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滕征森专利>正文

艾滋病疫苗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601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滋病(AIDS)疫苗发生器:包括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HIV病毒疫苗触发针和电源。病毒导向针和病毒疫苗触发针的电极端分别与能够输出直流或/和脉冲电源的正负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病毒导向针和病毒疫苗触发针植入患者体内,在电场的作用下艾滋病毒被快速捕集和吞噬,并对被捕获的HIV病毒展开高选择性集群杀毒灭活处理,使病毒丧失或部分丧失致病的生理毒性和复制繁殖的遗传毒性,变成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的HIV抗原,并加速了患者体内HIV抗体的大量生成。只需掌控免疫触发器的处理力度,便可获得HIV“体内自生灭活疫苗”或者“体内自生杀毒活疫苗”,并做到HIV病毒抗体自产自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艾滋病疫苗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疫治疗艾滋病的医疗针具。当把本专利技术以中医针灸手法植入艾滋病患者或HIV病毒感染者(俗称:潜伏期患者)体内,一旦启动免疫触发器,就把产生HIV病毒抗体的免疫激活中心在体内建立起来。做到抗体自产自用,而且患者体内有什么样的病毒,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抗体。所以,植入本专利技术的新疗法不怕病毒变异,无论变异快与慢。更不怕出现任何新变种。
技术介绍
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瘟疫的艾滋病,现正肆虐全球。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已超过1亿。包括科技发达的欧美日等国家,也不能幸免。在非洲大陆和印度次大陆危害最烈。我国也将被列为艾滋病高发区。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已对中国政府发出警告,假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13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群将从现在的200~300万,迅速攀升至1000万以上。更令人忧虑的是,有文献报道,中国人种的遗传基因之中,含有一种艾滋病易感染基因片断。就是说,中国人比其他人种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我国卫生部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在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之中(即经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性传播比例首次超过血液传播,上升为第一位。这说明不良的性行为和色性泛滥,将导致艾滋病在中国的大规模蔓延,现在已到了危险的边缘。为此,中国政府已在采取坚决的管制措施,严厉禁毒禁娼,并大力宣传防艾滋病常识,收效颇为显著。与此同时,还投巨资加速艾滋病疫苗和抗艾药物的研制。在大规模中药的抗艾疗效的筛查中,已发现多种有明显疗效的中草药,现已开始在我国艾滋病多发区组织投放。据说,中药对抑制艾滋病的恶性发作有不错的效果。但是,防治艾滋病公认最有效的疫苗,至今尚未研制成功,仍然是困扰世界医学界的最大医学难题。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经过几十年世界性科技攻关,花费几千亿美元,获得的最伟大的防治成果,就是所谓的“鸡尾酒疗法”。其疗效与许多中草药的疗效一样,只能抑制艾滋病的病情发展,尽量推迟恶性发作,仅此而已。面对艾滋病疫苗研制工作毫无进展的事实,有些持悲观论点的医学权威对研制疫苗已失去信心。他们认为,HIV病毒的变异速度太快,病毒又能在人与灵长类动物之间相互传播。为适应人与野生动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免疫环境,病毒的变异速度会更快,毒性可能迅速增强,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更大。所以,很可能人类研制疫苗的进度,永远也追不上HIV病毒的变异速度。最近(2005年2月13日),美国纽约市传来发现一个艾滋病新变种的消息。该患者是个男同性恋者,现今一切对HIV病毒确有疗效的药物,对该病例全部无效,而且病情恶化极为迅速,几乎没有潜伏期。这再次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蒙上一层阴影,简直是雪上加霜。这再次说明了防治艾滋病的艰巨性。同时,也再次启发人们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确定完全创新的科技攻关方案。请坚信,艾滋病必然和其他许多疫病一样,最终总会被人类征服的,我的专利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把防治艾滋病的理论创新,建立在多种高新科技成果和新材料的综合运用的基础之上,并总结中西医学的现代实践与先进的纳米元器件制作工艺相结合,完成了本项专利技术成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艾滋病(AIDS)疫苗发生器,在患者体内建立产生HIV病毒抗体的免疫激活中心。做到抗体自产自用,而且患者体内有什么样的病毒,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抗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HIV病毒疫苗触发针和电源,所述的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和HIV病毒疫苗触发针的电极端分别通过导线与能够输出直流或/和脉冲电源的正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的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的结构包括:在针尖与针柄之间为软管体,该软管体由至少一个病毒导向捕集段和至少一个病毒抗原释放段相互交替构成,其中所述的病毒导向捕集段的管壁由经过改变其生物相容性表面处理的-->单层微孔滤膜或多层复合微孔滤膜构成,病毒导向捕集段外层或表面处理层的与人体的相容性好于病毒抗原释放段。在软管的病毒导向捕集段的中心孔内,装有HIV病毒免疫触发器和病毒导向负电极,后者通过所述的导线与电源的负极输出连接。该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主要用于植入淋巴T细胞和B细胞较集中部位或病灶;所述的微孔滤膜的微孔孔径略大于120纳米。