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93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一第一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一电源端子及一第一电源接地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至少一第二舌板,所述第二舌板位于第一舌板的一侧,与第一舌板左右间隔开,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一舌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板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一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板的外侧表面,有效避免在高电流传输时,发生端子间击穿跳火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产品体积小型化的发展,低高度、大电流的电连接器正逐渐被客户采用。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技术专利公告第203967437号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金属外壳设有一插接孔,绝缘本体具有位于插接孔的一水平舌板,舌板由第一舌板及连接于第一舌板左右两端的一第二舌板与一第三舌板,第一舌板的宽度大于第二舌板与第三舌板,但厚度小于第二舌板与第三舌板。导电端子包含第一、第二端子组、若干电源端子及两侦测端子,第一端子组排布于第一舌板上表面,用以传输Mini DP信号,第二端子组排布于第一舌板下表面,用以传输USB3.0信号,电源端子排布在第二、第三舌板的上下表面,侦测端子排布于第二、第三舌板的外侧面。由于电源端子与第一、第二端子组很靠近,在传输大电流时,电源端子与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容易发生击穿跳火现象,影响使用安全,缩短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所有,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避免击穿跳火现象的电连接器。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一第一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一电源端子及一第一电源接地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至少一第二舌板,所述第二舌板位于第一舌板的一侧,与第一舌板左右间隔开,所述第二舌板具有靠近于第一舌板的一内侧表面及与内侧表面相对的一外侧表面,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一舌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板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一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板的外侧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比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更靠近于第二舌板前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电源接地端子各自设有沿上下方向间隔开的三个接触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包含差分对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为水平板状,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为凸出的弧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舌板的宽度大于第二舌板,但厚度小于第二舌板,第一舌板的上表面低于第二舌板的上表面,但下表面高于第二舌板的下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一对第二舌板,第一舌板位于该对第一舌板之间,三者左右间隔开,所述导电端子还包含一第二电源端子及一第二电源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一第二舌板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一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该一第二舌板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另一第二舌板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二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该另一第二舌板的外侧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该对第二舌板上的接触部左右对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比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更靠近于第二舌板前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一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排布于第一舌板上表面,所述第一端子组排布于第一舌板下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绝缘本体的一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相对两侧壁及形成在顶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的一插接孔,所述第一、第二舌板位于插接孔,所述接触部暴露于插接孔。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还设有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至少一第二舌板,所述第二舌板位于第一舌板的一侧,与第一舌板左右间隔开,所述第二舌板具有靠近于第一舌板的一内侧表面及与内侧表面相对的一外侧表面,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一舌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板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一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板的外侧表面,有效避免在高电流传输时,发生端子间击穿跳火现象,改善使用安全,延伸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200上,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0、设于绝缘本体10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10的一金属外壳30。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向前凸伸的一第一舌板121、一对第二舌板122,第一舌板121位于该对第二舌板122之间,并左右间隔开,第一舌板121的宽度大于第二舌板122,但厚度小于第二舌板122,使得第一舌板121的上表面低于第二舌板122的上表面,而第一舌板121的下表面高于第二舌板122的下表面。每一第二舌板122具有靠近于第一舌板121的内侧表面1221及与内侧表面1221相对的外侧表面1222。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22、一第一电源端子23、一第一电源接地端子24、一第二电源端子25及一第二电源接地端子26。每一导电端子包含于第一舌板121或第二舌板122上的接触部201及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焊接部202。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包含差分对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用以传输高频信号,接触部201与焊接部202分别为水平板状,第一端子组21的接触部201排布于第一舌板121上表面,第二端子组22的接触部201排布于第一舌板121下表面。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的焊接部202沿左右方向排成一行,焊接于电路板200表面。第一电源端子23、第一电源接地端子24、第二电源端子25及第二电源接地端子26各自设有沿上下方向间隔开的三个接触部201,接触部201凸出的弧形结构,具有弹性。焊接部202为垂直结构,用以焊接于电路板200对应穿孔(未图示)内。第一电源端子23的接触部201排布于一第二舌板122的内侧表面1221,第二电源端子25的接触部201排布于另一第二舌板122的内侧表面1221,两电源端子23、25的接触部201左右对称,分别与第一舌板121间隔开。第一电源接地端子24的接触部201排布于一第二舌板122的外侧表面1222,第二电源接地端子26的接触部201排布于另一第二舌板122的外侧表面1222,两电源接地端子24、26的接触部201左右对称,实现电源信号的双向传输。同时,两电源接地端子24、26的接触部201较两电源端子23、25的接触部201靠近于第二舌板122前端。金属外壳30向后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包括顶壁31、底壁32、连接顶壁31与底壁32的相对两侧壁33及形成在顶壁31、底壁32与两侧壁33之间的一插接孔35,顶壁31、底壁32及两侧壁33分别具有延伸入插接孔35的弹片36。第一、第二舌板121、122位于插接孔35,但与顶壁31、底壁32及两侧壁33间隔开,导电端子的各接触部201暴露于插接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一第一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一电源端子及一第一电源接地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至少一第二舌板,所述第二舌板位于第一舌板的一侧,与第一舌板左右间隔开,所述第二舌板具有靠近于第一舌板的一内侧表面及与内侧表面相对的一外侧表面,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一舌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板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一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板的外侧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一第一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一电源端子及一第一电源接地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至少一第二舌板,所述第二舌板位于第一舌板的一侧,与第一舌板左右间隔开,所述第二舌板具有靠近于第一舌板的一内侧表面及与内侧表面相对的一外侧表面,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一舌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板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一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排布于第二舌板的外侧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比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更靠近于第二舌板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电源接地端子各自设有沿上下方向间隔开的三个接触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包含差分对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为水平板状,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电源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为凸出的弧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的宽度大于第二舌板,但厚度小于第二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云赖中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