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宜冰专利>正文

一种叠缩式高楼自助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9044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叠缩式高楼自助速逃装置。安装于建筑物窗外一侧或两侧,无层高限制。平时回缩隐入窗口内,用时放落展开。其设有悬臂和滑道定位钩及定位钩拨落杆。放落定位钩拨落杆,滑道呈多米诺式向下展开至最底层。装置无固定启用端点,可连续使用,任意窗口均可逃生。另有一小滑车,有钢丝绳将安全带卡定块与之相连,滑车卡入滑道后,可悬停和自控速下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缩式高楼自助逃生装置现有楼房逃生装置基本为盘卷绳索式和固定滑道式两类。绳索式存在的问题是:①放开后对建筑物整体外观影响较大,故不宜室外常备安装。②因绳类材质易老化或受腐蚀,故不宜室外常备安装。另外,因绳索类材质的寿命周期远低于楼宇建筑物。因此,其与建筑物永久配套中难免因忽视性因素造成未及时更换而形成安全隐患。③随用(逃)性差(随时随地)。因其具有“逃离始端”的统一性特征及太强的选择性安装位置及险情发生时要有专人进行操控才能使用,故有违逃生的“最便捷”第一时间原则。④速(群)逃性差(单位时间逃生率低)。因其具备了周期性使用特征(一人落地另一人再降)且须他人协助,故不利于“灾难来临时,群起而逃之”。⑤使用高度受限制。⑥现有的“滑道式”装置对建筑物的适配性较差。例如:专利号为CN2257201Y的“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该装置的缓降槽必须于窗外两侧墙壁对称安装,其上有导入轨经窗口伸入窗内,使用时以一只缓降杆经两侧导入轨横向从窗内推向窗外的缓降槽。但因有窗扇横亘其间,使缓降杆无法通过。可见现有的普通窗户无法使其实现设计功能,须留有无窗之“洞”才可,或先为其专利技术一种专用窗户,否则该装置无法使用。即使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安装位置亦远离逃生首选之处。其他类型的“硬滑道”类缓降装置,均为选位固定式安装,有的还带有蹬踏杆,除因影响建筑物美观不宜密集安装外,还具有向上攀爬功能,不利于防窃贼。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实现使任意层高之高层建筑可配备一种无上述缺陷的永久性简便实用逃生设备。同时,本设备于建筑物外部安装部分体积小造价低,制造工艺简单,无传动、弹性等易损部件,少故障少维护保养,隐身或半隐身,可与载体建筑同寿命。当险情出现时,任意一扇离自己最近的窗户都可成为首选逃生出口,并可无限人次快速连续逃生。不仅使用中的建筑物可以安装,-->还可作为配套设施,“参与”楼宇设计,使其达致更佳效果(指外观和安装简便性)。本专利技术由滑降道(以下简称滑道)和滑降车(以下简称滑车)组成。滑道以窗户为单位成独立单元,每个单元由上、下两悬臂和作用分别为“承上、启下”的上、下两根滑道组成,于建筑物每个有人居住或办公的房间窗户外一侧或两侧(视人数而定)墙壁安装。平时无险情时,悬臂与滑道呈“叠缩”状蜷缩于窗窝内,保持在“隐身”或“半隐身”非连接态回缩位。当任一楼层任一房间之人遇险时,逃生者只要拉开任意一扇窗户,拨落滑道定位松落杆,滑道便会利用自身重量下落展开并击发下一楼层窗户的另一独立同等机构作出同样之动作。本专利技术无“必须”之“固定启用端点”,旨在使逃生者从任何一个窗口都可直接“跳出”。本专利技术滑道利用“多米诺”效应,一经始发,便一直重复垂直向下的—击落展开;再击落再展开动作,直至其自动进行到最底层,使整个滑道连成一体,而逃生人无须等到其完全展开到最后一层,只要经过自己窗口的滑道已打开便可利用滑车沿滑道向地面滑落。