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出风角度的多向送风的塔式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755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4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多向送风的塔式风扇,包括第一机体(2)、底座(3)和电机组件(8),第一机体(2)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风道组件(7),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机体(2)之上的第二机体(1),第二机体(1)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风道组件(4);转动机构(6),用于活动连接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连接轴(5),用于径向固定连接第二风道组件(4)的风轮和第一风道组件(7)的风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可实现多角度送风,扩大送风范围;节约资源和能源;结构设计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向送风的塔式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塔扇多数呈纵向柱状,内部大多采用贯流式风机组件,即风叶为圆柱形(轴向尺寸远大于直径,出风口为细长形状)贯流风轮,纵向安装;这种风扇结构的优点是外观时尚,纵向出风口长,再配合摇头机构可实现一定角度的送风,而且噪音也比普通风扇低很多,但是这种风扇的缺点在于,由于出风口呈细长状,在某一时刻或者摆头处于静止状态时,其所吹出的风的送风角度很小;给人直观感受到的是一股细小的风扫过,多人使用时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向送风、节约资源和能源、结构合理的可调出风角度的塔式风扇。针对上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设计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多向送风的塔式风扇,包括机体、底座和电机组件,所述第一机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风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还包括第二机体,设置于第一机体之上,该第二机体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转动机构,用于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借助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的转动,使得第二壳体的出风口方向与第一壳体的出风口方向不同;连接轴,用于径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的风轮和第一风道组件的风轮,借助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轴与第二风道组件的风轮或者第一风道组件的风轮联接用于带动第二风道组件的风轮和第一风道组件的风轮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和转动支架,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一机体上,转动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二机体上。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摩擦环,该摩擦环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一机体的外壳上,该摩擦环设置有滚珠,该滚珠一侧和摩擦环表面接触,另一侧和转动支架下表面接触,转动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二机体的外壳上,同时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机体包括前壳、后壳和进风网,该前壳上设计有出风口,所述后壳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一机体包括前壳、后壳和进风网,该前壳上设计有出风口,所述后壳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风轮轴承、风轮、阻风板和风道,该第二风道组件固定安装在第二机体的前壳上。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风轮轴承、风轮和阻风板、风道;该第一风道组件固定安装在第一机体的前壳上。在所述第二机体上增设至少一组机体、风道组件、连接轴和转动机构,该机体的壳体借助所述转动机构与其下邻近机体的壳体活动连接,所述风道组件借助连接轴与其下邻近的风道组件联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可实现多角度送风,扩大送风范围;多人共用一台塔扇时,都能同时感受到凉爽的风;相当于将两台(或多台)塔扇组合在一起,节约资源和能源。通过机体旋转调节各段机体的相对出风角度,可以在进风口设计防尘网,结构设计合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塔式风扇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塔式风扇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塔式风扇实施例的转动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塔式风扇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显示转动机构部分安装位置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多向送风的塔式风扇,包括第一机体2、底座3和电机组件8,所述第一机体2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风道组件7,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还包括:第二机体1,设置于第一机体2之上,该第二机体1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风道组件4,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转动机构6,用于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借助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的转动,使得第二壳体的出风口方向与第一壳体的出风口方向不同;连接轴5,用于径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4的风轮42和第一风道组件7的风轮72,借助所述电机组件8的输出轴与第二风道组件4的风轮42或者第一风道组件7的风轮72联接用于带动第二风道组件4的风轮42和第一风道组件7的风轮72转动。其中,所述第一风道组件7包括风轮轴承71、风轮72、阻风板73、风道74组成,固定安装在第一机体2的前壳21上。第二机体1包括前壳11、后壳22和进风网23,前壳11上有出风口111,后壳12上设置有进风口121。第一机体2包括前壳21、后壳22、进风网23组成,前壳21上设计有出风口211,后壳22上设置有进风口221。第二风道组件4包括风轮轴承41、风轮42、阻风板43、风道44组成,固定安装在第二机体1的前壳11上。如图3至图5所示,转动机构6包括固定支架61、摩擦环62、滚珠63、滚珠支架64、转动支架65、转动支架固定片66组成,其中固定支架61固定安装在第一机体2的前壳21上,摩擦环62可转动地套设在61上,滚珠63借助滚珠支架64上设置在摩擦环62上,其中滚珠63一侧和摩擦环62第二表面接触,另一侧和转动支架65第一表面接触,转动支架65固定安装在第二机体1的前壳11上,同时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支架61上。转动支架固定片66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61一侧,用于防止以上各部件从固定支架61上脱落。需要调节第二机体相对第一机体的出风角度时,用手转动第二机体1,带动固定在第二机体1前壳11上的转动支架65相对固定支架61上转动;从而实现第二机体360°任意可调送风角度。所述底座3和电机组件8为常规设计,这里不再累述。上述风道组件以及机体可以设计成两组或两组以上均可实现,本实施例为两组风轮的设计方案,设计为三组及三组以上的组合方案时,只需要在第二机体上增加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机体、风道组件、连接轴和转动机构,该机体的壳体借助所述转动机构与其下邻近机体的壳体活动连接,所述风道组件借助连接轴与其下邻近的风道组件联接。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多向送风的塔式风扇,包括第一机体(2)、底座(3)和电机组件(8),所述第一机体(2)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风道组件(7),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机体(1),设置于第一机体(2)之上,该第二机体(1)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风道组件(4),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转动机构(6),用于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借助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的转动,使得第二壳体的出风口方向与第一壳体的出风口方向不同;连接轴(5),用于径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4)的风轮(42)和第一风道组件(7)的风轮(72),借助所述电机组件(8)的输出轴与第二风道组件(4)的风轮(42)或者第一风道组件(7)的风轮(72)联接用于带动第二风道组件(4)的风轮(42)和第一风道组件(7)的风轮(72)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出风角度的多向送风的塔式风扇,包括第一机体(2)、底座(3)和电机组件(8),所述第一机体(2)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风道组件(7),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机体(1),设置于第一机体(2)之上,该第二机体(1)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风道组件(4),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转动机构(6),用于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借助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的转动,使得第二壳体的出风口方向与第一壳体的出风口方向不同;连接轴(5),用于径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4)的风轮(42)和第一风道组件(7)的风轮(72),借助所述电机组件(8)的输出轴与第二风道组件(4)的风轮(42)或者第一风道组件(7)的风轮(72)联接用于带动第二风道组件(4)的风轮(42)和第一风道组件(7)的风轮(72)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6)包括固定支架(61)和转动支架(65),固定支架(61)固定安装在第一机体(2)上,转动支架(65)固定安装在第二机体(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6)还包括摩擦环(62),该摩擦环(62)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支架(61)上,固定支架(61)固定安装在第一机体(2)的外壳(21)上,该摩擦环(62)上设置有滚珠(63),该滚珠(63)一侧和摩擦环(62)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伴来庞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