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桂琴专利>正文

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80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包括缚带和第一治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疗层包括外层和设置有远红外层的内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两列磁石及三列支撑条,所述磁石和支撑条是间隔交错分布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穴位治疗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保健及治疗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中医穴位原理的治疗用品。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具有保健或治疗功能的护腰有各种各样结构的,但这些保健腰带的功能较单一,虽然有的可以利用药物作用某些穴位,但成本较高,而且不具有护腰的功能,有的护腰是利用电能作为热源,因而其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不安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行调节,佩带方便舒适,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增强腰肌活力、预防和治疗腰痛病、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多功能穴位治疗带。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包括缚带和第一治疗层,所述第一治疗层包括外层和设置有远红外层的内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两列磁石及三列支撑条,所述磁石和支撑条是间隔交错分布的。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中所述的磁石是二列时,该二列磁石分别位于骶部八髎穴位。所述的磁石是四列时,则分别位于膀胱经第1、2侧线。所述缚带上还可以设置位于腹部的第二治疗层,所述第二治疗层设置有五块磁石,所述五块磁石分别位于任脉及腹部奇穴。所述第一治疗层内层内侧设置有海绵层。所述第一或第二治疗带可以是可拆卸的,并在其外部设置有与缚带连接的外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2.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由于治疗层内设置有远红外织物层及对准人体穴位的磁石,因此可以保持人体气血畅通,提高疗效;3.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的缚带是可以按照佩带者自身的条件和感觉自行调节其松紧程度,因此佩带方便、舒适;4.由于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设置有支撑条结构,可以增强腰肌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穴位第一治疗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功能穴位第一治疗层第一实施例中磁石分布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多功能穴位第一治疗层第二实施例中磁石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第二治疗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第二治疗层的磁石分布示意图;图6-1和图6-2是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整体内外侧结构示意图。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中主要附图标记的说明:1——外层                   2——远红外内层3——磁石                   4——支撑条5——海绵层                 6——外套7——缚带                   8——尼龙搭扣9——第一治疗层             10——第二治疗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6-1和图6-2所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包括缚带7和第一治疗层9,所述第一治疗层9包括外层1和设置有远红外层的内层2,所述内层2和外层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列磁石3及三列支撑条4,所述磁石3和支撑条4是间隔交错分布的。如图2所示,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中所述的磁石3是二列时,该二列磁石3分别位于骶部八髎穴位。如图3所示所述的磁石3是四列时,则分别位于膀胱经第1、2侧线。如图4和图5所述所述缚带7上还可以设置位于腹部的第二治疗层10,所述第二治疗层10设置有五块磁石3,所述五块磁石3分别位于任脉及腹部奇穴。另外,为了佩带者更加舒适,在所述的第一治疗层9内层的内侧还可以再设置有海绵层5。为了方便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根据不同体形佩带者的形体需要及清洗,可以将所述第一治疗层9和/或第二治疗层10设计为可拆卸的,并在各自的外部设置有与缚带7连接的外套6。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为了使产品的整体即舒适又挺脱,一般第一治疗层9的外层1可采用较厚的、透气性较好的人造革材质,支撑条4可采用长17厘米,宽1.9厘米的金属条,远红外内层2可以采用表面涂覆结构或交织结构的远红外层布,为了适应不同腰围佩带者的需要,缚带7可采用较宽尺寸的松紧带。制作时,首先,如图2或图3所示,按照人体骶部八髎穴位或膀胱经第1、2侧线的位置在裁剪好的(也可将裁剪工序后错)外层1的内侧面将一定数量的磁石3固定好,也可同时固定好三条支撑条4,上述固定方法不限,例如:可用缝制兜袋插装或粘贴等方法均可;然后,若有海绵层5的话,海绵层5放置于上述已固定好磁石3和支撑条4的外层1的内侧表面,-->再将远红外内层2放置在海绵层5上;最后,将上述各层缝制成一体即完成第一治疗层的制作。依此类推,制作第二治疗层。若治疗层9和10与缚带7为一体结构,则将制作好的第一治疗层和/或第二治疗层与缚带7缝制连接,如图6-1和图6-2所示,再将尼龙搭扣分别缝制在第二治疗层10的对应侧面,至此,完成了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的制作。若该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只有第一治疗层9,或各治疗层9和10相对缚带7是可以分离的,其制作过程略有不同,不再赘述。佩带上述制作好的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后,如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磁石分布示意图,所述第一治疗层9上的两列磁石3分别贴护骶部八髎穴位;如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磁石分布示意图,所述第一治疗层上的四列磁石3分别贴护膀胱经第1、2侧线;如图5所示的第二治疗层上的磁石分布示意图,所述磁石3分别贴护任脉及腹部奇穴。由于磁石3和远红外内层2的作用佩带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对腰肌劳损,或腰部骨质增生,或骨骶裂,或锥骶裂所造成的病痛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还对胃肠不适,肾及下腹结石等疾病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另外,由于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设计合理,佩带后感觉非常舒适,并不会对使用者的胸部和腹部产生挤压。本技术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可自行调节,佩带方便舒适,并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增强腰肌活力、预防和治疗腰痛病、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包括缚带和第一治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疗层包括外层和设置有远红外层的内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两列磁石及三列支撑条,所述磁石和支撑条是间隔交错分布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是二列,并分别位于佩带者的骶部八髎穴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穴位治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是四列,并分别位于佩带者的膀胱经第1、2侧线。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华侯婷婷杜桂琴陈萍
申请(专利权)人:杜桂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