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击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858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击棒头,该轻击棒头在击球时的冲击吸收特性好,而且耐久性也好。轻击棒头(1)构成包括:由低比重金属材料制成的前半体(10),由高比重金属材料制成的后半体(20)和由橡胶或合成树脂制成的插件(30)。把插件(30)插入里部(11b)后,使带盖体(23)的后半体(20)与前半体(10)组合,旋入螺栓(14)。由于插件(30)没有间隙地紧密接触于前半体(10)和盖体(23),此外插件(30)与击球面(10a)的距离很小,所以冲击被充分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尔夫中使用的轻击棒头,特别是涉及轻击时击打高尔夫球时的冲击吸收性好的轻击棒头。
技术介绍
特开2001-190721号公报中描述了为了吸收用轻击棒头击球时的冲击,提高击打感,在轻击棒头的击球面上设置聚氨酯树脂等的树脂件。在上述特开2001-190721号公报的轻击棒头中,因为树脂件在击球面上露出,故树脂件易收到伤害,耐久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击球时的冲击吸收性好,而且耐久性也好的轻击棒头。本专利技术的轻击棒头备有由低比重金属制成,前面为击球面的前半体;由高比重金属制成,安装于该前半体的后侧的后半体;以及在该前半体的内部沿着该击球面配置的由橡胶或合成树脂制成的插件。在这种本专利技术的轻击棒头中,击球时的冲击被前半体内部的橡胶或合成树脂制的插件所吸收。由于此一插件沿着击球面配置,所以容易吸收冲击。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是在前半体的背面设有凹处,前述插件配置于该凹处内,而且该插件靠该后半体挤压。在像这样构成的场合,因为插件强力压住紧密接触于前半体,故在前半体上产生的冲击可靠地传播到插件,被充分吸收。在本专利技术中,轻击棒头可以构成为前半体在突出部·跟部方向上延伸,该后半体由外周棒状体和中央棒状体一体构成,其中,外周棒状体从该前半体的突出侧连续到跟侧,为向前半体的后方伸出的形状;中央棒状体从该前半体的突出部·跟部方向的中央向后方伸出,后端连接于该外周棒状体,在该中央棒状体的前端,设有配合于前述凹处的大小的盖体,以该盖体挤压前述插件的方式,该后半体与该前半体连接。根据该构成,轻击棒头的重心周围的惯性力矩变大,轻击棒头的击球面积加宽。此外,由盖体充分地将插件压在前半体上。在此一场合,最好是前述凹处构成包括从前半体的背面凹陷的比较大的入口部;设在该入口部的里侧的比较小的里部;以及在该入口部与里部之间形成的,与前述击球面大致平行的阶梯面,前述插件配置于该里部内,前述盖体接触于前述阶梯面。像这样插件配置于里部,压住它的盖体接触于阶梯面,借此插件以规定的比率被压缩。这样,按照设计的冲击吸收特性被可靠地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轻击棒头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轻击棒头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轻击棒头的仰视图。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4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轻击棒头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此一轻击棒头的立体图,图3是此一轻击棒头的仰视图,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此一轻击棒头1构成包括由低比重金属材料制成的前半体10,由高比重金属材料制成的后半体20,以及由橡胶或合成树脂制成的插件30来构成。前半体10是在连接其突出部(图2的左端)与跟部(图2的右端)的突出部·跟部方向上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结构。再者,此一前半体10的底面10s为突出部·跟部方向的中央侧稍微向下鼓出的圆弧状。前半体10的前表面是用来击球的击球面10a。在此一前半体10的背面,在其突出部·跟部方向的中间附近设有凹处11。此一凹处11构成包括入口部11a,从此一入口部11a的里侧(击球面10a侧)向击球面10a侧凹陷的里部11b,形成该入口部11a与里部11b的边界部的阶梯面11c。入口部11a是在突出部·跟部方向上延伸,朝前半体10的背面与底面敞开的缺口状。