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椅的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051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4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椅的椅架,包括支脚架及连接其上的座杆和靠背杆,支脚架包括位于两侧面的侧支架、前交叉杆组及后交叉支杆组,各侧支架包括一向后斜立支撑的前支脚及一支撑在前支脚上部的后支脚,座杆后部与前支脚枢接后,其后端枢接在后支脚上;靠背杆与该前支脚一体成型为一异型杆,靠背杆与前支脚形成一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靠背杆与前支脚为一体成型的异性杆,该靠背杆连接在该前支脚的顶部设计成配合仰靠所需要的角度,且与座杆之间形成一定的仰角,从而在椅座面后方形成具有一定仰角的倚靠面,从而令椅架整体展开使用时能够具有舒适的坐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椅子,特别是指一种折叠椅的椅架结构。
技术介绍
公告号为CN201480624的一种沙滩椅架,参见图1所示,沙滩椅架包括有左靠背管11’、右靠背管12’、左坐垫管21’、右坐垫管22’、左扶手管31’、右扶手管32’、左后脚管41’、右后脚管42’和后交叉管5’。其中,左右坐垫管21’、22’前部与左右扶手管31’、32’上部活动连接,左右坐垫管21’、22’尾部与左右后脚管41’、42’活动连接,左右坐垫管21’、22’中后部与左右靠背管11’、12’活动连接,左右扶手管31’、32’底部与右左靠背管底部12’、11’活动连接,左扶手管31’中部与右扶手管32’中部交叉活动连接,左右后脚管41’、42’顶部与左右靠背管11’、12’活动连接,在连接处设有左右滑动套61’、62’,左右滑动套61’、62’套在左右靠背管11’、12’内,在左右滑动套上部设有扶手限位套71’、72’。左右后脚管41’、42’底部分别与后交叉管的左右侧底部活动连接,后交叉管的左右侧顶部分别与左右靠背管活动连接。通过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采用活动连接的结构,沙滩椅架能够实现展开摆放和收拢。对于上述结构的折叠椅架结构,靠背管是固定的,其同时作为前方支脚形成前脚管,靠背管与前脚管是一体的,作为靠背的上部分只能与下方支脚部分平行,这样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从而靠背的仰角固定呈一定角度而无法达到舒适的仰靠,折叠椅架入座的舒适感欠佳。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折叠沙滩椅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折使用方便,且展开具有能够舒适仰靠的折叠椅的椅架。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折叠椅的椅架,包括支脚架及连接其上的座杆和靠背杆,支脚架包括位于两侧面的侧支架、位于前立面的前交叉杆组及位于后立面的后交叉支杆组,各侧支架包括一向后斜立支撑的前支脚及一支撑在前支脚上部的后支脚,后支脚的上部枢接有一连杆,连杆的一端与后支脚的上部枢接,另一端与前支脚枢接;座杆后部与前支脚枢接后,其后端枢接在后支脚上;靠背杆与该前支脚一体成型为一异型杆,靠背杆与前支脚形成一夹角;后交叉杆组包括两根交叉枢接在一起的后支杆,两后支杆的底端枢接在两后支脚的下部,两后支杆的顶端枢接在前支脚的上部,前交叉杆组包括两根交叉枢接在一起的前支杆,两前支杆的底端枢接在两前支脚的下部,两前支杆的上部枢接在坐杆前方,且两前支杆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一扶手杆,各扶手杆的末端向外延伸形成一扶手段。所述后支脚向前支撑前支杆,后支脚的顶端设有供前支脚抵靠的靠合槽。所述前支脚及后支脚的底部分别套设有一橡胶脚套。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折叠椅的椅架,其靠背杆与前支脚为一体成型的异性杆,该靠背杆连接在该前支脚的顶部设计成配合仰靠所需要的角度,且与座杆之间形成一定的仰角,从而在椅座面后方形成具有一定仰角的倚靠面,从而令椅架整体展开使用时能够具有舒适的坐姿。