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合茂专利>正文

轻型鼻罩式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06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鼻罩式滤清器。包括能将鼻孔与外界隔离的鼻罩,该鼻罩左右分别设有进气口及排气口。与过滤器相连的弹簧夹固定于使用者头部,再利用电池组及电源开关来发动过滤器内的马达及鼓风机,用以将外界空气吸入并过滤成洁净空气后,通过通气管送到鼻罩内,使用者可依个人需求随时调整气流大小,达到罩体内部气流供需平衡的良好循环状态,从而令使用者能轻松地吸取洁净空气,同时又不影响他面部器官的工作。(*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滤面具,尤指一种轻便实用的鼻罩。目前,由于经济的快速成长,导致工厂和车辆的数量均急速增加,而根据调查,汽、机车排放的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凶”,90%的空气污染都来自汽、机车的废气。尤其是在交通拥塞处:如十字路口、隧道等,因行车愈慢,不完全燃烧汽油愈多,所造成空气污染之危害亦愈大,人们常可看到我们的人民保姆一警察及交通指挥员,无时无刻都在为解决交通问题而忙碌,长时间地站在马路上与车辆为伍。受伤害的程度日益严重。根据统计报导,按居住空间正常可容纳车辆比率计算,许多地区已超出饱和点,且仍继续以较高增长率在增加,其衍生的交通秩序、空气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车辆所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化物、悬浮微粒…等。其中一氧化碳将降低血液中含氧量,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碳氢化合物易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造成破坏。铅则会造成血液、尿酸中毒等后果。这些尘粒、毒气混浊于空气中与我们日夜相伴。所以说在污染的都市中运动半小时,对肺脏等的危害相当于吸一包香烟的量。由此可见,空气污染的影响是何等严重。然而现今交通警察、指挥人员、机车驾驶员,或因认识不够,或因无可奈何,对污浊的环境常视而不见,一任自己暴露于危害健康的险恶环境中,而不自知。此外,对于广大从事生产的劳工朋友们,亦有众多因职业伤害而失去健康者。最明显者是“有机溶剂情感症候群”病例(即电子、油漆、制鞋、橡胶厂中吸入过量的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以致心-->理行为动作机能受损,造成脾气暴躁等情绪上的失衡现象)。其他或为矿坑中的煤屑、或为米糠油的多氯联苯、或为印刷厂的正已烷、或为炼焦业的焦炉气…,各种“吸入性职业病”多种多样。在这些污染的空气中,虽然人们短期内无甚大影响,但经长时期的潜伏后,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轻至神经麻痹、重至脑中毒或致癌身亡。然而劳工们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常漠不关心,甚至以漠视的心态来处理,尤其是在污染中最常见的空气污染,此为一般工作者最易轻视亦最难防备的污染项目。而目前普遍使用的防毒面具,滤气功能亦称良好,唯用途无法普及。对于最需要护卫的交通警察及机车驾驶员更无法提供和普及应用。况且脸部是身体最敏感部位,一般人对于紧贴脸面的面具多半无法适应,若“挂上”一较重的罩体则更感不便与不适,所以,一般人反而舍弃滤气性虽好却负担较重的罩体,纷纷戴用口罩。然而,一般密质口罩是以滤网紧密附于口鼻部位,且需以自身肺力将通过滤网中微小滤孔的空气吸进鼻内,吸气并不十分畅快。且人体在呼吸时,罩内表面所附着的水珠及热气亦影响过滤速度和效果,所以戴久后会有干闷、昏沉、微缺氧等不适症状,因而常复不断的摘下口罩以缓和其不适感觉。故一般人常改戴市面上相当常见的纱布、海绵口罩,这种口罩的滤孔较大,可让戴用者感到呼吸顺畅些,而得以较为舒适些。但殊不知滤孔大不仅能捕捉大污染粒子,对于悬浮微粒或毒气并无确实有效的过滤效果。而且一般口罩是将口鼻罩住,较易使人感到不自在,尤其是需经常运用口部的工作者,则更感不便。故现今交通警察、机车驾驶员-->及其他污染工作现场的劳工朋友们,戴口罩的比例相当低。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过滤空气的轻型鼻罩式滤清器。其设计重点,在于可令使用者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呼吸到洁净的空气,而“不影响正常呼吸”。本构思针对呼吸系统的鼻部来设计,并不罩住非呼吸系统的口部及面部。所以可以在自然的状态下,去进行“非呼吸动作”。例如:交谈、进食或吹哨子等等。并能使人完全不费力地呼吸到洁净空气,因而可适合于交通指挥人员,及其他需在口部或其他面部器官工作的场所来使用。此外,本技术以轻小、易携带为设计重点之一,尽可能地避免其它零件附加于人的最敏感的脸部,而不影响人的脸颜,因而可免除因戴用防毒面具及一般口罩紧密贴合于人的脸部的不舒适感,而又可提供洁净空气予戴用者。亦适合于一般生产工作人员的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由弹簧夹2、滤清器3、通气管4鼻罩5、电池组7组成;其中弹簧夹2的一侧边设有内含压缩弹簧的固定钮23,固定于滤清器3的外盒体30上,弹簧夹的另一侧相对处设有一旋转钮25;滤清器3的外盒体内设有马达31,曲柄33、曲柄轴320、上固定板32、隔膜34、上固定板36、过滤层37及下盖38,其中上固定板32上表面设置一隔膜34,隔膜上部为一曲柄33,其中孔中穿入嵌曲柄轴320,曲柄轴另一端则通过联轴器314与马达31中的马达轴311连接,下固定板36位于上固定板下方,过滤层37则安装于下固定板36的下表面,下盖38上开有内孔380;通气管4一端连接于滤清器下部,另一端则与鼻罩5相通;鼻罩5为弧形,由硬质弧形本体50、内层软罩6及海绵垫组成,硬质弧形本体50两侧分别为进气管51和排气罩52,内层软罩6上则设有进气孔60和排气孔61,内-->层软罩的内层边缘则设置海绵垫62,电池组7通过电源线66与滤清器3相连。