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锻炼颈部支承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61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运动器材,该运动器材包括一头颈胸支承元件,其与一受力元件或手握元件彼此隔开。连接元件按预选的角度在头颈胸支承元件与手握元件间延伸,连接元件至少包括一种支点,与使用者身体的一部分协调动作,以通过手握元件对头颈胸支承元件提供杠杆作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器材,更具体说,涉及一种支承装置,该装置用于在进行腹部局部挤压(Crunch)训练时支承颈部。全面调节人体,传统上需要大量的运动器材。这些运动器材包括多处小型体育场馆以及独特配置的设施,该设施专用于锻炼独立的肌肉群。这些器材一般是大、重且昂贵,因此通常设置在健身俱乐部、体育馆或类似的场所。这样,使用这些器材的人,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赶往远处,也许甚至要等候以获得某种运动器材。尽管有众多复杂的现代运动器材,人体腹部仍然是最难保持状态的部位之一。虚弱的胃肌肉可引起无数疾病,特别是引起背部的问题。数十年来,传统的“仰卧起坐”(Sit-up)被认为是调节胃部肌肉最好的方式。但是,经验已经表明,仰卧起坐竞会导致相反结果,不仅会对颈和背产生问题,而且会拉长胃部特定部位的肌肉而不是弄平它们。近年来,“挤压”式锻炼已变为更为人们可接受的,一种有效而较少外伤的,治疗人体腹部的方法。但是,即使是挤压式锻炼,如果作得不正确,或者作得过度,可引起沿脊柱的各种伤害,特别是对位于邻近脊柱的颈胸结合部一段段脊椎骨的伤害。颈骨部是指位于人体的颈,包括七根颈椎骨的部分,这些椎骨比脊柱其他部位的椎骨要小。胸骨部是在颈骨部的下面,并以其上端与颈骨部相连接。胸骨部包括十二根背椎骨,并以其下端与腰椎骨相连接。可以理解,颈胸骨区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易损结构,在多种锻炼中,可能处于巨大的应力状态,也包括使劲的挤压式锻炼。迄今为止,尚未见建议与设计出简单的解决办法,以便在锻炼时保持颈胸部处于优化的姿势,从而避免意外的伤害。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减少沿颈胸骨区,在锻炼时可能发生的应力类型。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可用一种运动器材得以解决,该运动器材包括一头颈胸支承元件,其与一受力元件或手握元件彼此隔开。一刚性的连接元件,按预选的头颈胸支承元件与手握元件间的角度设置。连接元件至少包括一个支撑,其与一支点协调动作,该支点设置在使用者的胸脯,通过手握元件,对头颈胸支承元件提供杠杆作用。为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目的是如何取得的,将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给予更深入的说明,该实施例已在附图中表明。认识到附图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推荐实施例,则不致认为是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范围,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多特征与细节将利用附图给予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表明本专利技术的运动器材如何在使用者颈部定位的示意图,这时使用者处于伸直的位置;图2是表明运动器材通过杠杆作用,如何支承使用者的颈部的示意图,这时使用者处于倾斜的挤压位置;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运动器材的顶视图;图4是图3所示运动器材的侧视图;图5是图3所示运动器材手握部的另一实施例的顶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运动器材的顶视图;和图7是图6所示运动器材的侧视图。本专利技术直接针对一种运动器材,该运动器材用于帮助使用者进行挤压式锻炼。本专利技术的运动器材支承使用者的颈-胸部,当使劲锻炼时,一般是指颈和上背区域。更具体说,本专利技术的器材,在使用者作挤压式锻炼时,通过杠杆作用支承颈-胸部,这时使用者不用手作仰卧起坐。现在参看附图,图1和图2图解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运动器材10正被一使用者12用来作挤压式锻炼。