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26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音器,其包括有消音外仓及其上的进气管、出气管,在消音外仓内具有消音内仓,该消音内仓由隔板分隔成第一内仓、第二内仓两部分,其中,进气管依次贯穿消音外仓侧壁、第二内仓、隔板并延伸至第一内仓内;在隔板上具有若干第一过渡孔,并在消音内仓的仓壁上具有若干连通第二内仓的第二过渡孔;在处于第一内仓内的进气管侧壁上具有若干第一气孔,且处于该第一内仓内的该进气管端口封闭;在处于消音外仓内的出气管侧壁上具有若干第二气孔,且处于消音外仓内的该出气管端口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改善了内腔中气流的布局,消声效果好,音质柔和,相比同类产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具有至少5分贝的消音优势,且使用温度不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音器,具体涉及一种2000w~8000w的基础消音器,属于消声

技术介绍
消音器是允许气流通过,却又能阻止或减小声音传播的一种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音的重要措施。现有的消音器多种多样,比如隔绝噪音、用消音棉进行噪音吸收、采用多仓结构进行噪音的逐级消减等等,其中,以多仓结构进行噪音的逐级消减应用最广泛。对于多仓结构的消音器,基本上都是将气流导入至消声仓内,顺次或往返经过多个腔体,对该气流中的噪音进行反射抵消、削弱,最终实现噪音的消除。然而目前的消音器基本上都不能彻底消除噪音,噪音消除效果不理想,主要与其消音器内的气流路径布局不合理有关。针对此种状况,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消音器,旨在改变现有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消音器,其结构简单,改善了内腔中气流的布局,消声效果好,音质柔和,经试验证明,相比同类产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具有至少5分贝的消音优势,且使用过程中外表温度不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消音器,其包括有消音外仓及其上的进气管、出气管,在所述消音外仓内具有消音内仓,该消音内仓由隔板分隔成第一内仓、第二内仓两部分,其中,所述进气管依次贯穿所述消音外仓侧壁、第二内仓、隔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内仓内;在所述隔板上具有若干第一过渡孔,该第一过渡孔连通第一内仓与第二内仓,并在所述消音内仓的仓壁上具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二内仓、消音外仓的第二过渡孔;在处于所述第一内仓内的所述进气管侧壁上具有若干第一气孔,且处于该第一内仓内的该进气管端口封闭;在处于所述消音外仓内的所述出气管侧壁上具有若干第二气孔,且处于该消音外仓内的该出气管端口封闭。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外仓为一两端封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对应设置于该圆筒状结构两端,且该进气管、出气管具有同一中心轴线。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内仓为一球形结构,且处于所述消音外仓的中间位置,该球形结构的中心点处于所述进气管、出气管的中心轴线上。进一步的,处于所述第一内仓内的所述进气管端部延伸至所述消音内仓的内壁,且与该消音内仓内壁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渡孔在所述隔板上呈均匀排列;所述第二过渡孔在所述消音内仓的仓壁上呈均匀排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孔在所述进气管上呈均匀排列;所述第二气孔在所述出气管上呈均匀排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通过气流依次在进气管、第一内仓、第一过渡孔、第二内仓、消音外仓、出气管进行流通,采用全新的气流布局设计,改善了内腔中气流的布局,消声效果好,音质柔和,经试验证明,相比同类产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具有至少5分贝的消音优势,且使用过程中外表温度不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如图1所述的消音器,其包括有消音外仓20及其上的进气管10、出气管40,在消音外仓20内具有消音内仓30,该消音内仓30由隔板303分隔成第一内仓301、第二内仓302两部分,其中,进气管10依次贯穿消音外仓20侧壁、第二内仓302、隔板303并延伸至第一内仓301内;在隔板303上具有若干第一过渡孔304,该第一过渡孔304连通第一内仓301与第二内仓302,并在消音内仓30的仓壁上具有若干连通第二内仓302、消音外仓20的第二过渡孔305;在处于第一内仓301内的进气管10侧壁上具有若干第一气孔101,且处于 该第一内仓301内的该进气管10端口封闭;在处于消音外仓20内的出气管40侧壁上具有若干第二气孔401,且处于该消音外仓20内的该出气管40端口封闭。