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游象土专利>正文

二段连结式球拍框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9877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二段连结式球拍的制造方法,主要先沿球拍框头部向下直接缠裹长纤材料球拍框三通部、中管及前套以形成球拍框的半成品雏形体,并将该半成品雏形置入具有球拍框形状的容置空间模具,并施予预定温度的热气鼓吹,而令该半成品雏形体的三通部、中管及前套雏形部发泡成预定形状,而该前套并形成内部具容置空间的形态,如此而于模具中获得球拍半成品,并将一顶部开设一轴孔的握柄套合固定于上述球拍框中管底端,如此而得一二段连结球拍框。(*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拍框制造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以二段连接形式球拍框的制造方法。在现有的羽球拍或网球拍的制造方式的发展背景及其种类,以羽球拍为例,其球拍框概略包括有一体成型及二段连结式方式制造两种;而一体成型是指至少沿球拍三通部至握柄部(包含前套)以一次入模加热一体成型而言;再者,二段连结式制法是指球拍框是由形成头部的铝质弯管与预先制成的笔直碳纤中管先行相互连结,再缠裹长纤材料在经模具加热成型后,并于中管底端套入前套及握柄所构成,而三通部与中管部是一次入模一体成型,亦是属于此种制程方法的。一般常见的,请详阅附图说明图1、2所示,其主要的制造程序包括下列各步骤(一)预备一长直状且具预定长度及外径的碳纤中管10及一三通部11,且将该三通部11的两端分别套接于球拍框头部12,第三端则与该碳纤中管10的一端套接,再者于球拍框头部12、三通部11及碳纤中管10的套接部位以缠裹的长纤材料13连结,使其形成一球拍框的雏形体,然后将该球拍框雏形体沿一具有预定球拍框半成品形状容置空间的模具置入,历经加热使长纤材料13发泡成预定形状连结,而于模具中得一球拍框半成品。亦或是沿一球拍框头部12的底侧缠裹长纤材料13,令该长纤材料13直接形成具预定球拍框形状的三通部14及中管10,如此而形成一球拍框半成品雏形体,然后同样一次入模而于模具中成型一如上述的球拍框半成品。(二)独立射出成型一自一端向另一端形成渐成次扩大状概呈锥形的前套15,该前套15两端透空内具容置空间,以其小孔端沿上述球拍框半成品的中管10底端套入至该中管10底端向顶端方向一距离处。(三)最后再准备一握柄16,其顶端开设有一轴孔(在该图上未绘出),于该握柄16顶端涂抹粘着剂,以该轴孔沿上述球拍框半成品的底端套合固定,且该握柄16的顶端一小节恰可被上述该前套15的内部容置空间收纳,借该粘着剂的涂布而可令该前套15与握柄16及中管10相互固定结合,如此而得一个二段连结式的球拍框。而上述二段连结式的球拍框制造方法,显然由于其前套15要由独立的制造程序加工制造,因而使其势必须历经另外开设前套15的成型加工模具,以及增加前套15其独立射出成型及装套整个球拍框的加工过程,由此可得知习用的,其由于前套15为独立成型制造,因此无论于前套15的独立制造时或前套15的套合组装加均使得球拍框的整体制造流程变为复杂,不但浪费人力、工时,并且其需另外开立前套15成型模具,则亦增加了生产设备的花费,故而就整个而言的,上述一般常见的二段连结式的球拍框制造方法,显然必需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源及制造工时,并且该前套15与握柄16及中管10相互接合所运用的制成方法较易产生结合强度不足或不均的不良品,相对其所产制的产品其不良率的发生必会相对的提高,其主要的因素均受限于前套15未臻完善的制造方式,而致使整个球拍框在制造方式所延生出的各种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其可将简化现有的制造流程并能有效的精减不必要的加工人员及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周边设备,将可有效地提升球拍框的生产效率,迳而可达到降低球拍框的制造成本,且使所产制的球拍框其制造品质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包括下列步骤先沿球拍框头部的底侧缠裹长纤材料,将该长纤材料形成具有预定球拍框形状的三通部及中管部,且于该中管低端向顶端方向一距离同时缠裹成具有一前套雏形部,如此而形成一球拍框半成品雏形体;将上述该球拍框半成品雏形体沿一具有预定球拍框形状的容置空间模具一次入模,并于该模具模合后沿该模具的吹气孔向上述模具容置空间内的长纤材料施以预定温度的热气鼓吹,而令该发泡成预定形状并连结成一体,而该前套是形成自中管部顶端方向向后端方向渐次扩大状于内部容置空间且底端透空的型态分布,如此而于模具中获得一球拍框的半成品;准备一握柄,其顶部并开设一轴孔,恰可以该轴孔套合固定于上述该球拍框半成品的中管底端,且该握柄的顶端并恰可受该前套的内部容置空间收纳,如此而得一二段连结式球拍框。