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庆云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71010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9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熟地黄6‑8、金银花15‑20、连翘6‑8、炒黄芩2‑4、蒺藜花4‑6、牡丹皮6‑8、路路通2‑4、木香4‑6、石菖蒲6‑8、白芷4‑6、蒲公英8‑10、皂角刺2‑4、赤药1‑3、川楝子4‑6、一支箭5‑6、栝楼皮2‑4、马鞭草5‑7、扶桑根4‑5、一枝黄花2‑4、当归尾5‑6、夏枯草3‑4、淡竹叶2‑4、美穗草2‑3和水豆瓣1‑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诸药配伍,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共奏清热解毒、托毒排脓、疏肝散结、活血止痛的功效,治疗乳腺炎疗效显著,且服用方便,耐受性好,成本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乳汁淤积,乳汁源出于胃,若肝郁胃热,肝气不舒,厥阴之气不行而失于疏泄,胃热壅滞,经络阻塞,气血瘀滞而成乳痈;西医治疗具有抗菌,抗感染等作用;中医以清热解毒,疏肝清胃,消肿散结,通乳消痈为治疗原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治疗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熟地黄6-8、金银花15-20、连翘6-8、炒黄芩2-4、蒺藜花4-6、牡丹皮6-8、路路通2-4、木香4-6、石菖蒲6-8、白芷4-6、蒲公英8-10、皂角刺2-4、赤药1-3、川楝子4-6、一支箭5-6、栝楼皮2-4、马鞭草5-7、扶桑根4-5、一枝黄花2-4、当归尾5-6、夏枯草3-4、淡竹叶2-4、美穗草2-3和水豆瓣1-3。治疗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熟地黄7、金银花18、连翘7、炒黄芩3、蒺藜花5、牡丹皮7、路路通3、木香5、石菖蒲7、白芷5、蒲公英9、皂角刺3、赤药2、川楝子5、一支箭5.5、栝楼皮3、马鞭草6、扶桑根4.5、一枝黄花3、当归尾5.5、夏枯草3.5、淡竹叶3、美穗草2.5和水豆瓣2。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煎煮熬制30-40分钟,过滤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一周内即可治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诸药配伍,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共奏清热解毒、托毒排脓、疏肝散结、活血止痛的功效,治疗乳腺炎疗效显著,且服用方便,耐受性好,成本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治疗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熟地黄7、金银花18、连翘7、炒黄芩3、蒺藜花5、牡丹皮7、路路通3、木香5、石菖蒲7、白芷5、蒲公英9、皂角刺3、赤药2、川楝子5、一支箭5.5、栝楼皮3、马鞭草6、扶桑根4.5、一枝黄花3、当归尾5.5、夏枯草3.5、淡竹叶3、美穗草2.5和水豆瓣2。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煎煮熬制30-40分钟,过滤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一周内即可治愈。典型病例:典型病例1,李某某,女,27岁,初产两周,乳房外侧有鸡蛋大小肿块,红、肿、热痛,压痛明显,乳汁不畅,诊断为急性乳腺炎,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三剂,炎症消退,肿块缩小,继续服用五剂后,肿块消失,乳汁通畅,治愈。 典型病例2,张某某,女,32岁,生育二胎数十日,后两胁及乳房胀疼数日,双侧乳房内上象限突发肿硬胀痛,边界不清,多有明显的压痛,伴乳房疼痛肿胀、局部鲜红,有胸闷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服用西药数日不见疗效,后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两剂,效果显著,肿胀减轻,无胸闷头疼等症状,后续服用一周以巩固疗效,诸症全消,治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熟地黄6‑8、金银花15‑20、连翘6‑8、炒黄芩2‑4、蒺藜花4‑6、牡丹皮6‑8、路路通2‑4、木香4‑6、石菖蒲6‑8、白芷4‑6、蒲公英8‑10、皂角刺2‑4、赤药1‑3、川楝子4‑6、一支箭5‑6、栝楼皮2‑4、马鞭草5‑7、扶桑根4‑5、一枝黄花2‑4、当归尾5‑6、夏枯草3‑4、淡竹叶2‑4、美穗草2‑3和水豆瓣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熟地黄6-8、金银花15-20、连翘6-8、炒黄芩2-4、蒺藜花4-6、牡丹皮6-8、路路通2-4、木香4-6、石菖蒲6-8、白芷4-6、蒲公英8-10、皂角刺2-4、赤药1-3、川楝子4-6、一支箭5-6、栝楼皮2-4、马鞭草5-7、扶桑根4-5、一枝黄花2-4、当归尾5-6、夏枯草3-4、淡竹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庆云
申请(专利权)人:毛庆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