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伟敏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鼻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94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于人的鼻与口之间的主壳体(2),在主壳体(2)上方安装有可插入鼻孔内供呼吸用的气管(1),主壳体(2)内的进气口(6)处装有吸气过滤滤纱(11),所述主壳体(2)内气管连接口(3)下方安装有呼气时方可打开的单向膜阀(7),主壳体(2)内气管连接口(3)与单向阀膜(7)之间设有呼气和吸气共用的换流气道(4)。(*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鼻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呼吸过滤产品,特别是一种可实现呼吸分流过滤、自然呼吸施药和远距离择位吸气三大功能于一体的鼻罩。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场上口罩为最为常见的呼吸过滤产品,但其最大的不足是对面部轮廓曲线的顺从性差(特别是左右鼻翼处)从而导致密封不严,使得每次呼吸都有可能吸到一定数量的未经过滤的空气,并且,口罩未能实现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分流,造成了呼出的废气如:二氧化碳、湿润水气等以及在生病时呼出的细菌、病毒等大量积聚于口罩内侧,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不利,这些都是口罩技术中一直无法得到很好解决的技术难题;另外,一般人大部分时间是通过鼻孔进行呼吸,但是当佩戴口罩会长时间将口封堵,使得使用者感到不方便。而对于呼吸施药功能应用方面,现有产品都为强制雾喷吸入式施药装置,而当需要自然呼吸施药时,一般是采用将药液涂抹于鼻气道口、滴入鼻道或将药液沾在棉纱团中,手持嗅吸等临时手段,很不方便,也不够卫生。关于远距离择位吸气功能应用方面,现在只有一些特种防护装备外,未见有较为简便的产品,因而当需要正面面对污染源进行作业时,呼吸只能在正面位吸气,无法选择背位或远距离吸气,不利于保护作业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呼吸分流过滤、自然呼吸施药和远距离择位吸气三大功能于一体的鼻罩。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鼻罩,包括放置于人的鼻与口之间的主壳体,在主壳体上方安装有可插入鼻孔内供呼吸用的气管,主壳体内的进气口处装有吸气过滤滤纱,所述主壳体内气管连接口下方安装有呼气时方可打开的单向膜阀,主壳体内气管连接口与单向阀膜之间设有呼气和吸气共用的换流气道;所述的气管为凸轮式偏心气管,其活动连接在主壳体上的气管连接口上,并可绕气管连接口转动;所述的换流气道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气道;所述的单向膜阀为管式阀膜;所述的过滤滤纱是由半圆的网状管壁围成月型的外内支架夹合式连接固定在主壳体上;所述的主壳体内装有自然呼吸施药用的通透网状药柜;所述的主壳体与滤纱支架之间还装有远距离择位吸气用的连接气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鼻罩上的吸气管为凸轮式偏心气管,其活动连接在主壳体上的气管连接口上,并可绕气管连接口转动,佩戴时两偏心气管转动调整至两凸轮小径相对,以让出最大距离从而避开鼻孔外中隔方便插入;当插入后,将两气管调整至两凸大径相对,以夹紧鼻孔内中隔,实现鼻罩佩戴的紧固悬挂;主壳体内气管连接口下方安装有呼气时方可打开的单向膜阀,主壳体内气管连接口与单向阀膜之间设有呼气和吸气共用的换气道,所述的单向膜阀是采用管式阀膜,所述的换气道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气道,当吸气时,在定位带的牵引力和外气压的作用下,管式阀膜闭合紧逼,-->气流只能经过过滤滤纱后通过换流气道进入气管;而呼气的时候气流直线通过换流气道,在阀膜立管的导流下冲向管式阀膜,管式阀膜被冲下移,松开定位带的牵引,开启闭合内壁,气流通过管式阀膜排出主壳体外,周而往复,实现呼吸分流;过滤滤纱是由半圆的网状管壁围成月型的外内支架夹合式固定并连接在主壳体上,此设计使得滤纱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便于过滤空气的进行;主壳体内装有自然呼吸施药用的通透网状药柜,当使用者吸气时,药柜内沾在棉纱中的药液通过气流的流冲和负压的作用,在壳体气室内与经过过滤的空气自然挥发混合,送入鼻腔内,实现自然呼吸施药;而且主壳体与滤纱支架之间还装有远距离择位吸气用的气管,当有需要的时候将主壳体与夹合和滤纱的滤纱支架分拆开,分别盖上密封连接盖,形成独立呼吸分流机构和吸气过滤机构,用连接气管将两者连接,并通过连接气管将整个吸气过滤机构伸展到背位或其它适当的位置,从而实现远距离择位吸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