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氮磷废水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4632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4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氮磷废水的方法,该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布水区,用于将氮磷废水引入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功能区,用于去除氮磷废水中的氮磷元素;以及排水区,用于将去除氮磷元素之后的废水排出所述人工湿地系统。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调配氮磷废水中的离子含量配比,有利于氮磷废水在功能区形成鸟粪石晶种,使氮磷元素能有效形成鸟粪石肥沉积于填料表面,从而促进该系统对废水中氮磷元素的截留、吸附和富集,湿地植物根系不断分解并吸收氮磷物质与鸟粪石不断生成达到动态平衡。该人工湿地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转,脱氮除磷效率高,并且能够给植物持续供给肥料,同时实现了环保要求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氮磷废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急剧增多,河流湖泊水华时有发生。氮、磷元素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型废水深度处理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工湿地去除氮磷和有机污染的原理是利用系统内部填料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沉淀、化学吸附、生物吸收分解和转化等三重协同作用实现。氮、磷元素是一种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肥料,但是污水中的氮磷分散在水中,不利于植物吸收。目前应用人工湿地处理废水主要为依靠填料基质进行化学吸附去除氮磷,这种方法存在容易饱和、再生困难,吸附后的氮磷也很难被植物利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可以解决现有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废水易饱和、难再生,且吸附后的氮磷难以被植物利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布水区,用于将氮磷废水引入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功能区,用于去除氮磷废水中的氮磷元素;以及排水区,用于将去除氮磷元素之后的废水排出所述人工湿地系统;所述布水区包括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布水区,用于将氮磷废水引入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功能区,用于去除氮磷废水中的氮磷元素;以及排水区,用于将去除氮磷元素之后的废水排出所述人工湿地系统;所述布水区包括布水器(2)以及与所述布水器(2)的进水口(3)连通的进水调配池(1),用于调配氮磷废水的pH值和离子含量配比;所述功能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覆盖层(4)、滤料层(5)和过渡层(6),所述覆盖层(4)上种植有湿地植物(9);所述排水区包括排水层(7)和出水口(8),所述排水层(7)内水平设置有与所述出水口(8)连通的排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布水区,用于将氮磷废水引入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功能区,用于去除氮磷废水中的氮磷元素;以及排水区,用于将去除氮磷元素之后的废水排出所述人工湿地系统;所述布水区包括布水器(2)以及与所述布水器(2)的进水口(3)连通的进水调配池(1),用于调配氮磷废水的pH值和离子含量配比;所述功能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覆盖层(4)、滤料层(5)和过渡层(6),所述覆盖层(4)上种植有湿地植物(9);所述排水区包括排水层(7)和出水口(8),所述排水层(7)内水平设置有与所述出水口(8)连通的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2)为选自穿孔布水管、布水喷头和旋转布水器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2)为穿孔布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4)的厚度为40-80mm,填料粒径为10-18mm;所述滤料层(5)的厚度为400-700mm,填料粒径为1-10mm;所述过渡层(6)的厚度为80-150mm,填料粒径为4-8mm。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平冯嵩赵晋灵周广福王宝驹
申请(专利权)人:亿利首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