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762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9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垫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内,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具有能够使第一支撑杆的轴心方向与第二支撑杆轴心方向发生偏离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垫杆,由可相对转动的两部分组成,在将垫杆铺设在第一层管材上使用时,在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向第一层的管材之间的空隙向下旋转时,套设在第一支撑杆一端的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不会/减少向上方旋转,减少“弹跳”现象的发生,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材堆放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垫杆
技术介绍
在石油作业场所,需要使用到大量钢制管材,由于使用数量较大,需要将大量的钢制管材堆叠成多层存放。在钢制管材的第一层铺设过后,需要在第一层钢制管材上铺设第二层钢制管材。现有的铺设方法是,在第一层钢制管材上垂直于钢制管材轴线方向放置多个平行设置的单根细钢管,然后将第二层的钢制管材在多个单根细钢管上从第一层钢制管材上从一侧滚动至预定位置处。由于应用在石油作业场所的钢制管材尺寸较大,第一层钢制管材中各钢制管材之间的顶部位置会出现较大空隙,在铺设第二层钢制管材时,当第二层钢制管材压设在细钢管的一端时,细钢管会以第一层的一钢制管材为支点,一端向第一层各钢制管材之间的空隙向下旋转,另一端朝向上方旋转,产生细钢管“弹跳”现象,容易使工人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垫杆,目的在于减少现有技术中细钢管产生的“弹跳”现象的发生。本技术提供一种垫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内,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具有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心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轴心方向发生偏离的间隙,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的两倍。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容纳腔,以使所述第二支 撑杆通过所述开口套设在所述容纳腔内。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为插头,所述插头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径。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套管,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中心通孔内。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为一插杆,所述插杆外径小于所述中心通孔内径。可选的,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径与所述插杆的外径之差大于10mm。可选的,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插头限位于所述套管内的预设位置的限位部。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为焊接在中心通孔内的铁块或铁环。本技术提供的垫杆,由可相对转动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组成,在将垫杆铺设在第一层管材上使用时,在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向第一层的管材之间的空隙向下旋转时,套设在第一支撑杆一端的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不会/减少向上方旋转,减少“弹跳”现象的发生,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垫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垫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垫杆的两个支撑杆套设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11:开口;21:插头;100:垫杆;200:第一层的钢制管材;300:第二层的钢制管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堆叠多层钢制管材中,作为垫杆的细钢管容易产生“弹跳”现象,使工人受到伤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垫杆,以减少或防止垫杆产生的“弹跳”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提供的垫杆也可以使用在堆叠多层其它材质的管材中,本技术中以钢制管材为例进行说明。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垫杆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垫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垫杆包括: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2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内,第一支撑杆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之间具有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轴心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轴心方向发生偏离的间隙,这样第一支撑杆1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撑杆2转动,其中,第一支撑杆1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撑杆2的长度。图1中“A”所示部分为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套设的部分结构。具体地,第一支撑杆1可以是空心管,也可以是一端空心,一端实心的管,第二支撑杆2可以是空心管,也可以是实心管,只要第二支撑杆2可以 套设在第一支撑杆1内,第一支撑杆1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撑杆2转动。也就是说,第二支撑杆2的外径小于第一支撑杆1的内径,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套设后的装置作为垫杆,作为管材的铺设轨道。在实际使用时,以石油作业场所使用到的钢制管材为例,由于使用数量较大,需要将大量的钢制管材堆叠成多层存放,在钢制管材的第一层铺设过后,需要在第一层钢制管材上铺设第二层钢制管材,在铺设第二层钢制管材之前,可在第一层钢制管材上垂直于钢制管材轴线方向放置多个平行设置的本技术的垫杆,然后将第二层的钢制管材在多个垫杆上从第一层钢制管材上从一侧滚动至预定位置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垫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垫杆10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堆叠的钢制管材的具体长度而定,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垫杆100并排布设在第一层的钢制管材200上。第二层的钢制管材300可由垫杆的第二支撑杆2一侧向第一支撑杆1一侧滚动至预定位置处,以完成第二层钢制管材的铺设。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单根细钢管,本技术提供的垫杆由可相对转动的两部分组成,在将垫杆铺设在第一层钢制管材上使用时,在第二支撑杆2的一端向第一层的钢制管材之间的空隙向下旋转时,套设在第一支撑杆1一端的第二支撑杆2的另一端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杆1另一端不会/减少向上方旋转,减少“弹跳”现象的发生,当然就会降低造成工人伤害的概率,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选的,为使本技术的垫杆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实际制作时,第一支撑杆1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支撑杆2的长度的两倍。在具体实施当中,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图3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垫杆的两个支撑杆套设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杆1的一端为具有开口11的容纳腔,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杆2通过所述开口11套设在所述容纳腔内,容纳腔的长度为预设长度,第二支撑杆2一端为插头21,插头21从容纳腔的开口11插入容纳腔内。其中,插头11的外径小于容纳腔的内径,这样第一支撑杆1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撑杆2转动。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套设后的装置作为垫杆,作为管材的铺设轨道。在使用过程中,当插头从容纳腔的开口插入容纳腔,第一支撑杆能够相 对于第二支撑杆转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套设后的装置作为垫杆,作为管材的铺设轨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单根细钢管,本实施例提供的垫杆由可相对转动的两部分组成,在将垫杆铺设在第一层钢制管材上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垫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内,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具有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心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轴心方向发生偏离的间隙,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垫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内,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具有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心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轴心方向发生偏离的间隙,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的两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容纳腔,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开口套设在所述容纳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锦包新民文仕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