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淋溶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柱体,在所述空心柱体的上端口设置均匀布水器,下端口设置底座,所述底座为漏斗形,其下端中部为出水孔,所述底座的上端口部设置出水孔板,所述出水孔板上均匀开有滤水孔,所述出水孔下方放置盛水容器;所述均匀布水器包括外筒体,在外筒体内靠近上端筒口设置径向针头安装板,在针头安装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针头,所有针头的下端齐平,且位于针头安装板的下方;所述均匀布水器的上端设置上盖,所述上盖上端设有进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淋溶土柱,由于在空心柱体的上方设置了均匀布水器,该均匀布水器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模拟下雨的状态,从而使得测量土壤中污染物迁移的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
,尤其涉及一种关于测量土壤中污染物迁移的淋溶土柱。
技术介绍
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自然环境的中心位置,承担着环境中大约90%的来自各方面的污染物质。目前人们已经初步认识到,要做好大气和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必须同时做好土壤环境的防治与研究,因为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依赖于土壤环境的改善和提高。由于土壤中的污染物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迁移,而目前测量土壤污染物迁移的装置,其测量结果不够科学和准确。因此开发一种能科学和准确测量土壤污染物迁移的装置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较为科学和精确测量土壤中污染物迁移的淋溶土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淋溶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柱体,在所述空心柱体的上端口设置均匀布水器,下端口设置底座,所述底座为漏斗形,其下端中部为出水孔,所述底座的上端口部设置出水孔板,所述出水孔板上均匀开有滤水孔,所述出水孔下方放置盛水容器;所述均匀布水器包括外筒体,在外筒体内靠近上端筒口设置径向针头安装板,在针头安装板上均与分布有若干针头,所有针头的下端齐平,且位于针头安装板的下方;所述均匀布水器的上端设置上盖,所述上盖上端设有进水孔。采用上述方案,在该土柱的出水孔板上先铺一层(约2cm厚)
的石英砂,防止出水孔板被堵住,然后按照实地土壤容重,将土壤分层填装在空心柱体中,约每2cm填装一次,填装过程中用粗玻璃棒轻轻敲打柱壁,当填装高度约2cm时,将土壤轻轻压实,并将表面打毛,防止出现分层。将装好土壤原样(未污染土壤)的柱子放入超纯水饱和。再称取配制好的污染土壤按照上述填装方法填装在土壤原样上方,填装高度约为4cm。最后再铺入2cm厚的石英砂。土柱填装好后,在柱身包一层锡箔纸和报纸避光,然后进行测试。测试时,从上盖的进水孔进淋溶液,淋溶液穿过针头,均匀的洒布在土壤表面,经过土壤后能均匀的从出水孔板滤出。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均匀布水器的针头安装板上分布有若干形状、体积一致的水槽,所述水槽的上端槽口的位置高于针头安装板的上表面,且所有水槽的上端槽口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针头安装在水槽的下端。这样,淋溶液的液面只有在高于水槽上端槽口时,才能溢流到水槽中,再通过针头洒布在土壤上,从而保证从每个针头流出的液体压力一致。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盖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第一法兰盘,在均匀布水器的上部和底部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二法兰盘,在空心柱体的上部和底部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三法兰盘,在底座的上部边缘设置有第四法兰盘,所述上盖、均匀布水器、空心柱体、底座依次通过这些法兰盘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法兰盘连接这四个部分,在法兰盘之间安装有密封圈,安装和拆卸方便。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空心柱体的内壁呈磨砂粗糙面。用于防止淋溶液在装填有土壤的土柱中出现优势流。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盖、均匀布水器、空心柱体、底座均采用有机玻璃制成。方便观察和装填。在上述方案中:在底座的四周设置有支架。支架用于支撑淋溶土柱。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淋溶土柱,由于在空心柱体的上方设置了均匀布水器,该均匀布水器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模拟
