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钟化学氧自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89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40分钟化学氧自救器,由呼吸导管、气囊、生氧罐、启动装置等构成,采用循环式呼吸气路及滞后排气方式.其特点是生氧罐内上、下部各有由承板组,过滤层及压圈组成的阻尘装置,生氧罐顶部及呼气导管底部各有一滤尘网起二次阻隔作用,呼气软管内有三根支撑弹簧,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生氧剂粉尘易进入气囊及呼吸导管的弊端,具有结构紧凑,佩带舒适,使用安全、可靠的特点.(*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山救护装置,进一步是指化学氧自救器。目前,国内一直是使用抚顺煤矿安全仪器厂生产的AZG-40型化学氧自救器(原名隔离式自救器),由于这种自救器采用往复式呼吸气路,使得仪器的吸气温度高,吸气阻力大,同时,生氧罐内过滤层结构不好,所用的过滤材料机械强度低,生氧剂粉尘易漏入呼吸软管和气囊,通过呼吸软管进入人体口腔影响舒适性,而由于气囊材料为单面天然胶,棉布为基布,由于棉的着火点较低,故进入气囊的物品能导致气囊着火,严重影响了仪器的安全性。西德生产的一种徐莱格Xy-SR-60B60分钟型化学氧自救器,采用了循环式气路及        滞后排气方式,因而呼吸舒适,使用可靠,但仪器的体积大,重量重(重3.8公斤),不适合我国工人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佩带方便、使用舒适、安全可靠的化学氧自救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生氧罐内上、下部各设置两层网状承板,两承板中间夹有过滤层,该过滤层选用机械强度高的玻璃纤维布制成,承板装入生氧罐后周边用压圈压紧,呼气导管及启动装置与生氧罐相接处也分别用压圈压紧。为确保阻尘效果,生氧罐顶部及呼气导管底部各装有滤尘网以起二次阻尘作用。在呼气软管内沿圆周放置弹簧,以防止呼气软管粘连在一起,保证呼吸畅通。与此同时,气囊材料选用着火点较高的双面丁基胶布(尼龙绸基布)的复合材料,以进一步提高仪器的安全性。-->本化学氧自救器结构紧凑,同时由于生氧罐内阻尘装置设计合理,过滤效果好,故佩戴后呼吸舒适,使用安全过靠。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化学氧自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生氧罐结构图。图中,1、鼻夹;2、口具;3、口具塞;4、呼吸导管;5、紧箍;6、呼吸降温阀;7、降温网;8、紧箍;9、吸气阀;10、呼气阀;11、呼气软管;12、弹簧;13、排气阀;14、气囊;15、上滤尘网;16、启动装置;17、生氧罐;18、生氧剂;19、散热片组;20、呼气导管;21、下滤尘网;22、防振隔垫垫;23、25、上承板组;24、上过滤层;26、27、28、29、压圈;30、32、下承板组;31、下过滤层;33、压圈。参照图1、图2(图1中箭头表示气流循环方向),带有口具(2)的呼吸导管(4)、呼吸降温阀(6)、带有排气阀(13)的气囊(14)、装有生氧剂(18)的生氧罐(17)依次相联,启动装置(16)位于生氧罐(17)内。装有降温网(7)的呼吸降温阀(6)的上端和呼吸导管(4)相联,下端和气囊(14)相联并带有吸气阀(9)及呼气阀(10),吸气阀(9)与气囊(14)及生氧罐(17)相通,呼气阀(10)与位于气囊(14)内的呼气软管(11)相联,该呼气软管(11)的另一端与位于生氧罐(17)内的呼气导管(20)相联,且呼气软管(11)内沿圆周安放有三根起支撑作用的弹簧(12)。生氧罐(17)内安放有由铁丝网组成的网状承板组(23、25、30、32),上、下部各二层,其中(23、25)在生氧罐(17)上部,(30、32)在其下部,由玻璃纤维布做成的过滤层(24)、(31)分别夹在(23)与(25)、(30)与(32)中间,上、下承板装入生氧罐(17)后周边用矩形(因生氧罐为矩形)压圈(26)、(33)分别压紧,而且-->呼气导管(20)与生氧罐(17)相接处也分别用圆形压圈(27)、(29)压紧,启动装置(16)与生氧罐(17)相接处用圆形压圈(28)压紧。在生氧罐(17)顶部及呼气导管(20)底部还分别安放有起二次阻隔作用的上、下滤尘网(15)、(21)。生氧罐(17)内还设有与生氧剂层(18)等高的散热片组(19),该散热片组既可降温,又可保护仪器在携带过程中受到冲击与振动时不会受到挤压,减少生氧剂(18)的破碎,降低粉尘。在生氧罐(17)外靠人体一侧还装有一个由尼龙绸布包海棉制成的防振隔热垫(22),该防振隔热垫(22)在仪器携带时起防振作用,仪器佩戴使用时垫在人体与生氧罐(17)之间起隔热作用。气囊(14)采用着火点较高的双面丁基胶布(尼龙绸布)复合材料。呼吸导管(4)与呼吸降温阀(6)、呼吸降温阀(6)与气囊(14)之间分别通过紧箍(5)、(8)进行连接。本技术的使用与现有技术中相同。平时将化学氧自救器整体装入一金属外壳中以便于保管及携带。图1所示化学氧自救器的外形尺寸为164×90×175(毫米),重量在2.2公斤以内,所用生氧剂(18)为超氧化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带有口具(2)的呼吸导管(4)、呼吸降温阀(6)、带有排气阀(13)的气囊(14)、启动装置(16)、装有生氧剂(18)的生氧罐(17)、位于生氧罐(17)内的散热片组(19)组成的化学氧自救器,所说呼吸降温阀(6)位于气囊(14)上,其一端与呼吸导管(4)相通,另一端与气囊(14)相联并带有吸气阀(9)与呼气阀(10),该呼气阀(10)与位于气囊(14)内的呼气软管(11)相联,该呼气软管(11)的另一端与位于生氧罐(17)内的呼气导管(20)相联,其特征在于呼气软管(11)内沿圆周安放有起支撑作用的弹簧(12),生氧罐(17)内有由滤尘网(15、21)、网状承板组(23、25、30、32)、过滤层(24、31)以及压圈(26、27、28、29、33)组成的粉尘阻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带有口具(2)的呼吸导管(4)、呼吸降温阀(6)、带有排气阀(13)的气囊(14)、启动装置(16)、装有生氧剂(18)的生氧罐(17)、位于生氧罐(17)内的散热片组(19)组成的化学氧自救器,所说呼吸降温阀(6)位于气囊(14)上,其一端与呼吸导管(4)相通,另一端与气囊(14)相联并带有吸气阀(9)与呼气阀(10),该呼气阀(10)与位于气囊(14)内的呼气软管(11)相联,该呼气软管(11)的另一端与位于生氧罐(17)内的呼气导管(20)相联,其特征在于呼气软管(11)内沿圆周安放有起支撑作用的弹簧(12),生氧罐(17)内有由滤尘网(15、21)、网状承板组(23、25、30、32)、过滤层(24、31)以及压圈(26、27、28、29、33)组成的粉尘阻隔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氧自救器,其特征在于网状承板组(23、25)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义良施申忠聂多蒋金务陈大明卓莉陈小青彭德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煤矿安全仪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