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OT-1光纤接收发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8436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20:14
一种MOT‑1光纤接收发送系统,其技术特点是:包括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串口电平信号模块、接收光纤、发送光纤、电源模块和上位机终端;所述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的一端通过光纤信号接收端子和光纤信号发送端子分别与所述接收光纤和发送光纤相连接,另一端通过DB‑9孔座与所述串口电平信号模块的一端相连接,该串口电平信号模块的另一端与上位机终端相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纤接收发送模块相连接并为其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抗折断、易连接,防电磁干扰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串口电平信号的通用光纤传输
,尤其是一种MOT-1光纤接收发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力系统检测过程中,在线检测到的电缆电流变化、温度等其他参数变化,需要将电信号传输到终端进行处理,作为检测系统的依据。电缆实际运行环境存在强电场和强磁场干扰等情况,若直接使用串口电平信号传输,该串口电平信号在电力系统的强干扰环境中传输易产生传输畸变,导致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降低。经检索,未发现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能够减少RS232电平信号在电力系统强干扰环境中产生传输畸变的可能性,方便对光纤传输的检测设备的通信互联。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MOT-1光纤接收发送系统,包括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串口电平信号模块、接收光纤、发送光纤、电源模块和上位机终端;所述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的一端通过光纤信号接收端子和光纤信号发送端子分别与所述接收光纤和发送光纤相连接,另一端通过DB-9孔座与所述串口电平信号模块的一端相连接,该串口电平信号模块的另一端与上位机终端相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相连接并为其供电。而且,所述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内部由光纤信号接收电路和光纤信号发送电路构成;所述光纤信号接收电路包括7个电阻、3个电容、第一三极管VT1、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VD1、两个运算放大器
和单路施密特触发反相器D10;VCC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VD1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该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VD1的正极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放大器的负电源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二放大器的负电源输入端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共同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放大器的正电源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二放大器的正电源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二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单路施密特触发反相器D10的输入端和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接,该单路施密特触发反相器D10的输出端与光纤信号接收端RX相连接。而且,所述光纤信号发送电路包括3个电阻、第二三极管VT2和第二红外发送二极管VD2;VCC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第九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红外发送二极管VD2的正极相连接,该第二红外发送二极管VD2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光纤信号发送端TX相连接。而且,所述电源模块为5V直流电源模块。而且,所述串口电平信号模块为RS232串口电平模块。而且,所述串口电平信号模块为USB转RS232串口电平模块。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的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是可见将电信号和光纤信号互相转换进行传输的新型模块,该模块可将RS232串口信号转换为光纤信号进行传输,也可以将传输来的光信号转换为RS232串口信号进行接收。本技术的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可以实现RS232串口信号转换为光纤信号短距离交互传输的功能,且传输速率可达0-19200bps。2、本技术的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将RS232串口信号转换为TTL电平串口信号,再通过光电传感器等电路实现光电信号的交互转换;主要用于实现串口信号的短距离(20米内)的塑料光纤通信功能,具有抗折断、易连接,防电磁干扰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的光纤信号接收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的光纤信号发送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一种MOT-1光纤接收发送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串口电平信号模块、接收光纤、发送光纤、5V直流电源模块和上位机终端;所述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的一端通过光纤信号接收端RX和光纤信号发送端TX分别与所述接收光纤和发送光纤相连接,另一端通过DB-9孔座与所述串口电平信号模块的一端相连接,该串口电平信号模块的另一端与上位机终端相连接;所述5V直流电源模块与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相连接并为其供电。本实施例中,所述串口电平信号模块为RS232串口电平模块或USB转RS232串口电平模块;优选采用USB转串口线的RS232口(针座)接到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的DB-9(孔座)。所述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内部由光纤信号接收电路和光纤信号发送电路构成;所述光纤信号接收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7个电阻、3个电容、第一三极管VT1、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VD1、双运算放大器U1和单路施密特触发反相器D10;所述双运算放大器由两个运算放大器U1A和U1B构成;VCC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VD1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该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VD1的正极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放大器U1A的正极输入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放大器U1A的负电源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二放大器U1B的负电源输入端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共同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放大器U1A的正电源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二放大器U1B的正电源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放大器U1A的负极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U1A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二放大器U1B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放大器U1B的负极输入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U1B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单路施密特触发反相器D10的输入端和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接,该单路施密特触发反相器D10的输出端与光纤信号接收端RX相连接。所述光纤信号发送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3个电阻、第二三极管VT2和第二红外发送二极管VD2;VCC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
射极和第九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红外发送二极管VD2的正极相连接,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MOT‑1光纤接收发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串口电平信号模块、接收光纤、发送光纤、电源模块和上位机终端;所述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的一端通过光纤信号接收端子和光纤信号发送端子分别与所述接收光纤和发送光纤相连接,另一端通过DB‑9孔座与所述串口电平信号模块的一端相连接,该串口电平信号模块的另一端与上位机终端相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相连接并为其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OT-1光纤接收发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串口电平信号模块、接收光纤、发送光纤、电源模块和上位机终端;所述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的一端通过光纤信号接收端子和光纤信号发送端子分别与所述接收光纤和发送光纤相连接,另一端通过DB-9孔座与所述串口电平信号模块的一端相连接,该串口电平信号模块的另一端与上位机终端相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光纤接收发送模块相连接并为其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OT-1光纤接收发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OT-1光纤接收发送模块内部由光纤信号接收电路和光纤信号发送电路构成;所述光纤信号接收电路包括7个电阻、3个电容、第一三极管VT1、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VD1、两个运算放大器和单路施密特触发反相器D10;VCC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VD1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该第一红外接收二极管VD1的正极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放大器的负电源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二放大器的负电源输入端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共同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放大器的正电源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二放大器的正电源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高强伟陈哲星孙广志鞠林杨勇志刘伟尚士清刘春玲郝春晓苏强吴俣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