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万龙专利>正文

隧道垮塌生命救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130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遇到突发事件时的生命救助装置,特别是一种隧道垮塌生命救助装置,包括有主机、输送管线和安全救助口,主机设于隧道口外,输送管线设于隧道内底部两侧的沟槽内,输送管线上间隔设有安全救助口,主机的输出端口与输送管线的输入端口连接。输送管线及安全救助口随隧道延伸同时节节编号铺设,安装简便、快捷、可靠,可保证洞内被困人员在任何地方都可找到相应的安全救助口。通过输送管线向洞内送水、牛奶、药水、送风、氧及抽取洞内空气样本和调节洞内气压,从而使抢救过程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垮塌生命救助装置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遇到突发事件时的生命救助装置,特别是用于隧道垮塌后,有效保障洞内被困人员生命安全的生命救助装置。二、
技术介绍
在隧道、采煤(矿)的作业过程中,如遇突发隧道坍塌、泥石封死隧道,作业人员被困隧道内,必须马上实施抢救工作。现有的抢救方法为立即开挖、钻洞进行抢救,但由于施救人员无法了解被封死隧道的长度、位置和洞内具体情况,以及被困人员的状况,施救方案可能错误或产生误差,救助完成时间无法确定,施救成功的把握性很低;此时因隧道内外联系中断,隧道内被困人员精神恐慌,如抢救时间过长,隧道中缺氧、缺水,生命难以维持,会造成被困人员死亡。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垮塌生命救助装置,一旦隧道垮塌事故发生,可立即启动该生命救助装置,实现洞内外联系,了解隧道内的情况及被困人员的状况,同时,按需向洞内被困人员输送风、氧、水、牛奶、药水等,实施救助,最大限度地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垮塌生命救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主机、输送管线和安全救助口,主机设于隧道口外,输送管线设于隧道内底部两侧的沟槽内,输送管线上间隔设有安全救助口,主机的输出端口与输送管线的输入端口连接。-->主机中设有由过滤器、送水泵、截止阀、第一单向阀串联连接构成的液体传输控制器,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液体容器连接;设有由过滤器、送气泵、第二、第三单向阀、氧气瓶接口构成的送气控制器,过滤器、送气泵、第二单向阀串联连接,氧气瓶接口经第三单向阀的输出端与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连接;主机上还设有多位切换阀、抽气真空泵和通讯器,液体传输控制器、送气控制器、抽气真空泵的输出端与多位切换阀的输入端连接,多位切换阀和通讯器的输出端与输送管线的输入端连接。输送管线有钢网骨架,钢网骨架外复合有橡胶层,钢网骨架与橡胶层构成外管,在外管内至少设有两根输送管道和两条通讯线路,其输入端口与主机中的多位切换阀和通讯器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管线上间隔设置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中间接口经沿隧道壁设置的输送管线与安全救助口连接。隧道内底部两侧沟槽内的输送管线的上方还设有保护槽钢。安全救助口内设有送水口、送气口、抽气口和话筒,送水口、送气口、抽气口的下端分别设有截止阀,话筒的下端设有通话开关。输送管线每节长度为20-50米,每两节之间设有一个安全救助口。按本技术提供的隧道垮塌生命救助装置,输送管线及安全救助口随隧道延伸,同时节节编号铺设,安装简便、快捷、可靠,可保证洞内被困人员在任何地方都可找到相应的安全救助口。一旦隧道垮塌事故发生,生命救助装置可立即启动,洞内被困人员很快找到安全救助口,打开通话开关,内外互通情况,稳定人心,确定洞内被困人员方位,洞外施救人员了解确切惰况后,组织有效的施救方案进行施救。