滑车每人一个,由细钢索与安全带卡定器连接,用时将安全带围置于臀部或腰部,然后将滑车与安全带同时卡入滑道,两脚分别踏在滑车两侧脚蹬板上,身体向后倾斜使腿至臀部呈直线并与滑道呈约为40°之倾角。脚踩踏板上方减速踏板,自控速向下滑降。险情过后,将各窗口展开之滑道重新手工恢复至原位即可再次成为待用状态。本专利技术中滑道无放落及使用顺序,上下层孰先孰后均可。关于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如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加以全面了解。但说明书和附图只起说明和示意作用,对本专利技术无任何限制作用。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使用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滑道回缩位待用态示意图,A-A为本专利技术导滑块与滑道连-->接处抛面图B-B为本专利技术滑道定位机构抛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滑道放落示意图。3A 3B为滑道定位销示意图及滑道接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滑车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滑道断面为形,存在两种形态,即“使用态”如图1所示和“待用态”如图2所示。待用态时,本专利技术处于回缩位。请参阅图2所示,由悬臂111经轴14与建筑物窗外墙体相连呈直立状,并可做与建筑物“离向”之90°旋转。滑道2经滑道轴座15及轴13与悬臂1 11连接。如图A-A所示,滑道21由导滑块17与滑道2作滑动接合。如图B-B所示,悬臂定位钩5和滑道定位钩6及滑道缩位支撑板16使滑道整体保持“叠缩”直立状态。其中滑道定位钩定位卡7和滑道定位钩定位槽8卡定后使定位钩松落杆10呈水平状伸出。为使悬臂定位钩5和悬臂定位钩6于动、静态转换时能正常回复保持在预期位置,悬臂定位钩5和滑道定位钩定位槽8分别配有定位平衡重力块51 81。有轴61和定位钩松落杆10与滑道定位钩6作非转动一体连结。当滑道呈回缩位时,滑道定位钩6与定位钩松落杆10保持水平直线位,并与悬臂定位钩5扣接,如图1所示。定位钩松落杆10与轴61做固定连接,位于滑道21内腔中央并从滑降槽口9伸出。当滑道定位钩松落杆10被激发,如图3所示,其通过联动轴61使滑道定位钩6上扬,并自然下落垂直贴于滑道21内腔壁,如图1所示。滑道定位钩6向上移动与悬臂定位钩5分离,滑道开始下落并展开。滑道21下落时其顶端挂钩3的下斜面与挂销4接触并在自身重量和惯性作用下沿挂沟3的斜向下滑至与滑道2的下端口对接固定,如图1所示。滑道21的下端口与被“击落”的下层之滑道2上端口对接,滑道各衔接端口均为45°斜面。如图2A所示。当下方滑道被上方滑道击落展开时,其悬臂1 11始由直立状绕轴14向外做-->离墙90°旋转至悬臂呈水平位,其滑道2之上端口与上方垂下之滑道21下端口碰撞对接。位于滑道21下端口后部的连接定位销19先被碰撞向上推至“缩位”,待两滑道口自然对齐时其利用自重下落至卡定位,使其不可作前后错位之运动,如图22A所示。同时有悬臂1前端两侧延长部分对其夹持定位,以防止其向两侧错动。滑道放落后,逃生人利用滑车18依附滑道下滑至地面。滑车18如图4所示,由上下对称安装于车身185的轮座1851上的四个轮子182和减速摩擦块183;通过脚刹支座188安装于车身185的脚刹踏板1881和脚刹推杆1883;通过脚蹬座186安装于车身185的脚蹬板1861;及型卡头181;摩擦块回位弹簧1882和脚刹踏板回位弹簧187。逃生时,将通过以钢丝绳20连于滑车18上的安全带12套至自己臀部或腰部,滑车18横向将其1882上部的形卡头以向位插入滑降槽口9后,将滑车18向下扭转90°,使之与滑道呈垂直状并同时将导滑制动杆184置入滑降槽,然后,将安全带卡定器121塞入滑降槽9。