里部11b是从入口部11a的击球面10a侧凹陷的槽状。此一里部11b在突出部·跟部方向上延伸。里部11b比入口部11a小一些,跨越里部11b的整个周围存在着阶梯面11c。在前半体10的突出部·跟部方向的两端侧的背面分别设有朝底面10s也敞开的缺口部12。以连通此一缺口部12的击球面10a侧与击球面10a的方式贯穿设置螺栓14的插通孔13。此一插通孔13与后述的插通孔23a同样,击球面10a侧为大直径部,背面侧为小直径部,螺栓14的头部配置于大直径部内。在前半体10的上表面的跟侧贯穿设置棒轴插入孔15。后半体20包括半圆弧形状的外周棒状体21,连接于此一外周棒状体21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且成为一体的中央棒状体22,靠螺栓24安装于此一中央棒状体22的前端面的盖体23。此一中央棒状体22的后部的底面为向后半体20的最后尾成坡度的斜面20a(图4)。外周棒状体21的两端为配合于前述缺口部12的形状和大小,在此一两端面上设有与前述插通孔13成为同轴状的螺纹孔(未画出)。使外周棒状体21的两端配合于缺口部12,通过把螺栓14旋入该螺纹孔前半体10与后半体20被连接。盖体23为配合于入口部11a的大小。如图4,通过设在盖体23的插通孔23a,把螺栓24旋入设在中央棒状体22的前端面的螺纹孔22a,借此该盖体23被固定于中央棒状体22。插件30具有与前述里部11b大致相等的纵横尺寸,厚度(头前后方向的尺寸)比里部11b的深度稍大一些(例如0.5~2mm左右)。为要组装轻击棒头,把插件30插入里部11b后,使带盖体23的后半体20与前半体10组合,旋入螺栓14。借此,外周棒状体21的两端面21a接触于缺口部12的最靠里面的面,并且盖体23一边挤压插件30一边接触于阶梯面11c。插件30没有间隙地紧密接触于里部11b的整个内周和盖体23的整个面。通过在此一轻击棒头1上安装棒轴而完成轻击棒。因为在用此一轻击棒击球之际产生的冲击被插件30吸收,故击打感变得柔和。由于此一插件30没有间隙地紧密接触于前半体10和盖体23,此外插件30与击球面10a的距离很小(最好是1~5mm特别是2~4mm),所以冲击被充分吸收。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高比重的后半体20成为圆弧状,所以轻击棒头的击球面积加宽,偏离中心时的冲击减小。本专利技术中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作为前半体10最好是由铝、镁、钛、或者它们的合金制成的比重2~5左右的物质。作为后半体20最好是由不锈钢、铜合金、钨、钨合金(例如W-Cu合金、W-Ni合金)等制成的比重7~14左右的物质。权利要求1.一种轻击棒头,备有由低比重金属制成,前表面为击球面的前半体;由高比重金属制成,安装于该前半体的后侧的后半体;在该前半体的内部沿着该击球面配置的由橡胶或合成树脂制成的插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击棒头,其特征在于,在该前半体的背面上设置凹处,前述插件配置于该凹处内,而且该插件靠该后半体挤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击棒头,其特征在于,该前半体在突出部·跟部方向上延伸,该后半体由外周棒状体和中央棒状体一体构成,其中,外周棒状体从该前半体的突出侧连续到跟侧,为向前半体的后方伸出的形状,中央棒状体从该前半体的突出部·跟部方向的中央向后方伸出,后端连接于该外周棒状体,在该中央棒状体的前端,设有配合于前述凹处的大小的盖体,以该盖体挤压前述插件的方式,该后半体与该前半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击棒头,其特征在于,前述凹处构成包括从前半体的背面凹陷的比较大的入口部;设在该入口部的里侧的比较小的里部;以及在该入口部与里部之间形成的,与前述击球面大致平行的阶梯面,前述插件配置于该里部内,前述盖体接触于前述阶梯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轻击棒头,其特征在于,前述前半体的比重为2~5,前述后半体的比重为7~15。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轻击棒头,其特征在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击棒头,备有:由低比重金属制成,前表面为击球面的前半体;由高比重金属制成,安装于该前半体的后侧的后半体;在该前半体的内部沿着该击球面配置的由橡胶或合成树脂制成的插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康代久保田诚
申请(专利权)人:普利司通运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