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9451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课题为提供可以高效实现氮处理、磷处理连同膜过滤处理的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装置。其解决方法为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具有:将被处理水导入间歇曝气槽10,反复进行曝气和停止曝气,通过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处理的间歇曝气工序;将间歇曝气槽10内的由生物处理水和活性污泥所构成的含污泥水运送至膜分离槽20,进行膜过滤的膜过滤工序;通过回流通道27,使得膜分离槽20内的部分含污泥水从膜分离槽20回流至间歇曝气槽10的回流工序;该方法中,使用多个所述间歇曝气槽10,控制各间歇曝气槽10的运转,使得污水处理进行期间有1槽以上的间歇曝气槽10为曝气状态,在曝气状态下的间歇曝气槽10与膜分离槽20之间,进行含污泥水的运送及回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有间歇曝气和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畜牧、食品、化工厂等排出的含氮、磷量高的污水,要求高度的氮处理或磷处理技术。作为氮处理,已知的有硝化液循环法、内源脱氮法、间歇曝气法等方法。硝化液循环法中,氮去除率取决于循环倍率。因此,为了得到较高的氮去除率,必须提高循环倍率,但现实的氮去除率极限为80%左右。内源脱氮法中,由于在硝化工序后半段通过添加甲醇等有机物进行脱氮处理,可以得到较高的氮去除率。但是,添加甲醇造成成本上升的问题。另一方面,间歇曝气法的装置构成简单,无需硝化液循环,可以得到较高的氮去除率。此外,也有组合了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间歇曝气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间歇曝气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例如图12所示,使用具备有间歇曝气槽10和膜分离槽20的污水处理装置2,在间歇曝气槽10中通过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处理,在膜分离槽20中进行膜过滤。具体的,将含氮污水等被处理水导入间歇曝气槽10,间歇性地进行曝气处理。曝气期间进行的是硝化反应,停止曝气期间进行的是脱氮反应。间歇曝气槽10内的由生物处理水和活性污泥所构成的含污泥水,被运送至膜分离槽20,通过设置于膜分离槽20的膜组件22所具备的过滤膜,进行膜过滤。此外,伴随膜过滤的继续,活性污泥被浓缩,因此通常在进行膜过滤期间,通过回流通道27,将膜分离槽20内的部分含污泥水从膜分离槽20回流至间歇曝气槽10,使得含污泥水在间歇曝气槽10和膜分离槽20之间循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10048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2117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上述的间歇曝气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存在以下问题。通常,膜过滤中,从设置于膜组件22下方的散气管21吐出空气,使膜分离槽20内曝气。因此,从膜分离槽20回流至间歇曝气槽10的含污泥水的溶解氧量(DO)较高。例如图13(a)所示,组合了间歇曝气与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含氮污水处理方法中,停止曝气期间内(脱氮中)也会进行含污泥水的循环,高DO的含污泥水从膜分离槽20回流至间歇曝气槽10的话,在间歇曝气槽10内难以形成脱氮所必需的无氧状态,难以充分除去氮。为了维持无氧状态,如图13(b)所示,可以在停止曝气期间内也停止膜过滤,停止含污泥水的循环。但是,在停止曝气期间内也停止膜过滤的话,膜过滤时间会缩短相应时间,因此处理效率下降。为了维持处理效率,也可以考虑加大过滤膜的膜面积,但是成本上升,因此不经济。此外,进行磷处理时也必须有厌氧条件,会产生上述相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目的是提供可以高效实现氮处理及磷处理和膜过滤处理的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形态。[1]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通过间歇曝气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方法,具有:将被处理水导入间歇曝气槽,反复进行曝气和停止曝气,通过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处理的间歇曝气工序;将间歇曝气槽内的由生物处理水和活性污泥所构成的含污泥水运送至膜分离槽,进行膜过滤的膜过滤工序;使得膜分离槽内的部分含污泥水从膜分离槽回流至间歇曝气槽的回流工序;该方法中,使用多个所述间歇曝气槽,控制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使得污水处理进行期间有1槽以上的间歇曝气槽为曝气状态;在曝气状态下的间歇曝气槽与膜分离槽之间,进行含污泥水的运送及回流。[2]根据[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中,将间歇曝气槽的数量设为n、间歇曝气工序中的曝气时间设为t1、停止曝气时间设为t2、t1与t2的最大公约数设为a时,满足下式(1)。n=t1/a+t2/a…(1)[3]根据[2]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中,曝气状态下的间歇曝气槽与膜分离槽之间进行的含污泥水的运送及回流的开始时间,晚于该间歇曝气槽中的曝气的开始时间。[4]根据[1]~[3]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中,控制各间歇曝气槽的曝气,使得所有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不同。