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钢结构建筑房屋的楼板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6737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7 00:25
一种多层钢结构建筑房屋的楼板模板系统,属于建筑领域,包括主模板,侧活动模板,端活动模板,支柱,轮子,铰链,活动支座,可调支撑,固定支座,台架;所述的主模板安装在支柱上端;所述的侧活动模板安装在主模板的两侧边;所述的端活动模板安装在主模板的两端部;所述的支柱安装在主模板的下方;所述的轮子安装在台架下端;所述的铰链安装在主模板和侧活动模板,主模板和端活动模板之间;所述的活动支座安装在侧活动模板和端活动模板上;具有能够简化多层钢结构房屋楼板的建筑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楼板的正常设计厚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钢结构建筑房屋的楼板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钢结构建筑是近些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方式,其方法是采用钢制型材进行组合,形成建筑物框架,再辅以相应的墙体和房顶,就形成了钢结构的建筑模式;近年来由于钢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钢结构建筑逐步进入民用房屋建筑领域,具有建筑速度快,建筑垃圾少,易于实现标准化建筑等优点受到大众的欢迎;在多层钢结构房屋建筑过程中,每层间的楼板建筑一直是阻碍钢结构建筑在多层建筑中发展的一道障碍,目前钢结构建筑的楼板大多采用在钢结构主体建筑完成后,重新搭建模板支架体系,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楼板结构,这样就给钢结构的建筑速度增加了负担,且劳动强度大,工序繁琐,影响工作效率;如果采用板式结构的楼板,则存在隔音不良,或者强度不够等缺陷;近期有人研发出一体型楼板模板结构,其方法是采用硅钙板固定在楼板下面,在硅钙板上编织三角形钢筋结构,再将多个钢筋结构连接,形成楼板骨架,然后在硅钙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楼板,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硅钙板需要保留在楼板的下层成为下层房屋房顶不利于二次装修,同时由于硅钙板的强度和下部制成的数量限制,受到楼板浇筑重量的作用,硅钙板会产生变形,造成楼板下表面不平;再者,由于在硅钙板上部设置的三角形钢筋结构需要一定的高度,这就相应增加了楼板的厚度,也就增加了楼板的重量,给钢结构的主体增加负载,从而使得钢结构主体的结构元素强度和刚度增加,增加了建筑成本和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多层钢结构建筑中楼板建筑存在的以上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层钢结构建筑房屋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模板,侧活动模板,端活动模板,支柱,轮子,铰链,活动支座,可调支撑,固定支座,台架;所述的主模板安装在支柱上端;所述的侧活动模板安装在主模板的两侧边,与主模板铰接;所述的端活动模板安装在主模板的两端部,与主模板铰接;所述的支柱安装在主模板的下方,其高度能够调节并被固定;所述的轮子安装在台架下端,能够在台架上自由转动且能够被锁紧;所述的铰链安装在主模板和侧活动模板,主模板和端活动模板之间;所述的活动支座安装在侧活动模板和端活动模板上,与可调支撑的一端铰接;所述的可调支撑安装在主模板和侧活动模板、主模板和端活动模板之间,能够变换自身长度;所述的固定支座安装在主模板上,与可调支撑的一端铰接;所述的台架安装在支柱下端;所述的台架下端安装有轮子。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简化多层钢结构房屋楼板的建筑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楼板的正常设计厚度。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上部视图 1.主模板,2.侧活动模板,3.端活动模板,4.支柱,5.轮子,10.台架。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下部结构示意图1. 主模板,2.侧活动模板,3.端活动模板,4.支柱,5.轮子,6.铰链,7.活动支座,8.可调支撑,9.固定支座,10.台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现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本例中的主模板1可以采用本行业通用的混凝土钢模板,将其拼接成上平面平整的主模板1,其平面尺寸根据所要建设的楼板的面积也就是钢结构主体钢梁围成的内部空间决定,其主模板的外围尺寸分别小于钢结构主体钢梁围成的面积,其大小分别等于侧活动模板和端活动模板的宽度,有利于主模板1在钢结构主体内的进出;选用本行业通用的混凝土钢模板,选用合适的尺寸,分别制作成侧活动模板2和端活动模板3,本例中侧活动模板2和端活动模板3都采用两个,分别位于主模板1的两侧和两端;本专利技术中的台架10可以采用钢管搭建,或者型钢焊接或者其他结构元素拼接的方式实现,本例中选用型钢焊接的方式将其焊接成与主模板1尺寸相适应的平面尺寸,高度低于钢结构横梁的下沿高度,将支柱4安装在台架10上;选用本行业通用的钢铰链作为铰链6,采用铰链6,将侧活动模板2和端活动模板3与主模板1铰接