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多维度训练器,包括固定架、配重装置和脚腕带;所述固定架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竖直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水平板上,所述竖直杆与水平板之间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为曲线型结构,所述轨道的两侧设置有曲线型行走槽,所述轨道的两侧行走槽间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上设置有第一绳索,所述拉杆通过第一绳索穿过第二滑轮与配重装置连接,所述拉杆上还设置有第二绳索,所述拉杆通过第二绳索连接脚腕带;所述配重装置设置在固定架的背部。运动员的脚腕拉动拉杆,在配重装置的作用下,拉杆在轨道上不同的位置给运动员的腿部上施加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辅助运动员在摆动腿上的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越式跳高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多维度训练器。
技术介绍
现代背越式跳高起跳训练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使速度、力量、技术与个人特点完美的结合,创造尽可能大地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在这一过程中起跳腿的起跳动作和摆动腿的摆动动作虽然从动作方式和技术特点不一样,但它们确是一对互相关联、互相配合的技术动作。所以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同样对起跳效果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同样对起跳效果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现有虽然有针对摆动腿摆动训练的装置,但是多维度作用力训练摆动腿的器材还是比较缺乏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多维度作用力训练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动作的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多维度训练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多维度训练器,包括固定架、配重装置和脚腕带;所述固定架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竖直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水平板上,所述竖直杆与水平板之间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为曲线型结构,所述轨道的两侧设置有曲线型行走槽,所述轨道的两侧行走槽间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上设置有第一绳索,所述拉杆通过第一绳索穿过第一滑轮与配重装置连接,所述拉杆上还设置有第二绳索,所述拉杆通过第二绳索连接脚腕带;所述配重装置设置在固定架的背部。本技术有益效果是:运动员通过站在水平板上,在脚腕上戴上脚腕带,配重装置的作用下,拉 杆在最高处,随着运动员的摆动腿训练,运动员的脚腕拉动拉杆,拉杆在配重装置的作用下,拉杆在轨道上不同的位置给运动员的腿部上施加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辅助运动员在摆动腿上的的训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了满足不同运动员的配重力度的需要,所述配重装置由配重块、框架和提升杆,所述框架的顶端中心上设有第二滑轮,所述配重块为多个,所述配重块可拆卸安装在提升杆上,所述提升杆带动配重块在框架围成的空间内上下滑动,所述提升杆通过第一绳索沿着第二滑轮连接所述拉杆。通过调整配重装置内配重块的数量,从而给拉杆提供不一样大小的作用力,使不同需要的运动员可以通过调整配重块的数量大小来满足他们的训练需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了增强第一绳索的韧性,保证第一绳索在使用过程中更强韧,所述第一绳索为钢丝绳索。钢丝绳索是碳素钢或合金钢通过冷拉或冷轧而成的圆形(或异形)丝材,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保证了第一绳索在使用过中能够承受运动员的训练力度,不会出现绳索断裂的情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了缓冲运动员摆动腿的最后动作的缓冲,所述第二绳索为弹力绳。弹力绳在运动员摆动腿训练的过程中,给运动员的腿部增加反作用力,增前训练强度,且在运动员摆动腿训练的最后动作给运动员的腿部进行缓冲作用,保护运动员的腿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了满足不同摆动幅度的摆动腿训练,所述轨道上设置挡板和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矩阵排列设置在轨道两端,所述挡板为两个,所述挡板分别设置在轨道两端的卡槽上,所述挡板可调整放置在不同位置的卡槽上。通过调整挡板放置在轨道上不同位置的卡槽上,来调整拉杆的行走幅度,从而满足不同摆动摆动幅度的摆动腿训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了减少拉杆在轨道上的摩擦,所述拉杆两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拉杆通过滚轮行走在轨道上。