当运动器材10被说明能用于挤压式锻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此运动器材10也可以用于其他的锻炼形式,只要这种锻炼需要支承径-胸部。运动器材10包括第一即头颈胸支承元件14,其放在邻近使用者12的颈或颈-胸区16。受力元件或手握元件18与头颈胸支承元件14相隔一段距离,最好是适合被使用者12的手20握住。虽然受力元件18最好是一种手握元件,也考虑使用者身体的其他部分,例如前臂,肘或三头肌,可以对其施力。此外,虽然第一支承元件14如图所示,是安装在邻近使用者12的颈部,也考虑第一支承元件14可以安装在邻近颈部的任何区域或全部区域,包括上背,颈和/或头。连接元件22按头颈胸支承元件14与手握元件18间的预选角度设置,用以对头颈胸支承元件14提供杠杆作用。连接元件22包括一种带垫的支点24,其与在使用者12的胸脯28上的支点26相配合,对头颈胸支承元件14提供一种杠杆作用,这是通过使用者12对手握元件18施加轻微压力来实现的。需要指出,支点26并非必须是单独的元件,不过更推荐是,当连接元件放置时,只接触使用者12胸脯28的一部分。在使用中,使用者12对手握部18施加轻微的向下压力,于是,强迫头颈胸支承元件14在连接元件22的作用下顶住颈-胸区16,绕使用者12胸脯28上的支点26转动。当作仰卧起坐,腹部肌肉被用于升举躯干30时,运动器材10使颈-胸区16保持适当的姿势。这样,颈-胸区16的应力降低,伤害的可能性减小。现在参看图3和图4,图解说明了运动器材的第一实施例10a。运动器材10a包括第一或头颈胸支承元件14a,该支承元件与受力元件或手握元件18a通过连接元件22a相连接。更具体地说,第一或头颈胸支承元件14a包括一个大体为矩形的基板32a,该基板具有第一凸翼34a,从基板32a的周边按给定角度伸出。基板32a还有第二凸翼36a,从基板32a的周边,在与第一凸翼34a相反方向按给定角度伸出。最好第一凸翼34a与基板32a间的给定角和第二凸翼36a与基板32a间的给定角大体相等。大体为矩形的可压缩元件或垫38a用粘接、孔-扣连接或其他传统的方法连接在基板32a的上表面40a上。最好垫38a包括一种泡沫塑料衬垫封装在不吸汗的乙烯基布套内,尽管其他可切碎的东西可以替代。此外基板32a最好包括一种加工过的铝金属板,尽管其他本质上是刚性的且重量轻的材料,例如模注塑料可以替代它。连接元件22a包括第一连接臂42a和第二连接臂44a。第一连接臂42a的第一端46a与头颈胸支承元件14a的外端48a,用焊接、粘接、螺栓、铆钉或其他传统紧固元件50a连接。此外,连接臂42a可与头颈胸支承元件14a的基板32a制成一体。与此类似,第二连接臂44a的第一连接端52a与头颈胸支承元件14a的外端54a用传统紧固装置56a连接,或与之制成一体。第一连接臂42a的第二端58a与手握元件18a的外板60a用传统连接装置62a连接。第二连接臂44a的第二端64a,与手握元件18a的外板66a用传统连接装置68a连接。第一和第二连接臂42a和44a包括支点24a用以与使用者的胸脯相配合,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臂42a和44a均最好是弧形的,使其能在头颈胸支承元件14a和手握元件18a之间延伸,并按使用者的双肩成一预定的角度,而维持双肩与两连接臂42a合44a之间的间隙。预定角度最好选择成,使得在双肩处有间隙和头颈胸支承元件有最佳杠杆作用。此外,第一和第二连接臂42a和44a弯曲部的角度最好选择成与使用运动器材10a人员双肩弯曲部的平均角度相适应。正如头颈胸支承元件那样,连接元件22a可用任何本质上是刚性的轻型材料制成,例如金属管或金属板,或模注塑料。受力元件或手握元件18a大体呈T形结构,该元件包括横杆70a,其与手握杆72a连接,手握杆本质上与横杆70a垂直。手握杆包括一个长槽74a,通过连接横杆74a和手握杆72a的支撑与紧固件76a可调节位置。紧固件76a包括蝶形螺母或星形手把,以便容易地调节手握杆72a的长度,尽管其他传统紧固件可能取代它。手握杆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器材,包括:第一支承元件,安放在使用者的颈部附近;受力元件,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相隔一段距离;和连接元件,在所述第一支承元件与所述受力元件间按预选角度延伸,所述连接元件至少包括一个支点,用以与所述使用者身体的一部分协调动作 ,通过所述受力元件提供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杠杆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帕特里克曼利詹姆斯约瑟弗曼利
申请(专利权)人:曼利高尔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