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流程,所使用的装备,特征及其实用目的,以下结合各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图1为一般常见的球拍框制法的制造流程图。图2为一般常见的球拍框制法的另一制造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制成的球拍框半成品外观暨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模具的外观图。为了解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二段连接式球拍框的制造方法,请先参阅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模具30,该模具主要包含有主底模31,其为一顶面具有一球拍框形状的容置凹槽33,且该容置凹槽33特别于预定对应成型球拍框前套24的中管23段上的部位,则同时具有预定前套24形状的置放槽34。主顶模32,自上向下覆盖模合于上述主底模31的面,其整体的构造形状与上述主底模31呈一对应关系,也各设有容置凹槽33及一预定前套24形状的置放槽34,模合后的两构件恰可形成一容置预定球拍框形状的容置空间。一组副模具35,其为一由上副模352、下副模351所构成,该上副模352、下副模351是组装于该主顶模32、主底模31的预定前套24形状的置放槽34内,而结合后的上副模352、下副模351则另构成一与容置凹槽33相连的具有可使中管23穿置的轴孔。为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请参阅图3、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步骤,其包括下列各步骤一、先沿球拍框头部的底侧缠裹长纤材料20,令该长纤材料20形成具预定球拍形状的三通部22及中管23,且于该中管23底端向顶端方向一距离处同时将上述该组副模具35靠合,令该中管23恰好穿过该组副模具35构成的轴孔,并于该副模具35表面预定成型前套24的同时缠裹成具有一前套20的雏形部,如此则形成一球拍的半成品雏形体21。二、再将上述球拍框半成品雏形体21连同整组以长纤材料20包裹的副模具35,沿上述具有预定球拍框形状的模具30的布料空间一次入模,并于该模具30模合后沿该模具30的吹气孔向上述模具30容置空间内的长纤材料20施以预定温度的热气鼓吹,而令该球拍半成品雏形体21的三通部22、中管23部及前套24雏形部发泡成预定形状并连结成一体,而该前套24雏形体是形成自中管23部顶端方向向后端方向渐次扩大状,脱开该副模具35后于内部乃具有容置空间,且底端则呈透空的型态分布,如此而于副模具35中获得球拍框半成品。三、最后准备一握柄36,并于其顶部开设一轴孔37,恰可以该轴孔37套合固定于球拍框半成品的中管23底端,再者,该握柄36的顶端恰可受该前套24的内部容置空间收纳,借粘着剂的涂布可令该握柄36与上述的前套24相互固定结合,如此可得一二段连结式的球拍框。借上述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二段连结式的球拍框制造可由于该二段连结式球拍框其前套24可一次入模时,将球拍框雏形体21的前套24雏形部形成与中管23一体成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球拍框制法,完全不须要另外独立先行前套24的射出成型模具,故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可节省模具开立的费用,且降低其制造成本费用;另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其于缠裹长纤材料20的加工步骤中即已于中管23底端向顶端一方向距离处同时缠裹形成具有前套24雏形体,使该球拍框雏形体21于一次入模时,即可借助预定时间、温度的热气鼓吹而使球拍框的三通部22、中管23以及前套24发泡成一体成型的预定形状,即不必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段连结式球拍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先沿球拍框头部的底侧缠裹长纤材料,将该长纤材料形成具有预定球拍框形状的三通部及中管部,且于该中管低端向顶端方向一距离同时缠裹成具有一前套雏形部,如此而形成一球拍框半成品雏形体; 将上述该球拍框半成品雏形体沿一具有预定球拍框形状的容置空间模具一次入模,并于该模具模合后沿该模具的吹气孔向上述模具容置空间内的长纤材料施以预定温度的热气鼓吹,而令该发泡成预定形状并连结成一体,而该前套是形成自中管部顶端方向向后端方向渐次扩大状于内部容置空间且底端透空的型态分布,如此而于模具中获得一球拍框的半成品;准备一握柄,其顶部并开设一轴孔,恰可以该轴孔套合固定于上述该球拍框半成品的中管底端,且该握柄的顶端并恰可受该前套的内部容置空间收纳,如此而得一二段连结式球拍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象土
申请(专利权)人:游象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