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6804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7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特种电缆,电缆本体内设置有通信电路和电力电路,电缆本体还包括变压部,变压部包括有铁芯、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接入电路连接低压线圈的一端,平压接出电路连接低压线圈的另一端,两条高压接出电路分别接在高压线圈的两端,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之间设有冷却绝缘结构,冷却管与外接冷却循环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变换电缆中电压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缆的
,具体为特种电缆
技术介绍
在一些特殊场合,需要用到的工程设备使用电压和工业用电电压并不匹配,需要做一定的升压处理,本技术的特种电缆自带电压变换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变换电缆中电压的特种电缆。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特种电缆,包括电缆本体,其中,电缆本体内设置有通信电路和电力电路,电力电路包括接入电路、平压接出电路和两条高压接出电路,其中接入电路与外界电源连接,通信电路外围裹屏蔽胶皮,使其与电力电路电磁隔离,电缆本体还包括变压部,变压部包括有铁芯、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在铁芯上同轴设置,高压线圈位于低压线圈外部,接入电路连接低压线圈的一端,平压接出电路连接低压线圈的另一端,两条高压接出电路分别接在高压线圈的两端,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之间设有冷却绝缘结构,冷却绝缘结构包括围成“口”形的绝缘的冷却管,高压线圈包围在冷却管外侧,冷却管共同合围在低压线圈的外侧,冷却管与外接冷却循环装置连接,外接冷却循环装置包括连接管、压力泵和冷却液箱,压力泵能将冷却液箱中的绝缘冷却液通过连接管泵入冷却管中形成冷却循环,冷却液箱的内壁上贴附一层绝热层,连接管的外壁上也贴附一层绝热层。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冷却管为相邻匝之间紧密贴合的蛇形管。上述的电缆本体内填充有绝缘材料,该绝缘材料使各电路之间相互隔离。上述的冷却液箱中的绝缘冷却液为纯净水。上述的变压部的外轮廓为长方体。上述的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均为扁铜线。上述的冷却管为中空扁方管。上述的平压接出电路和高压接出电路从变压部接出后,分别连接各自的外接端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电缆中增加变电结构,在不便于架设变电设备的场地上可以直接用本电缆实现电压变换。2、将冷却管设置在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之间,能同时对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散热,有效增加了冷却管的冷却效率,同时本技术以冷却管作为隔离层,省去了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之间要设置隔离层的问题,且不影响变压结构的绝缘性能,降低成本。3、本技术的电缆输出的电压有两种,一种是由未增压的平压接出电路端头输出,另一种是经过增压的高压接出电路端头输出。平压接出电路是从低压线圈接出的,未经过高压线圈,因此,平压接出电路没有增压,当使用的设备不需要增压时,使用平压接出电路端头。高压接出电路连接高压线圈,高压线圈从低压线圈处感应出高压,当使用的设备需要增压时,先将设备接在高压接出电路端头,然后将平压接出电路端头短路或接通,使低压线圈有电流通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电缆本体1、通信电路11、电力电路12、接入电路12a、平压接出电路12b、高压接出电路12c、铁芯2、高压线圈3、低压线圈4、冷却绝缘结构5、冷却管6、外接冷却循环装置7、连接管71、压力泵72、冷却液箱7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特种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其中,电缆本体1内设置有通信电路11和电力电路