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用椎板固定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3910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6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颈椎后路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用椎板固定夹,包括中间连接部、夹持部,夹持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通过中间连接板连接,上连接板的内侧面、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中间连接板的外侧面形成开口槽,开口槽与椎板外形配合,上连接板的内侧面与椎板的外部接触,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与椎板的内侧接触,上连接板上设有上连接孔,下连接板上设有下连接孔,椎板上设有椎板连接孔,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椎板通过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椎板连接孔及螺钉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紧固,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治疗颈椎病的颈椎手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颈椎后路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用椎板固定夹
技术介绍
颈椎病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方式进行治疗时,目前的手段采用丝线将椎板固定在两侧的椎旁肌上,以防止椎板再关门或活动的椎板挤压脊髓,但丝线固定的牢固性差、容易断裂,同时牵拉椎旁肌可能会加重术后的轴性症状,这些缺陷经常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病情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颈椎后路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用椎板固定夹;本技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术后椎板不稳定引起的椎板挤压神经、以至于损伤神经带来的瘫痪的风险,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紧固,使用钛合金制作,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可靠性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颈椎后路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用椎板固定夹,包括中间连接部、两侧的夹持部,所述中间连接部与两侧的夹持部连接,所述夹持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通过靠近中间位置的中间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连接板的内侧面、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中间连接板的外侧面形成在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一侧设有开口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宽度与椎板的外形配合,其
中上连接板的内侧面与椎板的外部接触,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与椎板的内侧接触,所述上连接板上设有上连接孔,下连接板上设有下连接孔,所述椎板上设有椎板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与下连接孔、椎板连接孔同轴线设置,所述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椎板连接孔设有相配合的螺钉,所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椎板通过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椎板连接孔及螺钉连接。所述开口槽的宽度自外侧的开口位置向内侧槽底位置逐渐变小,所述上连接板的内侧面、下连接板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增加椎板与上连接板内侧面、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之间摩擦力的粗糙面,所述上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通过外凸的弧形凸起连接,所述弧形凸起的厚度与上连接板、中间连接板连的厚度相同。所述粗糙面为垂直于沿着槽口与槽底方向的凹凸不平的间隔槽结构。所述中间连接部、下连接板采用与所配合位置的椎管的弧形结构相配合的弧形结构。所述中间连接部与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中间连接板的厚度相同。所述椎板固定夹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颈椎的棘突部分从与椎板连接的部位切除、露出两侧的椎板端部,将两侧的椎板以适当的力向外撑开、然后将固定夹的两个夹持部的开口槽分别与两侧的椎板端部可靠稳定地接触配合,接触稳定后通过螺钉将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椎板可靠地连接固定在一起形成稳固的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术后椎板不稳定引起的椎板挤压神经、以至于损伤神经带来的瘫痪的风险,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紧固,使用钛合金制作,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可靠性高。2.本技术的开口槽的宽度自外侧的开口位置向内侧槽底位置逐渐变小,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形成一个倾斜角,保证开口槽与椎板接触配合时保持预定的压力、避免椎板固定夹从椎板连接位置脱落,提高了椎板固定夹的使用可靠性;通过在上连接板的内侧面、下连接板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增加椎板与上连接板内侧面、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之间摩擦力的粗糙面,又增加了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与椎板的摩擦力,保证二者之间的开口接触,避免产生大的相对移动引起的脱落带来的二次损伤。