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开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6815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7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撑开操作装置,包括第一操作钩和第二操作钩,所述第一操作钩上设置有光源,所述第二操作钩上设置有吸引器,其中所述第一操作钩和第二操作钩相互间为左右配合使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配合使用的第一操作钩和第二操作钩可以在操作的同时起到撑开的作用,无须使用撑开器,减小创面,而且在第一操作钩上安装光源,光源可伸入创面之中,照射位置佳,并且不需要专人操作,在第二操作钩上安装吸引器,可在操作的同时进行排液处理,减少人员劳动的同时,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非常适于推广使用,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撑开创面并同时进行处理操作的撑开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脊柱手术时,需使用专门的撑开器将手术位置撑开,然后再使用操作钩对该手术位置进行相应的操作。为配合该手术过程,还需要有专人使用相应设备对手术面进行照明,或者将该光源固定在撑开器上,不但浪费人力,影响操作空间,而且照射位置不佳,影响视线。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及时吸引排液,需要专人使用吸引管进行操作,不但影响操作空间和延长操作时间,而且操作准确性差,可视性差。总的说来,原来的同类装置,会增大患者手术创面、延长手术时间,影响手术操作准确性,增加手术风险降低术后疗效,而且经常需要使用X光反复照射找定位,对医患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业界急需开发操作简单准确、创面小、手术视野清楚安全性高的撑开操作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创面小的撑开操作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撑开操作装置,包括第一操作钩和第二操作钩,所述第一操作钩上设置有光源,所述第二操作钩上设置有吸引器,其中所述第一操作钩和第二操作钩相互间为左右配合使用的结构,以配合撑开创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操作钩和所述第二操作钩均为弯曲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操作钩的操作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操作钩的操作长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光源距离所述第一操作钩的操作底部具有一定距离,以形成照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光源的照射方向为倾斜向所述第一操作钩的操作底部,倾斜角度为45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吸引器的吸口靠近所述第二操作钩的操作底部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吸引器的吸口位于所述第二操作钩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光源的引线沿所述第一操作钩的钩身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吸引器的引管沿所述第二操作钩的钩身设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撑开操作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配合使用的第一操作钩和第二操作钩可以在操作的同时起到撑开的作用,无须使用撑开器,减小创面,而且在第一操作钩上安装光源,光源可伸入创面之中,照射位置佳,并且不需要专人操作,在第二操作钩上安装吸引器,减少人员劳动,进一步地使操作简单。更进一步地,在第二操作钩上安装吸引器,可在操作的同时进行排液处理,提高效率,本技术非常适于推广使用,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撑开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撑开操作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撑开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技术撑开操作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撑开操作装置用于手术中对患处的创面进行撑开和操作处理。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撑开操作装置包括第一操作钩1和第二操作钩2。其中,第一操作钩1上设置有光源3,第二操作钩2上设置有吸引器4,其中第一操作钩1和第二操作钩2相互间为左右配合使用结构。该实施例中,第一操作钩1和第二操作钩2均为弯曲结构,实际上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成所需的形状。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源3距离第一操作钩1的操作底部具有一定距离,以形成照射高度。该实施例中,光源3的照射方向为倾斜向第一操作钩1的操作底部,倾斜角度为45度,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调整为30度、60度 等。该实施例中,为方便安装和避免影响第一操作钩1的使用,光源3的引线沿第一操作钩1的钩身设置。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操作钩2的操作长度大于第一操作钩1的操作长度,两相配合时形成一高一低的结构。该实施例中,吸引器4的吸口靠近第二操作钩2的操作底部设置。并且,为防止影响第二操作钩2的操作并提高排液处理能力,该实施例中,吸引器4的吸口位于第二操作钩2的一侧。再者,吸引器4的引管沿第二操作钩2的钩身设置,以提高贴合能力。该实施例的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第一操作钩1和第二操作钩2左右配合使用,撑开患处的皮肉结构5,并形成抵达骨结构7的创面6。此时,光源3位于创面6内,并倾斜向创面6内部照射,创面6的内部情形较为清晰的展现于操作者眼前。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吸引器4始终探于创面6的低点,可有效地进行排液处理。在使用第一操作钩1和第二操作钩2的操作过程中,无须增添其他工具或装置,也无须增加人员,而且操作准确,无须在后续过程中通过X光进行验证。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撑开操作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配合使用的第一操作钩1和第二操作钩2可以在操作的同时起到撑开的作用,无须使用撑开器,减小创面,而且在第一操作钩1上安装光源3,光源3可伸入创面之中,照射位置佳,并且不需要专人操作,在第二操作钩2上安装吸引器4,可在操作的同时进行排液处理,减少人员劳动的同时,提高效率,本技术非常适于推广使用,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以上结合附图示例说明了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式。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所示出的具体结构和工艺过程仅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而且,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以上所述所示的各种技术特征按照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构成新的技术方案,或者进行其它改动,而都属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撑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操作钩和第二操作钩,所述第一操作钩上设置有光源,所述第二操作钩上设置有吸引器,其中所述第一操作钩和第二操作钩相互间为左右配合使用的结构,以配合撑开创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撑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操作钩和第二操作钩,所述第一操作钩上设置有光源,所述第二操作钩上设置有吸引器,其中所述第一操作钩和第二操作钩相互间为左右配合使用的结构,以配合撑开创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钩和所述第二操作钩均为弯曲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钩的操作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操作钩的操作长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距离所述第一操作钩的操作底部具有一定距离,以形成照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勤田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