之后,先以一只脚踏住一侧之脚蹬板1861,其重心偏于一侧。型卡181、导滑制动杆184与脚蹬板1861承接人体重量后,受杠杆力作用,滑车18被“卡”于滑降槽中处于悬停状态。待逃生者将两只脚都踏上脚蹬板1861后,人体重心移至中央位,“杠杆作用”消失,滑车18便可在逃生者脚刹控制下,迅速下滑逃离险境。待逃生者滑落至接近地面时,加大脚刹力度使下降速度放慢至最低,同时将另一支脚抬离脚蹬板使重心偏移产生制动效果,至此逃生者平稳落地。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消除了已有同类用途装置的缺陷,真正具有了与建筑物配套的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同时具有首创和新颖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缩式高楼自助速逃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滑降道及滑降车组成。其中:该滑降道断面呈“C”形。滑降道开口部为滑降槽。该滑降道具有“待用态”和“在用态”两种形态。处于待用状态时,滑降道各单元上、下悬臂以垂直位与“承上、启下”(以下简称上、下)两滑降道(以下简称滑道)前后“叠缩”在一起于窗外贴窗直立,或直立隐入窗口窝内(视窗形而定),由悬臂定位钩和滑道定位钩及滑降缩位支撑板使其保持在回缩位置。滑道叠缩时,有下滑道背部之“T”形导滑块插入上滑道槽口内作滑动连接。滑道定位钩有定位钩松落杆与之连为一体结构,滑道待用时其成水平状与悬臂定位钩扣结,定位钩松落杆由滑降槽口水平向外伸出。滑道定位钩与悬臂定位钩各配有控位重力块可保证其扣合与开启之需要。滑道各端口呈45°斜面接触,以此达到严密配合效果。上滑道下端口两侧面有挂销,下滑道上端口两侧有挂接面为斜面的挂钩,下端口背面中部有接口定位销。接口定位销由销套和销楔组成,销楔底面为斜面,遇横向推力受挤压可向上移动至通过位,利用自重回落卡位。定位钩松落杆由上方滑道垂下击落,悬臂沿轴向外旋转落至水平位,滑道自动下落。滑道放落时,挂钩与挂销挂合并沿45°角下滑至滑道接口衔接位,两滑道接口处由接口定位销自动卡定并由上悬壁端口延长部分作两侧护持以防错位。定位钩松落杆垂下并从滑降槽口进入滑道内腔贴于滑道后壁。该滑降车(以下简称滑车)由车身与轮座,上下两排对称安装的轮子组成,滑车装有可控减速摩擦装置并装有载人脚踏板和脚刹踏板。滑车上端有“T”形卡头,中部有导滑杆,卡入滑降槽内使滑车防脱位。滑车由钢丝绳与安全带卡定器(以下简称卡定器)相连,卡定器卡入滑槽后产生第二摩擦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叠缩式高楼自助速逃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滑降道及滑降车组成。其中:该滑降道断面呈形。滑降道开口部为滑降槽。该滑降道具有“待用态”和“在用态”两种形态。处于待用状态时,滑降道各单元上、下悬臂以垂直位与“承上、启下”(以下简称上、下)两滑降道(以下简称滑道)前后“叠缩”在一起于窗外贴窗直立,或直立隐入窗口窝内(视窗形而定),由悬臂定位钧和滑道定位钩及滑降缩位支撑板使其保持在回缩位置。滑道叠缩时,有下滑道背部之形导滑块插入上滑道槽口内作滑动连接。滑道定位钩有定位钩松落杆与之连为一体结构,滑道待用时其成水平状与悬臂定位钩扣结,定位钩松落杆由滑降槽口水平向外伸出。滑道定位钩与悬臂定位钩各配有控位重力块可保证其扣合与开启之需要。滑道各端口呈45°斜面接触,以此达到严密配合效果。上滑道下端口两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宜冰
申请(专利权)人:陈宜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