施救过程中可根据洞内被困人员的需求,被困人员打开安全救助口上送水口、送气口或/和抽气口下端的截止阀,主机开启液体传输控制器、送气控制器或/和抽气真空泵,通过输送管线可向洞内送水、牛奶、药水、送风、氧及抽取洞内空气-->样本和调节洞内气压,从而使抢救过程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四、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机结构示意图;图3是输送管线横切面示意图;图4是输送管线铺设安装示意图;图5是安全救助口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如图所示,一种隧道垮塌生命救助装置,包括有主机I、输送管线II和安全救助口III,主机I设于隧道口外,输送管线II设于隧道20内底部两侧的沟槽内,输送管线II上间隔设有安全救助口III,主机I的输出端口与输送管线II的输入端口连接。输送管线及安全救助口随隧道延伸同时节节编号铺设,安装简便、快捷、可靠,可保证洞内被困人员在任何地方都可找到相应的安全救助口。通过输送管线向洞内送水、牛奶、药水、送风、氧及抽取洞内空气样本和调节洞内气压,从而使抢救过程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主机I中设有由过滤器1、送水泵2、截止阀3、第一单向阀12串联连接构成的液体传输控制器,过滤器1的输入端与液体容器7连接;设有由过滤器13、送气泵4、第二、第三单向阀5、14、氧气瓶接口6构成的送气控制器,过滤器13、送气泵4、第二单向阀5串联连接,氧气瓶接口6经第三单向阀14的输出端与第二单向阀5的输出端连接;主机I上还设有多位切换阀11、抽气真空泵8和通讯器-->10,液体传输控制器、送气控制器、抽气真空泵8的输出端与多位切换阀11的输入端连接,多位切换阀11和通讯器10的输出端与输送管线II的输入端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送水泵采用CY14-1B送水泵,送气泵采用XGB型送气泵,抽气真空泵采用XZ型抽气真空泵,通讯器采用MY-MS4P型通讯系统,多位切换阀采用48R6型多位切换阀。输送管线II有钢网骨架22,钢网骨架外复合有橡胶层21,钢网骨架22与橡胶层21构成外管,在外管内至少设有两根输送管道23和两条通讯线路24,其输入端口与主机中的多位切换阀11和通讯器10的输出端连接,输送管线II上间隔设置有三通接头31,三通接头31的中间接口经沿隧道壁设置的输送管线II与安全救助口III连接,如图3、图4所示。隧道20内底部两侧沟槽内的输送管线II的上方还设有保护槽钢15,如图1、图4所示。安全救助口III内设有送水口22、送气口33、抽气口34和话筒36,送水口22、送气口33、抽气口34的下端分别设有截止阀37,话筒36的下端设有通话开关35,如图5所示。输送管线II每节长度为20-50米,每两节之间设有一个安全救助口III。每个安全救助口上有数字编码和黑夜触摸识别编码标记,确定洞内被困人员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垮塌生命救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主机(Ⅰ)、输送管线(Ⅱ)和安全救助口(Ⅲ),主机(Ⅰ)设于隧道口外,输送管线(Ⅱ)设于隧道(20)内底部两侧的沟槽内,输送管线(Ⅱ)上间隔设有安全救助口(Ⅲ),主机(Ⅰ)的输出端口与输送管线(Ⅱ)的输入端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垮塌生命救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主机(I)、输送管线(II)和安全救助口(III),主机(I)设于隧道口外,输送管线(II)设于隧道(20)内底部两侧的沟槽内,输送管线(II)上间隔设有安全救助(III),主机(I)的输出端口与输送管线(II)的输入端口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垮塌生命救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机(I)中设有由过滤器(1)、送水泵(2)、截止阀(3)、第一单向阀(12)串联连接构成的液体传输控制器,过滤器(1)的输入端与液体容器(7)连接;设有由过滤器(13)、送气泵(4)、第二、第三单向阀(5、14)、氧气瓶接口(6)构成的送气控制器,过滤器(13)、送气泵(4)、第二单向阀(5)串联连接,氧气瓶接口(6)经第三单向阀(14)的输出端与第二单向阀(5)的输出端连接;主机(I)上还设有多位切换阀(11)、抽气真空泵(8)和通讯器(10),液体传输控制器、送气控制器、抽气真空泵(8)的输出端与多位切换阀(11)的输入端连接,多位切换阀(11)和通讯器(10)的输出端与输送管线(II)的输入端连接。3、按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龙张冶
申请(专利权)人:张万龙张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