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防摩擦起火涂料及其应用,基于该防摩擦起火涂料的总质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TH树脂40%‑10%;增韧剂10%‑40%;功能性填料3%‑5%;普通性填料10%‑20%;固化剂0.08%‑0.1%;以及余量的第一溶剂。具有上述组成和配比的涂料涂在金属表面,尤其是含有铝、镁等易发火的合金表面,附着力理想,形成的涂层可以有效防止金属互相撞击时产生摩擦火花,同时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和防爆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
,具体的,涉及防摩擦起火涂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在涂料领域,涂料种类、制备技术及其使用发展很快,对材料防腐,尤其对金属材料防腐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新能源电动汽车已得到大力推广,而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整车轻量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采用更为轻质具有优异性能的铝镁合金来达到减重的效果已得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可和推广,但是,镁铝合金常常会因为金属材料互相撞击产生火花,对电池的安全存在隐患,同时如果所处环境下存在可燃气体,产生的火花将会引爆环境下的可燃气体,造成损失。因而,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涂料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能够有效防止摩擦起火的涂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摩擦起火涂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基于该防摩擦起火涂料的总质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TH树脂40%-10%;增韧剂10%-40%;功能性填料3%-5%;普通性填料10%-20%;固化剂0.08%-0.1%;以及余量的第一溶剂。专利技术人发现,具有上述组成和配比的涂料涂在金属表面,尤其是含有铝、镁等易发火的合金表面,附着力理想,形成的涂层可以有效防止金属互相撞击时产生摩擦火花,同时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和防爆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TH树脂含有改性桐油,环氧树脂和第二溶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改性桐油,环氧树脂和第二溶剂的质量比为2: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功能性填料为固体润滑剂填料、阻燃性填料、弹性填料和相变性填料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固体润滑填料为碳化硅和二硫化钼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阻燃性填料为复合磷系阻燃剂或水溶性结晶型阻燃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弹性填料为氯磺化聚乙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相变性填料为熔点低于500℃的金属或化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化合物为相变温度为250-280℃的复合磷系化合物或相变温度为210-225℃的聚偏二氯乙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复合磷系化合物为相变温度为270℃的聚磷酸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普通性填料为钛白粉和轻钙粉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增韧剂为氯磺化聚乙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氯磺化聚乙烯为40型氯磺化聚乙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固化剂为胺类固化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为二甲苯。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改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工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该工件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形成有防摩擦起火涂层,该防摩擦起火涂层由前面所述的防摩擦起火涂料形成。该工件具有前面所述的防摩擦起火涂料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新能源汽车包括前面所述的工件。该新能源汽车具有前面所述的工件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摩擦起火涂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基于该防摩擦起火涂料的总质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TH树脂40%-10%;增韧剂10%-40%;功能性填料3%-5%;普通性填料10%-20%;固化剂0.08%-0.1%;以及余量的第一溶剂。专利技术人发现,具有上述组成和配比的涂料涂在金属表面,尤其是含有铝、镁等易发火的合金表面,附着力理想,形成的涂层可以有效防止金属互相撞击时产生摩擦火花,同时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和防爆功能。而且,该涂料可以有效涂在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金属表面,形成防摩擦起火、防腐蚀和防爆性能良好的涂层,进而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防摩擦起火涂料的制备方法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涂料成分按比例混合,然后通过第一溶剂调节使其具有合适的粘度,适于通过涂刷或喷涂形成涂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TH树脂可以含有改性桐油,环氧树脂和第二溶剂。其中,所述的改性桐油是由天然植物性桐油(桐油结构组成属烯类化合物,有三个双键)和顺酐通过化学反应,将天然桐油中的双键打开而获得的,所得到的改性桐油耐候性和附着力更好。上述环氧树脂可以为E44(6061),第二溶剂可以为二甲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改性桐油,环氧树脂和第二溶剂的质量比可以为2:1:2。由此,采用上述材料和配比,可以与涂料中的其他成分协同、配合作用,使得获得的涂料具有良好的防摩擦起火功能,同时兼具良好的防腐蚀、防爆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增韧剂可以为氯磺化聚乙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的氯磺化聚乙烯包括但不限于40型氯磺化聚乙烯。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增韧剂溶于二甲苯中,以溶液的形式提供,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将40型氯磺化聚乙烯配制成浓度为20%的二甲苯溶液备用。通过采用上述增韧剂,可以有效改善由该涂料形成的涂层的抗冲击性能,使得涂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采用上述增韧剂可以有效与涂料中的其他成分配合作用,使得该涂料形成的涂层具有理想的使用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功能性填料可以为固体润滑剂填料、阻燃性填料、弹性填料和相变性填料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采用上述功能性填料,其相互综合作用可以保证在该涂料形成的涂层被撞击时,减少动能产生的热量,使得涂层温度不高于600℃,这样可以促使撞击时不引燃环境下的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瓦斯的引燃温度为650℃),有效达到防爆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固体润滑填料可以为碳化硅和二硫化钼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固体润滑填料的粒度小于330目。采用上述固体润滑填料可以使得在金属互相撞击时,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尽量减少摩擦动能的产生,进而使得金属的温度不会过高而引燃环境的可燃气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涂料的总质量,添加的固体润滑填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1~0.2%即可有效发挥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阻燃性填料可以为复合磷系阻燃剂或水溶性结晶型阻燃剂。由此,在使得涂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的同时,上述阻燃剂可以与涂料中的其他成分综合作用,使得获得的防摩擦起火涂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防摩擦起火涂料的总质量,添加的阻燃性填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小于1%。上述用量的阻燃性填料即可发挥良好的阻燃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弹性填料为氯磺化聚乙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采用的氯磺化聚乙烯包括但不限于40型氯磺化聚乙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填料可以溶于二甲苯溶剂中以溶液形式提供。通过采用上述弹性填料,可以使得该防摩擦起火涂料形成的涂层具有理想的弹性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相变性填料可以为熔点低于500℃的金属或化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化合物为相变温度为250-280℃的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摩擦起火涂料,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防摩擦起火涂料的总质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TH树脂40%‑10%;增韧剂10%‑40%;功能性填料3%‑5%;普通性填料10%‑20%;固化剂0.08%‑0.1%;以及余量的第一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摩擦起火涂料,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防摩擦起火涂料的总质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TH树脂40%-10%;增韧剂10%-40%;功能性填料3%-5%;普通性填料10%-20%;固化剂0.08%-0.1%;以及余量的第一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摩擦起火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TH树脂含有改性桐油,环氧树脂和第二溶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摩擦起火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桐油,环氧树脂和第二溶剂的质量比为2: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摩擦起火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填料为固体润滑剂填料、阻燃性填料、弹性填料和相变性填料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摩擦起火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润滑填料为碳化硅和二硫化钼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摩擦起火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性填料为复合磷系阻燃剂或水溶性结晶型阻燃剂。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摩擦起火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填料为氯磺化聚乙烯。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摩擦起火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性填料为熔点低于500℃的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