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云龙专利>正文

高楼自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56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高楼自救器(以下简称自救器),所属技术领域系高楼救生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高楼一旦失火,其楼内居住(或工作)的人员如何快速安全着地、逃生的技术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技术方案是将一根绳索从自救器内的两块压力板间直线滑行,改变两块压力板加给绳索的压力,就会改变压力板与绳索间的摩擦力,因而就会改变绳索的滑行速度。本自救器其实是将绳索的一头固定住,变绳索的滑行为自救器的滑行,那么,改变自救器内两块压力板加在绳索上的压力,就会改变自救器的滑行速度,从而达到乘坐自救器的人员安全着地逃生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够由逃生者自己控制下降速度的高楼救生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众多类型高楼救生缓降器普遍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且下降速度不能由逃生者自主控制的缺陷。例如,专利号为CN02243626.X的技术专利高楼救生缓降器,采用了较为复杂的机械结构,存在着成本高且逃生者不能控制下降速度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特别简单、成本特别低廉、且能自己控制下降速度的高楼自救器,便克服了上述之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种长方形管件作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的机身外壳;机身内安装上、下压板各一块,上压板通过罗杆与设置在机身外面的旋转把手相连接,下压板固定在机身内壁上,与上压板对称的位置;在机身的前端,于上、下压板所对应的部位各设置一块前挡板,目的在于防止机身在使用时,上、下压板随同下滑绳索脱出机身;由机身内壁和上压板的前挡板所组成的空腔便成为上压板的滑动腔,上压板便在此滑动腔内移动;由上、下压板和机身两侧内壁所形成的空腔,便组成了本技术高楼自救器下滑绳索的滑行通道;本技术高楼自救器便是顺着这条绳索向下滑行。转动旋转把手,使上压板在上压板滑动腔内移动,即可改变上、下压板加在下滑绳索上的压力和摩擦力,从而控制本技术高楼自救器的下滑速度。在机身后端的机身两侧各有一个圆孔,逃生者的乘坐绳索即是栓系入此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只采用上、下两块压板来控制下滑速度,因此,结构变得很简单,成本便很低廉,且逃生者能够自己控制下降速度,得心应手。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全图。图2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左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顶视图。图4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底视图。图7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左侧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被剖视的左侧外形图。上列图中,1为机身外壳,2为旋转把手,3为乘坐绳索栓系孔,4为下滑绳索,5为前挡板,6为下压板,7为下滑绳索出口,8为下滑绳索入口,9为罗杆,10为受压板,11为上-->压板滑动腔,12为螺钉,13为上压板,14为螺母,15为V字形卡子。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全图,其中旋转把手(2)与罗杆(9)为固定连接。罗干(9)通过螺母(14)拧入机身(1)体内。螺母(14)与机身(1)为固定连接。乘坐绳索栓系孔(3)在机身(1)两侧各设置一个(另一个未画出)。乘坐绳索便系于此孔内。下滑绳索(4)从机身(1)内穿过。参见图4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前视图,其中前挡板(5)在位于上压板(13)(见图7所示)和下压板(6)的前端部位各设一块,并与机身外壳(1)的前端固定连接,作用在于阻止上压板(13)、下压板(6)随同下滑绳索(4)滑出机身(1)。下滑绳索出口(7)由上压板(13)、下压板(6)和机身(1)两侧内壁所组成,形状为方形,下滑绳索(4)(见图1所示)在通过机身(1)体内,即是从此处穿出。参见图5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后视图,其中上压板(13)的尾端和下压板(6)的尾端在此组成下滑绳索的入口(8)。下滑绳索(4)必须经过此处进入机身内。参见图7为本技术高楼自救器左侧剖视图,其中上压板(13)与受压板(10)通过螺钉(12)固定连接;受压板(10)与V字形卡子(1 5)亦为固定连接。旋转把手(2)(见图1所示)上的罗杆(9)与V字形卡子(15)系活动连接。下压板(6)与机身外壳(1)内壁通过螺钉(12)固定连接。其位置与上压板(13)对称。为保证上、下压板与下滑绳索间有良好的摩擦力,故上、下压板应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且具有一定韧性的材料制作。为保证受压板具有较大的抗压性,因此,受压板应采用高强度材质制作。选用下滑绳索,其粗细应与机身两侧内壁的间距相等,以保证使用时,其不至于在机身内游动。使用本技术高楼自救器时,将机身前端的下滑绳索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如窗框、阳台框等物体上,将机身后端的绳索全部甩出室外,然后,先将机身上的旋转把手顺时针拧紧之后,逃生人员再坐进乘坐绳索圈内。这时,逃生人员可连同本技术高楼自救器一起跳下楼,然后,再将机身上的旋转把手反时针方向慢慢拧松,使自己缓缓下滑。如果下滑速度过快,可将旋转把手顺时针方向拧紧一点;这时,下滑速度可慢下来;反之亦然。如此反复,可使自己采用适当速度着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楼自救器,包括有长方形管件、上、下压板、受压板、V字形卡子、罗杆、螺母、下滑绳索和乘坐绳索栓系孔,其特征是:采用长方形管件作为机身外壳,在机身内,上压板通过罗杆与机身外部的旋转把手相连接,下压板固定在机身内壁上,其位置与上压板对称,上、下压板和机身两侧内壁所形成的空腔,组成了下滑绳索的滑行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自救器,包括有长方形管件、上、下压板、受压板、V字形卡子、罗杆、螺母、下滑绳索和乘坐绳索栓系孔,其特征是:采用长方形管件作为机身外壳,在机身内,上压板通过罗杆与机身外部的旋转把手相连接,下压板固定在机身内壁上,其位置与上压板对称,上、下压板和机身两侧内壁所形成的空腔,组成了下滑绳索的滑行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自救器,其特征是:上压板与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曹云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