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朋专利>正文

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158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包括内腔和外罩,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含有制氧剂腔和氧气过滤腔,制氧剂腔上设有制氧剂注入口,氧气过滤腔上设有氧气输出口以及过滤水注入口,上腔与下腔之间设有氧气进入口,下腔上下分隔为氧气反应罐和废液储存罐,氧气反应罐的旁侧开设有一固体催化剂注入口,氧气反应罐和废液储存罐之间开设有废液下注口,该供氧装置具有所产生的氧气纯度高,添加催化剂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本技术涉及家庭保健器具,更具体地指一种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小型供氧器具很受人们的喜爱。现有的制氧方法较多,如大规模从空气中分离氧,用电解氢氧化钾水溶液制氧,用镀铂镍片电解30%过氧化氢水溶液可制取最纯的氧。相应的化学类的供氧器具也较多,但这些化学类的供氧器具在其结构上存在着一些缺点,如置放制氧剂的腔体大,氧气过滤腔体小,这样的结构使得所产生的氧气纯度不高;没有废液储存腔;没有固体催化剂的加入口,不便于添加催化剂;没有隔热装置,操作者在移动装置时过热的外壳烫手。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制氧供氧装置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包括内腔,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含有制氧剂腔和氧气过滤腔,制氧剂腔上设有制氧剂注入口和制氧剂流量控制开关,氧气过滤腔上设有氧气输出口以及过滤水注入口,上腔与下腔之间设有氧气进入口,下腔为氧气反应罐,其中,所述的下腔上下分隔为氧气反应罐和废液储存罐,氧气反应罐的旁侧开设有一固体催化剂注入口,氧气反应罐和废液储存罐之间开设有废液下注口,废液储存罐的旁侧且近底部开设有一废液排出口。所述的上腔中的制氧剂腔腔体容积小于氧气过滤腔腔体容积。所述的制氧剂腔上装设的制氧剂流量控制开关为一针阀开关。该装置还包括一可套置于内腔的外罩,所述的上腔的外径大于下腔的外径。所述的制氧剂注入口、过滤水注入口、固体催化剂注入口、废液排出口均分别套设有旋钮盖。所述的固体催化剂注入口的旋钮盖为一中间为薄环带的防爆开关。由于本技术的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将下腔上下分隔为氧气反应罐和-->废液储存罐,氧气反应罐的旁侧开设有一固体催化剂注入口,氧气反应罐和废液储存罐之间开设有废液下注口,废液储存罐的旁侧且近底部开设有一废液排出口;并将上腔中的制氧剂腔腔体容积设计为小于氧气过滤腔腔体容积;还增设了一可套置于内腔的外罩。因此,本技术的供氧装置具有所产生的氧气纯度高,添加催化剂方便,操作者在移动装置时不会发生被过热的内腔外壳烫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一详细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腔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内腔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内腔和外罩结构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包括内腔10,内腔10分隔为上腔11和下腔12,上腔11含有制氧剂腔111和氧气过滤腔112,制氧剂腔111上设有制氧剂注入口113,氧气过滤腔112上设有氧气输出口114以及过滤水注入口115,上腔11与下腔12之间设有氧气进入口13。下腔12为氧气反应罐,下腔12上下分隔为氧气反应罐121和废液储存罐122,氧气反应罐121的旁侧开设有一固体催化剂注入口123,氧气反应罐121和废液储存罐122之间开设有废液下注口124,废液储存罐122的旁侧且近底部开设有一废液排出口125。所述的上腔11中的制氧剂腔111腔体容积小于氧气过滤腔112腔体容积。所述的制氧剂腔111上装设的制氧剂流量控制开关116为一针阀开关。该装置还包括一可套置于内腔的外罩14,所述的上腔11的外径大于下腔14的外径以便于外罩与下腔之间有空隙。所述的制氧剂注入口113、过滤水注入口115、固体催化剂注入口123、废液排出口125均分别套设有旋钮盖113′、115′、123′、125′。所述的固体催化剂注入口123的旋钮盖123′为一中间为薄环带(图中未示意出)的防爆开关。旋钮盖123′的圆径为5mm,周边厚度为0.55mm。该供氧装置的工作原理作如下描述:制氧剂(过氧化氢H2O2)从注入口113中注入制氧剂腔111中,制氧剂再通过制氧剂腔111中的制氧剂流量控制开关116滴入氧气反应罐121中进行反应,制氧剂的下滴是由制氧剂腔111-->中的气体回流压力管117来推动的。氧气过滤水由过滤水注入口115进入。固体催化剂(活性碳)从固体催化剂注入口123中进入,制氧剂(过氧化氢H2O2)和活性炭在氧气反应罐121中立即发生氧还原反应,反应化学式为。反应产生的氧气由氧气进入口13进入氧气过滤腔112中经过滤后由氧气输出口114输出,再经外接的输氧管对人体供氧。废液储存罐122用以储存制氧过程中产出的废水,在反应过程中产出的残留制氧剂从废液下注口124进入废液储存罐122进行二次反应,反应后的废水从废液排出口125排出。固体催化剂注入口的旋钮盖123′的设计可起到氧气反应罐121内压力过高时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外罩14的设置起到对氧气反应罐121在反应过程产生的热量隔离作用和保护整个内腔10安全的作用,外罩14还具有整体美观的效果。本技术的供氧器产氧迅速,能开能关,氧气流量能任意调节,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小巧玲珑、携带方便、安全可靠。是新一代的家庭吸氧保健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该装置包括内腔,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含有制氧剂腔和氧气过滤腔,制氧剂腔上设有制氧剂注入口,氧气过滤腔上设有氧气输出口以及过滤水注入口,上腔与下腔之间设有氧气进入口,下腔为氧气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腔上下分隔为氧气反应罐和废液储存罐,氧气反应罐的旁侧开设有一固体催化剂注入口,氧气反应罐和废液储存罐之间开设有废液下注口,废液储存罐的旁侧且近底部开设有一废液排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该装置包括内腔,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上腔含有制氧剂腔和氧气过滤腔,制氧剂腔上设有制氧剂注入口,氧气过滤腔上设有氧气输出口以及过滤水注入口,上腔与下腔之间设有氧气进入口,下腔为氧气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腔上下分隔为氧气反应罐和废液储存罐,氧气反应罐的旁侧开设有一固体催化剂注入口,氧气反应罐和废液储存罐之间开设有废液下注口,废液储存罐的旁侧且近底部开设有一废液排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氧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腔中的制氧剂腔腔体容积小于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朋章彪章文琼章敬涵章藏
申请(专利权)人:章朋章彪章文琼章敬涵章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