下雨的状态,从而使得测量土壤中污染物迁移的结果更加科学和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淋溶土柱结构示意图;图2为均匀布水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出水孔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淋溶土柱由上盖1、均匀布水器2、空心柱体3、底座4、盛水容器5、支架6等部件组成。空心柱体3的内壁呈磨砂粗糙面。空心柱体3的上端口设置均匀布水器2,下端口设置底座4,底座4为漏斗形,其下端中部为出水孔43,底座4的上端口部设置出水孔板42,出水孔板42上均匀开有滤水孔421,主要用于均匀出水和支撑填充的土壤,出水孔43下方放置盛水容器5。均匀布水器2包括外筒体,在外筒体内靠近上端筒口设置径向针头安装板22,在针头安装板2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针头23,所有针头23的下端齐平,且位于针头安装板22的下方,针头23为空心针头,淋溶液可以从针头23内滴落到土壤上,针头23的安装具体就是在针头安装板22上分布有若干安装孔,针头23安装在安装孔中。为了更均匀的洒布淋溶液,保证每个针头23出来
的淋溶液的压力一致,均匀布水器2的针头安装板22上分布有若干形状、体积一致的水槽24,水槽24的上端槽口的位置高于针头安装板22的上表面,且所有水槽24的上端槽口在同一平面上,针头23安装在水槽24的下端。这样,淋溶液先在针头安装板22上缓缓上升,只有当液面超过水槽24时,淋溶液才能进入水槽24中,然后流入针头,从而实现保证针头流出的液体压力一致。均匀布水器2的上端设置上盖1,上盖1上端设有进水孔。上盖1、均匀布水器2、空心柱体3和底座4的内径相同,且上盖1、均匀布水器2、空心柱体3和底座4同轴安装。上盖1、均匀布水器2、空心柱体3、底座4均采用有机玻璃制成。为了方便连接上盖1、均匀布水器2、空心柱体3和底座4,上盖1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第一法兰盘11,在均匀布水器2的上部和底部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二法兰盘21,在空心柱体3的上部和底部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三法兰盘31,在底座4的上部边缘设置有第四法兰盘41,上盖1、均匀布水器2、空心柱体3、底座4依次通过这些法兰盘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在法兰盘之间安装有密封圈。在底座4的四周设置有支架6,通过支架6支撑淋溶土柱。空心柱体3主要用于填装土壤;底座4主要用于保证出水均匀和支撑柱体。优选空心柱体3为内径5cm、高30cm的有机玻璃柱,在土柱上端装有由针头做成的均匀布水器以使淋溶液能够均匀地洒布在土壤表面;在土柱下端装有均匀出水孔板,以使滤出液能够均匀滤出。在向空心柱体3内填充土壤时,在土壤上端与下端均装2cm厚的石英砂(均用酸碱浸泡,用超纯水清洗并在500℃条件下烘干),上层石英砂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壤在淋溶过程中飞溅和布水更加均匀,下层石英砂主要是为了防止出水孔板被堵塞。土柱填装是土柱淋溶实验的重要步骤。首先在土柱出水孔板上铺入约2cm厚的石英砂,然后按照实地土壤容重(1.33g/cm3),将420g土壤分层填装在土柱中,约每2cm填装一次,填装过程中用粗玻璃棒轻轻敲打柱壁,当填装高度约2cm时,将土壤轻轻压实,并将
表面打毛,防止出现分层。将420g土壤全部填装进土柱时,填装高度刚好为16cm最为适宜。将装好土壤原样(未污染土壤)的柱子放入超纯水饱和。再称取140g配制好的污染土壤按照上述填装方法填装在土壤原样上方,填装高度为4cm。最后再铺入2cm厚的石英砂。土柱填装好后,在柱身包一层锡箔纸和报纸避光,然后进行测试。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淋溶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柱体(3),在所述空心柱体(3)的上端口设置均匀布水器(2),下端口设置底座(4),所述底座(4)为漏斗形,其下端中部为出水孔(43),所述底座(4)的上端口部设置出水孔板(42),所述出水孔板(42)上均匀开有滤水孔(421),所述出水孔(43)下方放置盛水容器(5);所述均匀布水器(2)包括外筒体,在外筒体内靠近上端筒口设置径向针头安装板(22),在针头安装板(2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针头(23),所有针头(23)的下端齐平,且位于针头安装板(22)的下方;所述均匀布水器(2)的上端设置上盖(1),所述上盖(1)上端设有进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淋溶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柱体(3),在所述空心柱体(3)的上端口设置均匀布水器(2),下端口设置底座(4),所述底座(4)为漏斗形,其下端中部为出水孔(43),所述底座(4)的上端口部设置出水孔板(42),所述出水孔板(42)上均匀开有滤水孔(421),所述出水孔(43)下方放置盛水容器(5);所述均匀布水器(2)包括外筒体,在外筒体内靠近上端筒口设置径向针头安装板(22),在针头安装板(2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针头(23),所有针头(23)的下端齐平,且位于针头安装板(22)的下方;所述均匀布水器(2)的上端设置上盖(1),所述上盖(1)上端设有进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淋溶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布水器(2)的针头安装板(22)上分布有若干形状、体积一致的水槽(24),所述水槽(24)的上端槽口的位置高于针头安装板(22)的上表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谯华,郝全龙,付高阳,蒋国正,周从直,彭伟,方振东,梁实,冯孝杰,刘婧婷,毛华军,张楷,史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