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气流依次在进气管10、第一内仓301、第一过渡孔304、第二内仓302、第二过渡孔305、消音外仓20、出气管40进行流通,采用全新的气流布局设计,改善了内腔中气流的布局,消声效果好,音质柔和,经试验证明,相比同类产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具有至少5分贝的消音优势,因气流的主要消音处理集中于消音内仓30内,即使得使用过程中消音外仓20的外表温度将不会太高,进而保证使用安全。具体地,如图1所示,消音外仓20为一两端封口的圆筒状结构,进气管10、出气管40对应设置于该圆筒状结构两端,且该进气管10、出气管40具有同一中心轴线。而消音内仓30为一球形结构,且处于消音外仓20的中间位置,该球形结构的中心点处于进气管10、出气管40的中心轴线上。当然,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该消音外仓20、消音内仓30的自身形状可以具体而定,同时该消音内仓30在消音外仓20的位置关系都可依情况而定。同样地,进气管10、出气管40与消音外仓20、消音内仓30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可依情况而具体设置,而本案中消音内仓30中隔板303的分仓结构也可以延伸至将消音内仓30分为多个仓,以增加气流在消音内仓30中的消音行程,进而提高消音效果。处于第一内仓301内的进气管10端部延伸至消音内仓30的内壁,且与该消音内仓30内壁密封连接,使用时可以直接以消音内仓30的内壁作为进气管10的端部封口结构,减少制作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最后,第一过渡孔304在隔板303上呈均匀排列;第二过渡孔305在消音内仓30的仓壁上呈均匀排列。第一气孔101在进气管10上呈均匀排列;第二气孔401在出气管40上呈均匀排列,可以保证本结构进行消音处理的稳定性及均匀性,音质柔和,非常实用。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 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音器,包括有消音外仓(20)及其上的进气管(10)、出气管(4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消音外仓(20)内具有消音内仓(30),该消音内仓(30)由隔板(303)分隔成第一内仓(301)、第二内仓(302)两部分,其中,所述进气管(10)依次贯穿所述消音外仓(20)侧壁、第二内仓(302)、隔板(303)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内仓(301)内;在所述隔板(303)上具有若干第一过渡孔(304),该第一过渡孔(304)连通第一内仓(301)与第二内仓(302),并在所述消音内仓(30)的仓壁上具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二内仓(302)、消音外仓(20)的第二过渡孔(305);在处于所述第一内仓(301)内的所述进气管(10)侧壁上具有若干第一气孔(101),且处于该第一内仓(301)内的该进气管(10)端口封闭;在处于所述消音外仓(20)内的所述出气管(40)侧壁上具有若干第二气孔(401),且处于该消音外仓(20)内的该出气管(40)端口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音器,包括有消音外仓(20)及其上的进气管(10)、出气管(4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消音外仓(20)内具有消音内仓(30),该消音内仓(30)由隔板(303)分隔成第一内仓(301)、第二内仓(302)两部分,其中,所述进气管(10)依次贯穿所述消音外仓(20)侧壁、第二内仓(302)、隔板(303)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内仓(301)内;在所述隔板(303)上具有若干第一过渡孔(304),该第一过渡孔(304)连通第一内仓(301)与第二内仓(302),并在所述消音内仓(30)的仓壁上具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二内仓(302)、消音外仓(20)的第二过渡孔(305);在处于所述第一内仓(301)内的所述进气管(10)侧壁上具有若干第一气孔(101),且处于该第一内仓(301)内的该进气管(10)端口封闭;在处于所述消音外仓(20)内的所述出气管(40)侧壁上具有若干第二气孔(401),且处于该消音外仓(20)内的该出气管(40)端口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模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瑞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