[5]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是通过间歇曝气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装置,具备有:导入有被处理水,反复进行曝气和停止曝气,通过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处理的间歇曝气槽;对间歇曝气槽内的由生物处理水和活性污泥所构成的含污泥水进行膜过滤的膜分离槽;使得膜分离槽内的部分含污泥水从膜分离槽回流至间歇曝气槽的回流装置;该装置中,具备有多个所述间歇曝气槽,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受到控制,使得污水处理进行期间有1槽以上的间歇曝气槽为曝气状态;在曝气状态下的间歇曝气槽与膜分离槽之间,进行含污泥水的运送及回流。[6]根据[5]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各间歇曝气槽的曝气受到控制,使得所有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的氮处理、磷处理连同膜过滤处理。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可以实现高效的氮处理、磷处理连同膜过滤处理。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一例的概略构成图。【图2】显示2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一例的时间图表。【图3】显示3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一例的时间图表。【图4】显示4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一例的时间图表。【图5】显示2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其他例子的时间图表。【图6】显示3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其他例子的时间图表。【图7】显示2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其他例子的时间图表。【图8】显示3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其他例子的时间图表。【图9】显示2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其他例子的时间图表。【图10】显示3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其他例子的时间图表。【图11】显示5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一例的时间图表。【图12】显示以往的污水处理装置一例的概略构成图。【图13】(a)是显示1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一例的时间图表,(b)是显示1槽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时点其他例子的时间图表。符号说明1 污水处理装置2 污水处理装置10 间歇曝气槽10a 第一间歇曝气槽10b 第二间歇曝气槽11 散气管12 搅拌装置13 导入管13a 开关阀13b 开关阀14 风机15 风机控制装置16 被处理水通道16a 开关阀16b 开关阀17 含污泥水通道18 原水泵20 膜分离槽21 散气管22 膜组件23 导入管24 风机25 渗透水通道26 膜过滤泵27 回流通道27a 开关阀27b 开关阀28 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装置]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一例的概略构成图。图1所示的污水处理装置1,具备有2槽的间歇曝气槽10和1槽的膜分离槽20。以下将2槽的间歇曝气槽10中的一个称为“第一间歇曝气槽”,另一个称为“第二间歇曝气槽”。间歇曝气槽10,是用于反复进行曝气和停止曝气,通过活性污泥的作用,对工业污水等被处理水进行生物处理,制为生物处理水的槽。间歇曝气槽10,具备有用于对槽内进行间歇曝气的散气管11,以及用于对槽内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12。散气管11设置在间歇曝气槽10的底部附近。散气管11上,连接有向散气管11供给空气的导入管13,导入管13上设置有风机14。风机14上,连接有风机控制装置15。作为散气管11,只要是可以将风机14供给的空气向上方吐出,则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开孔的单管、膜式散气管。间歇曝气槽10上,连接有被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通过间歇曝气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方法,具有:将被处理水导入间歇曝气槽,反复进行曝气和停止曝气,通过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处理的间歇曝气工序;将间歇曝气槽内的由生物处理水和活性污泥所构成的含污泥水运送至膜分离槽,进行膜过滤的膜过滤工序;使得膜分离槽内的部分含污泥水从膜分离槽回流至间歇曝气槽的回流工序;该方法中,使用多个所述间歇曝气槽,控制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使得污水处理进行期间有1槽以上的间歇曝气槽为曝气状态;在曝气状态下的间歇曝气槽与膜分离槽之间,进行含污泥水的运送及回流。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6 JP 2015-052309;2016.02.15 JP 2016-025831.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通过间歇曝气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方法,具有:将被处理水导入间歇曝气槽,反复进行曝气和停止曝气,通过活性污泥进行生物处理的间歇曝气工序;将间歇曝气槽内的由生物处理水和活性污泥所构成的含污泥水运送至膜分离槽,进行膜过滤的膜过滤工序;使得膜分离槽内的部分含污泥水从膜分离槽回流至间歇曝气槽的回流工序;该方法中,使用多个所述间歇曝气槽,控制各间歇曝气槽的运转,使得污水处理进行期间有1槽以上的间歇曝气槽为曝气状态;在曝气状态下的间歇曝气槽与膜分离槽之间,进行含污泥水的运送及回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中,将间歇曝气槽的数量设为n、间歇曝气工序中的曝气时间设为t1、停止曝气时间设为t2、t1与t2的最大公约数设为a时,满足下式(1),n=t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岸朋树竹内雅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