及详细说明可更全面了解各实施例的细节及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尔夫球具有一号铁杆的前视图;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3-3线的水平剖视图;图4类似于图1,但表示本专利技术的6号铁杆;图5是沿图4中5-5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中6-6线的水平剖视图;图7是类似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8号铁杆;图8是沿图7中8-8线的垂直剖视图;图9是沿图1中9-9线的水平剖视图;图10类似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俯仰楔形;图11是沿图10中11-11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10中12-12线的剖视图;图13是杆头的后视图,与图1-3相似,但表示沿底切凹槽环形长度的不同位置的,从底切凹槽向后延伸的槽;图14是沿图13中14-14线的剖视图;图15至图22是与图8类似的剖视图,但表示从2号铁杆至9号铁杆的一系列杆头横截面,以及图23类似于图22但表示一俯仰楔形(pitchingwedge)的横截面。首先参阅图1,高尔夫球具中的1号铁杆的高尔夫球杆杆头10具有一个形成跟部12,杆尖13,顶壁14和杆底15的主体11。主体11在有关的前壁17的前侧也形成一向上向后倾斜的前面16。如图所示,一插鞘18整体地与主体11相连。杆身19伸入插鞘18中,并以适当的方式固定在位。杆头和插鞘可由金属的,铸钢件的,其它金属的或适当合金的单件构成。按照本专利技术,主体上形成两条与向后的长形主体凸起有关的相交叉的凹槽,下面将要讲到,与杆头前面角度无关,凹槽一般是向后延伸的。这两条凹槽包括一条前后延伸的主凹槽21以及一条底切凹槽22,底切凹槽22位于紧靠前壁的后方,并从主凹槽21的最前部朝着以下至少三个方位向外延伸(1)顶壁14(2)底壁或杆底15(3)杆尖13(14)跟部12。一般来说,与壁14和15有关的底切凹槽部分14a和15a是长形的,介于杆尖和跟部之间,复盖杆头的大部分长度,从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大部分优点。这些优点包括使金属向着杆头的上、下周边重新分布,并在部件24和25处向后凸起,从而提高了在抽击和击球过程中的耐扭曲力。金属的这种向后的重新分布,即在部位24和25,从底切凹槽部分14a和15a向后,向外(放大效果)方向上的加长,据信可使动量实现从金属部位24和25向着前壁和前面16的某些延迟的传递,从而在抽击过程中保持前面与球的较长时间的接触,以便更好地控制球。需要注意的是,以向前的波动形式显现的这种动量传递需要围绕及通过向后凸起部位24和25的厚度减小的前部14b和15b,从而增加这种延迟。波动的这种通过狭窄前部14b和15b的延迟得益于向外凹的曲率14c和15c,或其它相似的减小厚度的形状,上述曲率在底切凹槽14a和15a的最外部分。这种铁杆的反复和实际应用,无论是通过人或机器人进行的,都证明可改善性能和对球的控制。与跟部和杆尖有关的底切凹槽部分12a和13a,以及从这些底切凹槽向后的功能性向外(即放大效应)的有关金属再分布都有助于且增加了与底切凹槽部分14a和15a相同的效果。底切凹槽向外凸起一长度W1(可变化,如图变化);但是,底切凹槽前后的厚度t1大约为0.5t1<W1<1.5t1曲率14c和15c的半径,1号至7号铁杆一般为介于0.150和0.160英寸;8号和9号铁杆一般为介于0.210和0.230英寸;俯仰楔形一般为介于0.300和0.320英寸;但是这些尺寸也是可以改变的。这方面请注意图3中的从底切凹槽12a和13a向后延伸的后部凸起26和27。这种后部凸起24和25,26和27与其厚度尺寸相关,是向后延伸的,表示金属已向这些凸起重新分布,从而增加了上面所述的效果,而又不增加杆头的垂向总尺寸。还需注意,在角部29和30之间,凹槽21的尺寸至少大于从上述角部向外方向的每条底切凹槽14a和15a的深度尺寸的大约三倍。凸起24和25的内侧32和33在前后方向上基本是平的;但是,它们与凸起26和27的弯曲内侧一起形成一环形,该环形包着前面的主要空虚范围,包括一“甜点(sweetspot)”。因此,所有的底切凹槽部分14a和15a,26a和27a最好也形成一环形。图13表示临近由后部凸起24-27所形成的环形的角部而设置的槽40-43,用来减小在环形角部连接向后部凸起24-27的变硬效果。这样就使从每个这种凸起部分向前的动量传递具有延迟作用,这是由于未受到与其它部分有关的动量传递的影响,即未受到其它部分效果的削弱。图4-6表示6号铁杆的相应结构,如图所示,6号铁杆具有更倾斜的前面。图中相应标号与图1-3相同,只是前面加上1构成以1为百位数的三位数。图7-9相应于图1-3,但表示8号铁杆,其上带有上述有关结构的两条凹槽。相应零件的标号前加2构成以2为百位数的三位数字。图10-12相应于图1-3,但是表示一俯仰楔形,其上带有上述结构的两条凹槽。相应零件的标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杆杆头,具有形成一跟部,杆尖,顶壁,底壁和形成向上向后倾斜的前面的前壁的本体,包括:a.所述本体形成位于所述前壁之后的向前延伸的主凹槽,b.所述本体也形成一紧靠所述前壁后方且从所述主凹槽向外向着下述方位中至少三个方位延伸的底切凹槽;i)所述顶壁ii)所述底壁iii)所述杆尖iv)所述跟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伦H施密特理查德C赫尔姆斯泰特
申请(专利权)人:卡拉韦高尔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