通过在拉杆的两端安装滚轮,拉杆通过滚轮在轨道上行走,避免拉杆与轨道的直接接触,减少了拉杆在轨道上的摩擦损耗,且滚轮使拉杆在轨道上行走更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 11、竖直杆;12、水平板;13、第一滑轮;21、轨道;22、拉杆;23、脚腕带;31、框架;32、提升杆;33、配重块;34、第二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一并参照图1,如图所示可知,本技术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多维度训练器,包括固定架、配重装置和脚腕带;所述固定架包括竖直杆11和水平板12,所述竖直杆1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轮13,所述竖直杆1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水平板12上,所述竖直杆11与水平板13之间设置有轨道21,所述轨道21为曲线型结构,所述轨道21的两侧设置有曲线型行走槽,所述轨道21的两侧行走槽间设置有拉杆22,所述拉杆22上设置有第一绳索,所述拉杆22通过第一绳索穿过第一滑轮13与配重装置连接,所述拉杆12上还设置有第二绳索,所述拉杆12通过第二绳索连接脚腕带23;所述配重装置设置在固定架的背部。运动员通过站在水平板13上,在脚腕上戴上脚腕带23,配重装置的作用下,拉杆22在最高处,随着运动员的摆动腿训练,运动员的脚腕拉动拉杆22,拉杆22在配重装置的作用下,拉杆22在轨道21上不同的位置给运动员的腿部上施加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辅助运动员在摆动腿上的的训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装置由配重块33、框架31和提升杆32,所述框架31的顶端中心上设有第二滑轮34,所述配重块33为多个,所述配重块33可拆卸安装在提升杆32上,所述提升杆32带动配重块33在框架31围成的空间内上下滑动,所述提升杆32通过第一绳索连接所述拉杆22。通过调整配重装置内配重块33的数量,从而给拉杆22提供不一样大小的作用力,使不同需要的运动员可以通过调整配重块33的数量大小来满足他们的训练需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绳索为钢丝绳索。钢丝绳索是碳素钢或合金钢通 过冷拉或冷轧而成的圆形(或异形)丝材,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保证了第一绳索在使用过中能够承受运动员的训练力度,不会出现绳索断裂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绳索为弹力绳。弹力绳在运动员摆动腿训练的过程中,给运动员的腿部增加反作用力,增前训练强度,且在运动员摆动腿训练的最后动作给运动员的腿部进行缓冲作用,保护运动员的腿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21上设置挡板和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矩阵排列设置在轨道21两端,所述挡板为两个,所述挡板分别设置在轨道21两端的卡槽上,所述挡板可调整放置在不同位置的卡槽上。通过调整挡板放置在轨道21上不同位置的卡槽上,来调整拉杆22的行走幅度,从而满足不同摆动摆动幅度的摆动腿训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2两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拉杆22通过滚轮行走在轨道21上。通过在拉杆22的两端安装滚轮,拉杆22通过滚轮在轨道21上行走,避免拉杆22与轨道21的直接接触,减少了拉杆22在轨道21上的摩擦损耗,且滚轮使拉杆22在轨道21上行走更顺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多维度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配重装置和脚腕带;所述固定架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竖直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水平板上,所述竖直杆与水平板之间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为曲线型结构,所述轨道的两侧设置有曲线型行走槽,所述轨道的两侧行走槽间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上设置有第一绳索,所述拉杆通过第一绳索穿过第一滑轮与配重装置连接,所述拉杆上还设置有第二绳索,所述拉杆通过第二绳索连接脚腕带;所述配重装置设置在固定架的背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多维度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配重装置和脚腕带;所述固定架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竖直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水平板上,所述竖直杆与水平板之间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为曲线型结构,所述轨道的两侧设置有曲线型行走槽,所述轨道的两侧行走槽间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上设置有第一绳索,所述拉杆通过第一绳索穿过第一滑轮与配重装置连接,所述拉杆上还设置有第二绳索,所述拉杆通过第二绳索连接脚腕带;所述配重装置设置在固定架的背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多维度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装置由配重块、框架和提升杆,所述框架的顶端中心上设有第二滑轮,所述配重块为多个,所述配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美娟,曾建川,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