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999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逃生装置,由底板、外壳、摩擦组件和吊绳组件组成,外壳固定于底板,摩擦组件安装在外壳内腔和底板上,吊绳组件绕设于摩擦组件并穿伸于外壳,其特征在于: a.在外壳(2)内腔壁部(21)四周均匀分布触接有一组离心摩擦块(3); b.各离心摩擦块(3)套设在转轮组件(5)上,并和转轮组件呈往复滑动配合并联动; c.转轮组件(5)的轮体(52)上滑轮漕(54)内侧具有防滑的波轮纹。(*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逃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从建筑物或类似物上降人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用绳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数量剧增,随之带来高层建筑中人员的安全问题,如遇火灾、地震及其其他意外,如何迅速安全地逃离高楼,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业着开发了各式各样的逃生装置,但由于这些方案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难以得到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经不断改进,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较好的逃生装置,如韩国产品,图4是该产品的底板和外壳内置式传动结构示意图,包括有摩擦块3’、摩擦壳体3”、离心转轮5’、增速级8、滑轮54’和吊绳组件7’等构件,其工作原理是,籍人或重物下降时的重力,经吊绳组件7’驱动滑轮54’转动,滑轮54’经增速级8带动离心转轮5’作高速旋转,离心转轮5’带动摩擦块3’高速旋转,此时,摩擦块3’产生离心力,并和固定于外壳的摩擦壳体3”之间产生强烈摩擦,当摩擦力所产生的力矩和重力产生的力矩相同时,人或重物就能保持匀速下降而安全着地,但是,该结构仍存在下列问题:1、内置式的摩擦壳体3”,决定其尺寸不能太大,否则会使整个逃生装置的尺寸增大至使用者无法接受的程度,通常其直径为外壳直径的-->1/2~1/3,而平衡重力矩所需的摩擦力矩是定值,当摩擦块3’旋转半径受限时,则要求有较高的旋转速度,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矩;2、大的滑轮54直径,即重力不变时,预示有较大重力矩,因而要求有较大的摩擦块3’的旋转速度;3、为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矩,在结构中设置有增速级5’的传动结构;4、增速级的存在和高速旋转的摩擦块均使装置的运行可靠性下降;5、比较复杂的结构,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逃生装置,它能使装置结构简化,工作可靠,并能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外壳内腔壁部四周均匀分布触接有一组离心摩擦块,各离心摩擦块套设在转轮组件上,并和转轮组件呈往复滑动配合并联动,转轮组件的轮体上滑轮漕内侧具有防滑的波轮纹。本技术藉其外壳内腔为摩擦面,既简化结构,又克服了传统结构摩擦面直径小的缺陷,同时采用简化的小直径滑轮结构,使旋转的离心摩擦块能以较低的旋转速度,即可达到所需的平衡力矩,在结构中不再使用增速传动,简化结构,增强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逃生装置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传动结构示意图。-->图4是传统结构的传动部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本技术逃生装置包括有底板1、外壳2、摩擦组件和吊绳组件7。底板1,由钢板或类似材质板材制成,是装置全部构件的支持主体,在底板1的顶端正形成有一凸伸部分,其上有一吊钩孔11,供使用时连接安全钩将逃生装置吊设在建筑物的附体上,底板1设置有可固设安装轴6的通孔。外壳2,呈开口容器状,由钢板或类似材质板材制成,其开口处形成有凸缘,凸缘上开设有复数个通孔,供底板1和外壳的固定螺钉穿设,外壳2的圆筒状的内腔壁部21为一圆筒面,用作为摩擦工作面,在相对底板1凸伸部分的下方外壳2上设置有开口,该开口可容置吊绳组件7。摩擦组件包括有离心摩擦块3、弹簧4、转轮组件5和安装装轴6,其中:离心摩擦块3,呈扇形块状或其他类似几何形状,由铜质材料制成,其数量可为2~6个不等,并沿圆周向均匀分布,离心摩擦块3的外弧面半径和外壳2内腔壁部21的内径相同,藉以形成有良好的滑动配合触接,在离心摩擦块3的中部设置有配合孔,该配合孔和连杆51呈滑动配合。弹簧4,可套设在连杆51的外侧端,其一端顶持于连杆51的凸肩,其另一端顶持于离心摩擦块3,弹簧4、离心摩擦块3套设于连杆51,当置入外壳2的内腔壁部21后,该弹簧4长度的设计保证此装配条件下,弹簧4呈预压缩状态,即弹簧4藉其预压缩的弹力将离心摩擦块3顶压-->触接在外壳2内腔壁部21,并藉此使离心摩擦块3在非正作状态(不转动)时仍能和内腔壁部21保持良好配合,同时使其进入工作状态后能良好的启动和运行。转轮组件5包括有连杆51、轮体52、轴套53,连杆51呈辐射状均匀固设在轮体52或连杆51和轮体52呈一体,其数量和离心摩擦块3对应相同,连杆51顶端伸入离心摩擦块3的配合孔并滑动配合,即连杆51驱动离心摩擦块3旋转,离心摩擦块3产生离心力外甩贴压于外壳2的内腔壁部21;轮体52的中心孔上固设有轴套53,轴套53套设在安装轴6上,并呈滑动配合;轮体52上置设有滑轮槽54,轮体52上滑轮槽54内侧具有防止绳打滑的波轮纹。本技术采用小滑轮槽54的设计方案,使外壳2内腔壁部21的内径和滑轮槽54外径的比值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适应不同的需求,藉此,既能使装置获得所需的平衡量力矩的摩擦力矩,以保持人或重物恒速下降,又能使结构简化和构件尺寸减小;安装轴6,其两端分别固设于底板1和外壳2。吊绳组件7包括有绳索71和导轮组72和销轴73,绳索71由高强度和耐高温材质制成,绳索71自导轮组72伸入,绕接在销轴73、滑轮槽54,再自导轮组72穿出,其长度是由建筑物的不同高度设定;导轮组72位于装置下方,其设置以保持绳索71在出入方向的顺利运动,锁轴73则可保持绳索71绕接途径形成在滑轮槽54上具有较大包角,藉以产生必须的摩擦力矩。使用时,将装置吊挂在建筑物的附件上,人或重物系接于绳索71-->的一端后下降,此时,绳索将在重力作用下作重力加速度运动,绳索71经滑轮槽54驱动轮体52作加速度旋转,随之经转轮组件5使离心摩擦块3旋转并和内腔壁部21产生摩擦,该摩擦力矩形成为滑轮槽54上重力矩的反作用力矩,绳索71的加速度越大,该反作用力矩也越大,经二力矩数值的对比设计,可使二力矩达到平衡,从而使绳索71可作恒速下降运动,而本技术排除了增速级(齿轮传动级)及其相关固定支架等附件设计,而同时采用小尺寸滑轮槽,使装置结构简化,工作可靠性提高,成本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装置,由底板、外壳、摩擦组件和吊绳组件组成,外壳固定于底板,摩擦组件安装在外壳内腔和底板上,吊绳组件绕设于摩擦组件并穿伸于外壳,其特征在于:a.在外壳(2)内腔壁部(21)四周均匀分布触接有一组离心摩擦块(3);b.各离心摩擦块(3)套设在转轮组件(5)上,并和转轮组件呈往复滑动配合并联动;c.转轮组件(5)的轮体(52)上滑轮漕(54)内侧具有防滑的波轮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是转轮组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建刚蒋维钢丁炜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O四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