件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鼻罩悬挂技术方案的实施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呼吸分流技术方案的实施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自然呼吸施药技术方案的实施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远距离择位吸气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采用单纯鼻呼吸过滤的方式,在实现主功能呼吸分流过滤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巧妙地装配了自然呼吸施药和远距离择位吸气两种有益功能的设置,形成了多功能一体化的呼吸过滤产品。其结构包括放置于人的鼻与口之间的主壳体2,其外形与口鼻之间的脸部轮廓贴合紧密,在主壳体2上方安装有可插入鼻孔内供呼吸用的气管1,进气口6处装有通过支架12、14固定的吸气过滤滤纱11,所述主壳体2内气管连接口3下方安装有呼气时方可打开的单向膜阀7,主壳体2内气管连接口3与单向阀膜7之间设有呼气和吸气共用的换流气道4;所述的主壳体2内装有自然呼吸施药用的通透网状药柜15;所述的主壳体2与滤纱支架12、14之间还装有远距离择位吸气用的气管17。本技术的过滤滤纱11是由半圆的网状管壁围成月型的外内支架12、14夹合式固定并连接在主壳体2上,此设计使得滤纱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便于过滤空气的进行。参照图3,为鼻罩悬挂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由两根可插入鼻孔的凸轮式偏心气管1组成,在气管1上大小下了大设计,在一定范围内适应鼻孔形状各异、尺寸不一的情况,保证了连接的密封性。气管1上口端与内鼻道联通,下口端与主壳体2上的气管连接口3活动连接,其活动连接实施方案为:主壳体2上的气管连接口3上有一凸绫,偏心气管1有与凸绫相配合的凹槽,因而实现了偏心吸气管1装配后可在气管连接口3上旋转。当需佩戴鼻罩前,先将准-->备插入鼻孔的两偏心吸气管1转动调整至两凸轮小径相对,如图3A,以让出最大距离从而避开鼻孔外中隔方便插入;当插入后,将两吸气管1调整至两凸大径相对,如图3B,以夹紧鼻孔内中隔,实现鼻罩佩戴的紧固悬挂。因而将鼻罩主体与人体鼻子通道联通,并提供提供对外密封和鼻罩主体悬挂两大技术保障。参照图4,为呼吸分流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在主壳体2内气管连接口3下方安装有呼气时方可打开的单向膜阀7,单向膜阀7的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是为保证吸气时单向膜阀7密封性好,呼气时单向膜阀7能够灵敏地打开,本使用新型的单向膜阀7采用管式阀膜8,其结构为管式阀膜8与阀膜立管10为连体结构,从阀膜立管10上方内弯向下伸沿至阀门道管5下出口,与壳体大气相通并通过阀膜定位带9与阀门道管5固定连接;阀膜立管10下端与主壳体2上的阀门道管5上口相通,而阀膜立管10上端连接呼气和吸气的共用换气道4并与偏心气管连接口3对正;当上方气管1吸气时换流气道4和主壳体2内产生负气压,原处于闭合状态的管式阀膜8被吸产生向上移倾向,在定位带9的牵引力和外气压的作用下,管式阀膜8闭合更紧逼,气流只能经过过滤滤纱11后通过换流气道4进入吸气管1,如图4A;当上方吸气管1呼气时,气流直线通过换流气道4,在阀膜立管10的导流下,冲向管式阀膜8,管式阀膜8被冲下移,松开定位带9的牵引,开启闭合内壁,气流通过管式阀膜8排出主壳体外,如图4B;周而往复,实现呼吸分流。本技术的换流气道4可以根据工况状态设计的方便可以选择使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气道方式。参照图5,为自然呼吸施药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主壳体2内装有自然呼吸施药用的通透网状药柜15,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于人的鼻与口之间的主壳体(2),在主壳体(2)上方安装有可插入鼻孔内供呼吸用的气管(1),主壳体(2)内的进气口(6)处装有吸气过滤滤纱(11),所述主壳体(2)内气管连接口(3)下方安装有呼气时方可打开的单向膜阀(7),主壳体(2)内气管连接口(3)与单向阀膜(7)之间设有呼气和吸气共用的换流气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管(1)为凸轮式偏心气管,其活动连接在主壳体(2)上的气管连接口(3)上,并可绕气管连接口(3)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鼻罩,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伟敏
申请(专利权)人:冯伟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