12,电力电路12包括接入电路12a、平压接出电路12b和两条高压接出电路12c,其中接入电路12a与外界电源连接,通信电路11外围裹屏蔽胶皮,使其与电力电路12电磁隔离,电缆本体1还包括变压部,变压部包括有铁芯2、高压线圈3和低压线圈4,高压线圈3和低压线圈4在铁芯2上同轴设置,高压线圈3位于低压线圈4外部,接入电路12a连接低压线圈4的一端,平压接出电路12b连接低压线圈4的另一端,两条高压接出电路12c分别接在高压线圈3的两端,高压线圈3和低压线圈4之间设有冷却绝缘结构5,冷却绝缘结构5包括围成“口”形的绝缘的冷却管6,高压线圈3包围在冷却管6外侧,冷却管6共同合围在低压线圈4的外侧,冷却管6与外接冷却循环装置7连接,外接冷却循环装置7包括连接管71、压力泵72和冷却液箱73,压力泵72能将冷却液箱73中的绝缘冷却液通过连接管71泵入冷却管6中形成冷却循环,冷却液箱73的内壁上贴附一层绝热层,连接管71的外壁上也贴附一层绝热层。实施例中,冷却管6为相邻匝之间紧密贴合的蛇形管。实施例中,电缆本体1内填充有绝缘材料,该绝缘材料使各电路之间相互隔离。实施例中,冷却液箱73中的绝缘冷却液为纯净水。实施例中,变压部的外轮廓为长方体。实施例中,高压线圈3和低压线圈4均为扁铜线。实施例中,冷却管6为中空扁方管。实施例中,平压接出电路12b和高压接出电路12c从变压部接出后,分别连接各自的外接端口。本技术的电缆输出的电压有两种,一种是由未增压的平压接出电路端头输出,另一种是经过增压的高压接出电路端头输出。平压接出电路是从低压线圈接出的,未经过高压线圈,因此,平压接出电路没有增压,当使用的设备不需要增压时,使用平压接出电路端头。高压接出电路连接高压线圈,高压线圈从低压线圈处感应出高压,当使用的设备需要增压时,先将设备接在高压接出电路端头,然后将平压接出电路端头短路或接通,使低压线圈有电流通过。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特种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缆本体(1)内设置有通信电路(11)和电力电路(12),所述的电力电路(12)包括接入电路(12a)、平压接出电路(12b)和两条高压接出电路(12c),其中接入电路(12a)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的通信电路(11)外围裹屏蔽胶皮,使其与电力电路(12)电磁隔离,所述的电缆本体(1)还包括变压部,所述的变压部包括有铁芯(2)、高压线圈(3)和低压线圈(4),所述的高压线圈(3)和低压线圈(4)在铁芯(2)上同轴设置,所述的高压线圈(3)位于低压线圈(4)外部,所述的接入电路(12a)连接低压线圈(4)的一端,平压接出电路(12b)连接低压线圈(4)的另一端,两条高压接出电路(12c)分别接在高压线圈(3)的两端,所述的高压线圈(3)和低压线圈(4)之间设有冷却绝缘结构(5),所述的冷却绝缘结构(5)包括围成“口”形的绝缘的冷却管(6),所述的高压线圈(3)包围在冷却管(6)外侧,所述的冷却管(6)共同合围在低压线圈(4)的外侧,冷却管(6)与外接冷却循环装置(7)连接,所述的外接冷却循环装置(7)包括连接管(71)、压力泵(72)和冷却液箱(73),所述的压力泵(72)能将冷却液箱(73)中的绝缘冷却液通过连接管(71)泵入冷却管(6)中形成冷却循环,所述的冷却液箱(73)的内壁上贴附一层绝热层,所述的连接管(71)的外壁上也贴附一层绝热层。...

【技术特征摘要】
1.特种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缆本体(1)内设置有通信电路(11)和电力电路(12),所述的电力电路(12)包括接入电路(12a)、平压接出电路(12b)和两条高压接出电路(12c),其中接入电路(12a)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的通信电路(11)外围裹屏蔽胶皮,使其与电力电路(12)电磁隔离,所述的电缆本体(1)还包括变压部,所述的变压部包括有铁芯(2)、高压线圈(3)和低压线圈(4),所述的高压线圈(3)和低压线圈(4)在铁芯(2)上同轴设置,所述的高压线圈(3)位于低压线圈(4)外部,所述的接入电路(12a)连接低压线圈(4)的一端,平压接出电路(12b)连接低压线圈(4)的另一端,两条高压接出电路(12c)分别接在高压线圈(3)的两端,所述的高压线圈(3)和低压线圈(4)之间设有冷却绝缘结构(5),所述的冷却绝缘结构(5)包括围成“口”形的绝缘的冷却管(6),所述的高压线圈(3)包围在冷却管(6)外侧,所述的冷却管(6)共同合围在低压线圈(4)的外侧,冷却管(6)与外接冷却循环装置(7)连接,所述的外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南平刘学宝吴小敏狄标锋王亭
申请(专利权)人: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