同时,椅架的前后支脚杆、座杆、靠背杆及前后立面的交叉支杆组之间连动连接在一起,收折时座杆配合收折靠合至靠背杆前方,椅架前立面直接向后收靠,令椅架各杆件收靠紧凑,椅架收折体积小,更利于收藏和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公告号为CN201480624的沙滩椅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展开状态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半收折状态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收折状态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折叠椅的椅架10,使用时椅布20连接在该椅架10上,椅布20随椅架10的支撑形态形成座椅布201、靠背布202及扶手布203。结合图2、图3所示,折叠椅的椅架10包括有支脚架1及连接在支脚架1上的座杆2和靠背杆3,支脚架1包括位于两侧面的侧支架及位于前后立面的交叉支杆组。其中,各侧支架包括一前支脚11及一后支脚12,前支脚11向后斜立支撑,该前支脚11与靠背杆3为一体成型的异型杆A,前支脚11与靠背杆3形成有一夹角θ,该夹角θ为一钝角,其是依据仰靠所需要的角度而设计,该前支脚11与靠背杆3一体成型不仅可增加靠背舒适度,且可增加椅架整体的稳定性及牢固度。各后支脚12向前支撑前支脚1的上部,两者相交支撑,后支脚12的上端可设有供前支脚11抵靠的靠合槽121。在各后支脚12的上部还枢接有一连杆13连接至对应的前支脚11,连杆13的一端枢接在后支脚12的上部,另一端与前支脚11枢接,当椅架进行收折时,前支脚11离开后支脚12的支撑,并且二者之间在连杆的连接作用下同时配合椅架收折进行收靠。用以连接座椅布201的座杆2同时枢接至前支脚11和后支脚12上,座杆3枢接于前支脚11和后支脚12内侧,且其后部与前支脚11枢接后,座杆3的后端枢接在后支脚12上。靠背杆3具有微向后仰角,与呈横向水平的座杆3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可在椅座面上方形成具有一定仰角的倚靠面。在椅架10的前立面设有前交叉杆组4,椅架10的后立面中设有后交叉支杆组5,在两后支脚12之间连接后交叉支杆组5,后交叉支杆组包括两根呈交叉枢接的后支杆51,两后支杆51的底端分别枢接在后支脚12上,顶端分别连接在后支脚11的上部。而在椅架10的前立面中设有前交叉杆组4,前交叉支杆组4包括两根呈交叉枢接的前支杆41,两前支杆41的底端分别枢接在前支脚11的下方,前支杆41的顶端枢接在座杆3前方。进一步,为使椅架中能形成有扶手,两前支杆41连接于座杆3上后向上延伸形成一扶手杆411,扶手杆411的末端还可向外延伸形成一扶手段412以提供坐靠时手部的搭置。通过各杆件的活动连接,本技术的椅架在进行收折时,结合图3至图5所示,首先令斜支撑的后支脚12离开对前支脚11的支撑, 将两侧的异型管A即一体成型的前支脚11及靠背杆3,往相互靠合,使前交叉杆组4及后交叉杆组5枢转靠合在一起,在配合连杆13的作用下,将所有杆件收靠在一起,前支脚11与后支脚12之间连杆13连动收靠。靠合过程中,座杆2连同前支杆41也向上收并向靠背杆3方向收靠,如图4及图5所示。最终,一体成型的靠背杆3与前支脚11连同座杆2及收靠后的前支杆41及后支杆51均向上活动向后收靠,从而完成整体的集中收靠,如图5所示。反之,直接展开座杆3、扶手杆及前支脚11,进而展开前、后交叉支杆组4、5,各杆件之间连动展开,椅架就可展开支撑使用,椅架也可轻松进行收缩靠合或是展开,使用方便。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椅的椅架,包括支脚架及连接其上的座杆和靠背杆,支脚架包括位于两侧面的侧支架、位于前立面的前交叉杆组及位于后立面的后交叉支杆组,其特征在于:各侧支架包括一向后斜立支撑的前支脚及一支撑在前支脚上部的后支脚,后支脚的上部枢接有一连杆,连杆的一端与后支脚的上部枢接,另一端与前支脚枢接;座杆后部与前支脚枢接后,其后端枢接在后支脚上;靠背杆与该前支脚一体成型为一异型杆,靠背杆与前支脚形成一夹角;后交叉杆组包括两根交叉枢接在一起的后支杆,两后支杆的底端枢接在两后支脚的下部,两后支杆的顶端枢接在前支脚的上部,前交叉杆组包括两根交叉枢接在一起的前支杆,两前支杆的底端枢接在两前支脚的下部,两前支杆的上部枢接在坐杆前方,且两前支杆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一扶手杆,各扶手杆的末端向外延伸形成一扶手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椅的椅架,包括支脚架及连接其上的座杆和靠背杆,支脚架包括位于两侧面的侧支架、位于前立面的前交叉杆组及位于后立面的后交叉支杆组,其特征在于:各侧支架包括一向后斜立支撑的前支脚及一支撑在前支脚上部的后支脚,后支脚的上部枢接有一连杆,连杆的一端与后支脚的上部枢接,另一端与前支脚枢接;座杆后部与前支脚枢接后,其后端枢接在后支脚上;靠背杆与该前支脚一体成型为一异型杆,靠背杆与前支脚形成一夹角;后交叉杆组包括两根交叉枢接在一起的后支杆,两后支杆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宽峻
申请(专利权)人:客贝利厦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