另外通过在上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的连接位置设有外凸的具有圆滑过渡作用的带有弹性的弧形凸起连接,一方面圆滑的曲面与肌体的适应性包容性强、尽量减少与肌体接触部位的损害,另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厚度尺寸的椎板的可靠固定和连接,适应范围广、通用化程度高,可以采用模块化的一体式成形制造模具一次性成形制造,保证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质量稳定性,减少了制造成本,同时降低了病人的花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所述弧形凸起的厚度与上连接板、中间连接板连的厚度相同。3.通过中间连接部、下连接板采用与所配合位置的锥孔的弧形结构相配合的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能够与椎管相配合,结构紧凑,对椎管内的神经的适应性和保护性好,减少对神经的影响和伤害。所述椎板固定夹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与椎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颈椎的椎板与棘突的位置及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颈椎后路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用椎板固定夹,包括中间连接部1、两侧的夹持部,所述中间连接部1与两侧的夹持部连接,中间连接部为薄板,所述夹持部包括上连接板10、下连接板5,所述上连接板10与下连接板5通过靠近中间位置的中间连接板2连接,所述上连接板10的内侧面101、下连接板5的外侧面51、中间连接板的外侧面21形成在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一侧设有开口的开口槽12,所述开口槽12的宽度、即上连接板10与下连接板5之间的槽宽与椎板4的外形厚度配合,其中上连接板10的内侧面与椎板的外部接触,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与椎板的内侧接触,所述上连接板10上设有上连接孔102,下连接板2上设有下连接孔22,所述椎板上设有椎板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102与下连接孔22、椎板连接孔同轴线设置,所述上连接孔102、下连接孔22、椎板连接孔设有相配合的螺钉,所述上连接板10、下连接板2、椎板4通过上连接孔102、下连接孔22、椎板连接孔及螺钉连接。使用本技术的固定夹时,将颈椎的棘突部分从与椎板连接的部位切除,露出两侧的椎板端部,将两侧的椎板以适当的力向外撑开、使得两个椎板端部之间产生所需要的变形距离,然后将固定夹的两个夹持部的开口槽分别与两侧的椎板端部可靠稳定地接触配合,接触稳定后通过螺钉将述上连接板10、下连接板2、椎板4可靠地连接固定在一起,形成稳固的结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椎板不稳定引起的椎板挤压神经、以至于损伤神经带来的瘫痪的风险。所述中间连接部1与上连接板10、下连接板5、中间连接板2的厚度相同。所述开口槽12的宽度自外侧的开口位置向内侧槽底位置逐渐变小,即上连接板10的开口槽端向下连接板一侧倾斜形成一个倾斜角α,与下连接板5使得开口槽12与椎板4接触配合时保持预定的压力、避免椎板固定夹从椎板连接位置脱落。所述上连接板10的内侧面101、下连接板的外侧面51分别设有增加椎板与上连接板内侧面、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之间摩擦力的粗糙面9。所述粗糙面9为垂直于沿着槽口与槽底方向的凹凸不平的间隔槽结构。所述上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通过外凸的弧形凸起8连接,所述弧形凸起8的厚度与上连接板、中间连接板连的厚度相同。所述中间连接部1、下连接板5采用与所配合位置的椎管的弧形结构相配合的弧形结构。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后路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用椎板固定夹,包括中间连接部、两侧的夹持部,所述中间连接部与两侧的夹持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夹持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通过靠近中间位置的中间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连接板的内侧面、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中间连接板的外侧面形成在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一侧设有开口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宽度与椎板的外形配合,其中上连接板的内侧面与椎板的外部接触,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与椎板的内侧接触,所述上连接板上设有上连接孔,下连接板上设有下连接孔,所述椎板上设有椎板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与下连接孔、椎板连接孔同轴线设置,所述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椎板连接孔设有相配合的螺钉,所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椎板通过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椎板连接孔及螺钉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后路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用椎板固定夹,包括中间连接部、两侧的夹持部,所述中间连接部与两侧的夹持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夹持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通过靠近中间位置的中间连接板连接,所述上连接板的内侧面、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中间连接板的外侧面形成在远离中间连接板的一侧设有开口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宽度与椎板的外形配合,其中上连接板的内侧面与椎板的外部接触,下连接板的外侧面与椎板的内侧接触,所述上连接板上设有上连接孔,下连接板上设有下连接孔,所述椎板上设有椎板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与下连接孔、椎板连接孔同轴线设置,所述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椎板连接孔设有相配合的螺钉,所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椎板通过上连接孔、下连接孔、椎板连接孔及螺钉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后路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用椎板固定夹,其特征是,所述开口槽的宽度自外侧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乃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