本技术的另一些技术方案是:在弹簧夹2的内层粘贴一软质材料层22,例如海绵层等,用以增加与头部接触的磨擦面积以防滑脱及提高舒适性。此外,滤清器外盒体上固定有四只固定凸块305,将弹簧夹2定位。曲柄33分左、右曲柄330和333,二者分别与上、下轴承套331及335配合后,再配上曲柄固定板35及固定铆钉334,使曲柄33与曲柄轴320紧密结合,E型扣环336扣入曲柄轴320预设的槽内。隔膜34为高弹性体,被曲柄固定板35上的铆钉351固定于曲柄330。上、下固定板32、36与隔膜34的结合方式是利用前两者本身的凹槽325、360和后者的凸肋340扣合在一起的。为防止外界污浊空气直接侵入,将滤清器的下盖38一侧设一延长边381。实施例及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实施例的滤清器3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滤清器3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滤清器3的正面剖视结构图。图5为滤清器3中的曲柄3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滤清器3中的曲柄33的正面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为滤清器3的下盖38的剖视结构图。图8、图9为滤清器3中的联轴器314的结构示意图。图10、图11为滤清器3中的E型扣环336的结构示意图。-->图12、图13为滤清器3中的抽排气室L的大小变化图。图14为滤清器3中的单向排气阀39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滤清器3中的上下固定板和隔膜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可转动式弹簧夹固定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7为可转动式弹簧夹的结构组合图。图18为可转动式弹簧夹的另一固定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可转动式弹簧夹与滤清器拉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可转动式弹簧夹位置变化示意图。图2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松紧带26固定方式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23为松紧带26固定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4为鼻罩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5为鼻罩5的组合结构        示意图。图26为鼻罩5与使用者鼻部11的配合图。图27为鼻罩5的进气口结构示意图。图28为鼻罩5的排气口结构示意图。图29为图28的Z-Z’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0为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1为电池盒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使用者,11-鼻部,12-嘴部;2、2′-弹性夹,21-松紧带,22-海绵层,23-固定钮,25-旋转钮,-->26-松紧带,230-弹簧,231-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型鼻罩式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弹簧夹2、滤清器3、通气管4、鼻罩5、电池组7组成;其中弹簧夹2的一侧边设有内含压缩弹簧的固定钮23,固定于滤清器3的外盒体30上,弹簧夹的另一侧相对处设有一旋转钮25;滤清器3的外盒体内设有马达31、曲柄33、曲柄轴320、上固定板32、隔膜34、下固定板36、过滤层37及下盖38,其中上固定板32上表面设置一隔膜34,隔膜上部为一曲柄33,其中孔中穿入曲柄轴320,曲柄轴另一端则通过联轴器314与马达31中的马达轴311连接,下固定板36位于上固定板下方,过滤层37则安装于下固定板36的下表面,下盖38上开有内孔380;通气管4一端连接于滤清器下部,另一端则与鼻罩5相通;鼻罩5为弧形,由硬质弧形本体50、内层软罩6及海绵垫组成,硬质弧形本体50两侧分别为进气管51和排气罩52,内层软罩6上则设有进气孔60和排气孔61,内层软罩的内层边缘则设置海绵垫62,电池组7通过电源线66与滤清器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鼻罩式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弹簧夹2、滤清器3、通气管4、鼻罩5、电池组7组成;其中弹簧夹2的一侧边设有内含压缩弹簧的固定钮23,固定于滤清器3的外盒体30上,弹簧夹的另一侧相对处设有一旋转钮25;滤清器3的外盒体内设有马达31、曲柄33、曲柄轴320、上固定板32、隔膜34、下固定板36、过滤层37及下盖38,其中上固定板32上表面设置一隔膜34,隔膜上部为一曲柄33,其中孔中穿入曲柄轴320,曲柄轴另一端则通过联轴器314与马达31中的马达轴311连接,下固定板36位于上固定板下方,过滤层37则安装于下固定板36的下表面,下盖38上开有内孔380;通气管4一端连接于滤清器下部,另一端则与鼻罩5相通;鼻罩5为弧形,由硬质弧形本体50、内层软罩6及海绵垫组成,硬质弧形本体50两侧分别为进气管51和排气罩52,内层软罩6上则设有进气孔60和排气孔61,内层软罩的内层边缘则设置海绵垫62,电池组7通过电源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合茂
申请(专利权)人:林合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