所述的病毒导向捕集段由外层的钛或钛合金微孔层、中层的活性炭层和内层的微孔塑料软管三层紧压复合构成;所述的病毒抗原释放段由外层的合成纤维层、中层的活性炭层和内层的微孔塑料软管三层紧压复合构成。所述的软管体的外径为Φ1.5-2.0mm,长度40-240mm,分成不同长度型号。所述的HIV病毒免疫触发器包括:治疗癌症的化学疗法所采用的药物,具有杀毒功效的电解质和专用电极及附属独立电源;以及采用由电热元件并由独立电源供电的瞬时高温装置、由双铂丝电极和独立高压电源供电的局部放电装置、由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装置、由电磁感应线圈及针状铁磁体和交变电源供电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免疫触发器。所述的HIV病毒疫苗触发针的结构包括:在针尖与针柄之间的硬管体,该硬管体分为高选择性病毒吞噬段和抗原释放段,该高选择性病毒吞噬段的管壁由多层复合微孔滤膜或由经过改变与人体生物相容性的表面处理的单层微孔滤膜构成,其外层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该高选择性病毒吞噬段的管内安装HIV病毒免疫触发器和病毒导向正电极,该病毒导向正电极穿过HIV病毒免疫触发器并从针柄引出,通过导线与电源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的抗原释放段由多层复合微孔滤膜或者是经过表面改性处理的单层微孔滤膜构成,使其表面与人体生物相容性较差;该HIV病毒疫苗触发针主要植入部位在四肢和肩、臀部;所述的微孔滤膜的微孔孔径略大于120纳米。所述的高选择性病毒吞噬段的管壁由钛或钛合金微孔层、活性炭层、微孔塑料硬管紧压复合构成;所述的抗原释放段的管壁由外层的合成纤维层、中层的活性炭层和内层的微孔塑料软管三层紧压复合构成。所述的HIV病毒疫苗触发针的硬管体的外径为1.5-2.0mm,长度30-60mm。所述的HIV病毒免疫触发器包括:治疗癌症的化学疗法所采用的药物;或-->放射疗法所采用的电离辐射源或从针柄端引入紫外线、X射线、激光或微波辐射源;或具有杀毒功能的电解质和独立供电的专用电极;也可以采用电热元件并由独立电源供电的瞬时高温装置、由双铂丝电极和独立高压电源供电的局部放电装置、由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装置、由电磁感应线圈及针状铁磁体和交变电源供电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免疫触发器。本专利技术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和有益效果说明如下:在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中,有一种“凝胶电泳鉴定技术”,可直接用于病毒的分离和检测。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的大小,所带电荷的多少等差异,使它们在电场中,表现为泳动速度的不同。本专利技术正是利用人体体液这种特殊的电泳介质,在患者体内植入HIV病毒导向针和HIV疫苗触发针,并在二者之间施加直流和/或低周波脉冲电场。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实测可知,艾滋病毒(HIV)的尺寸约为120纳米,其质量只相当于寄主淋巴T细胞的几十分之一,而所带电荷和极化特性相对较大,所以,艾滋病毒的电泳迁移速度远快于寄主细胞。加上病毒能随脉冲电场的节奏快速起动,而细胞不能。这种相对速度的巨大差异,致使病毒不再可能吸附在寄主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艾滋病疫苗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1)、HIV病毒疫苗触发针(2)和电源(4),所述的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1)和HIV病毒疫苗触发针(2)的电极端分别通过导线(3)与能够输出直流或/和脉冲电源(4)的正负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滋病疫苗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1)、HIV病毒疫苗触发针(2)和电源(4),所述的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1)和HIV病毒疫苗触发针(2)的电极端分别通过导线(3)与能够输出直流或/和脉冲电源(4)的正负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滋病疫苗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1)的结构包括:在针尖(11)与针柄(21)之间为软管体,该软管体由至少一个病毒导向捕集段和至少一个病毒抗原释放段相互交替构成,其中所述的病毒导向捕集段的管壁由经过改变其生物相容性表面处理的单层微孔滤膜或多层复合微孔滤膜构成,病毒导向捕集段外层或表面处理层的与人体的相容性好于病毒抗原释放段;在软管的病毒导向捕集段的中心孔内,装有HIV病毒免疫触发器(23)和病毒导向负电极(22),后者通过所述的导线(3)与电源(4)的负极输出连接;该植入式HIV病毒导向针(1)主要用于植入淋巴T细胞和B细胞较集中部位或病灶;所述的微孔滤膜的微孔孔径略大于120纳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滋病疫苗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毒导向捕集段由外层的钛或钛合金微孔层(12)、中层的活性炭层(13)和内层的微孔塑料软管(14)三层紧压复合构成;所述的病毒抗原释放段由外层的合成纤维层(15)、中层的活性炭层(13)和内层的微孔塑料软管(14)三层紧压复合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滋病疫苗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体的外径为Φ1.5-2.0mm,长度40-240mm,分成不同长度型号。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艾滋病疫苗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IV病毒免疫触发器(23)包括:治疗癌症的化学疗法所采用的药物,具有杀毒功效的电解质和专用电极及附属独立电源;以及采用由电热元件并由独立电源供电的瞬时高温装置、由双铂丝电极和独立高压电源供电的局部放电装置、由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装置、由电磁感应线圈及针状铁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征森
申请(专利权)人:滕征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