,铰链6采用多个,均匀分布在主模板1和侧活动模板2,主模板1和端活动模板3的下部边缘交接处;本例中采用液压支柱作为支柱4,根据钢结构横梁高度选用相应的长度区间,将其上端与主模板1连接,下端与台架10连接,伸缩高度大于钢结构横梁本体的高度;将支柱4的一端与主模板1的下表面连接,支柱4采用多个,根据所建楼板的面积均匀分布;本例中选用市售的带有锁紧装置的万向轮作为轮子5,将轮子5安装在台架10的下端;本例中选用市售的液压油缸作为可调支撑8,选用市售的液压油缸连接座作为活动支座7和固定支座9,将固定支座9安装在主模板1的下表面,将活动支座7安装在侧活动模板2和端活动模板3的下表面,活动支座7与固定支座9之间的距离大于可调支撑8收回后侧活动模板2或端活动模板3向下翻转的极限位置时可调支撑8的长度,小于可调支撑8伸开后侧活动模板2或端活动模板3向上翻转与主模板1上平面成同一平面时可调支撑8的长度;将可调支撑8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支座7和固定支座9铰接,在本装置的尾端,也就是选择从钢结构主体外部进入钢结构主体框架内部的最后进入部分,在台架10上连接本行业通用的护栏脚手架,就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应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组合好,启动液压系统,松开轮子5上的锁紧装置,将支柱4降低,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总体高度低于钢结构主体框架的高度,同时将可调支撑8收回,使得侧活动模板2和端活动模板3向下翻转,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宽度和长度小于钢结构主体框架的内腔尺寸;在需要浇筑楼板的钢结构主体框架一侧,将本专利技术推进钢结构主体框架内部,位于中央部位,启动液压系统,将支柱4的高度升高到横向钢梁上沿,也就是需要浇筑楼板的下表面所处的位置,启动可调支撑8,使其伸展,分别推动侧活动模板2和端活动模板3向上翻转,直到侧活动模板2和端活动模板3的上平面与主模板1的上平面一致;锁紧轮子5上的锁紧装置,使其固定,就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表面放置混凝土楼板所需的内部钢筋结构,浇筑混凝土,操作人员可以站立在护栏脚手架上工作,安全可靠,无需另外再建设脚手架,就形成了合格的混凝土楼板;当一层楼板浇筑完成后,启动液压系统,收回侧活动模板2和端活动模板3,降低支柱4的高度使得本专利技术的高度低于钢结构主体框架高度,松开轮子5的锁紧装置,将本专利技术从钢结构主体框架内移出,当移出距离达到三分之一时,将起重装置本例中采用吊车的吊具与本专利技术连接,承接本专利技术的重力,随着本专利技术移出的增多,调节起重吊具的长度比,整体承接本专利技术的重力,将本专利技术吊装到上一层需要浇筑楼板的钢结构主体框架一端入口,将本装置推入本楼层,重复上述的过程,循环作业,就能够完成多层楼板的浇筑工作,简单高效,避免了需要重复搭建脚手架和支模板的繁琐劳动,同时有避免了建成后的房屋不适用居民的使用习惯,增加楼板的厚度等缺陷。实施例二,如图3,根据实施例一中所列举的各种结构,采用带锁紧装置的铰链作为铰链6,取消活动支座7,可调支撑8,固定支座9,采用人工控制侧活动模板2和端活动模板3的开合并锁紧;采用将台架10的上面与主模板1连接,支柱4安装在台架10的下方,轮子5安装在支柱4固定部分的下端,为活动结构,当支柱4的活动部分与地面接触时,轮子5能够悬空;这样能够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刚度和活动的灵活度,其他安装结构和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以上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不代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钢结构建筑房屋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模板,侧活动模板,端活动模板,支柱,轮子,铰链,活动支座,可调支撑,固定支座,台架;所述的主模板安装在支柱上端;所述的侧活动模板安装在主模板的两侧边,与主模板铰接;所述的端活动模板安装在主模板的两端部,与主模板铰接;所述的支柱安装在主模板的下方,其高度能够调节并被固定;所述的轮子安装在台架下端,能够在台架上自由转动且能够被锁紧;所述的铰链安装在主模板和侧活动模板,主模板和端活动模板之间;所述的活动支座安装在侧活动模板和端活动模板上,与可调支撑的一端铰接;所述的可调支撑安装在主模板和侧活动模板、主模板和端活动模板之间,能够变换自身长度;所述的固定支座安装在主模板上,与可调支撑的一端铰接;所述的台架安装在支柱下端;所述的台架下端安装有轮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钢结构建筑房屋的楼板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模板,侧活动模板,端活动模板,支柱,轮子,铰链,活动支座,可调支撑,固定支座,台架;所述的主模板安装在支柱上端;所述的侧活动模板安装在主模板的两侧边,与主模板铰接;所述的端活动模板安装在主模板的两端部,与主模板铰接;所述的支柱安装在主模板的下方,其高度能够调节并被固定;所述的轮子安装在台架下端,能够在台架上自由转动且能够被锁紧;所述的铰链安装在主模板和侧活动模板,主模板和端活动模板之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嘉珩赵建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三迪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