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双路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196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噪双路油泵。本降噪双路油泵包括泵主体,在泵主体上连接有油箱和执行器,在油箱和执行器之间设有并联分布的小流量油路与大流量油路,在小流量油路上连接有第一双联泵和位于第一双联泵两侧的第一单向阀,在大流量油路上连接有第二双联泵和位于第二双联泵两侧的第二单向阀,在泵主体上还设有一端与大流量油路连通的降噪油路,在降噪油路与大流量油路的连通处设有能够使降噪油路和大流量油路导通的单向控制阀,在降噪油路的另一端连接有当油依次经过两个第二单向阀后能够使部分油回流至降噪油路内的油压反馈油路,在降噪油路与油压反馈油路的连通处设有能够迫使单向控制阀打开的油压驱动机构,降噪油路中部连接有卸荷油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动力
,尤其涉及一种降噪双路油泵
技术介绍
油泵是一种动力部件,利用油压的作用从而实现动力的输出。常常被应用于汽车的各种拆装工具上。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泵单缸快速增压卧顶,申请号[201420604540.6],包括底座、压臂、注油泵、油缸为推杆活塞、阀体,压臂安装在底座上,压臂连接手柄,底座上设置两个注油泵,两个注油泵一端并联分别通过油管连接液压油缸,另一端连接压臂;抬臂体固定在底座上,抬臂体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油缸的顶头,另一端连接托盘,托盘底部连接连杆,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下部安装滚轮。该方案是利用双注油泵快速增压顶高物体,迅速达到顶高目的一种卧式千斤顶,底部安装车轮,移动方便,省力高效;手柄采用套筒伸缩式多节手柄,可折叠,整机易携带。上述的方案虽然都具有以上的诸多优点,但是,这种方案至少存在以下缺陷:注油泵在负载的状态下(间歇动作且高流速时)其内部的低压溢流阀由于油压压力每次逐渐上升导致阀门每次逐渐开启,且低压溢流阀每次在开启过程中,液压油流经低压溢流阀都产生较大的噪音,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
能够大幅降低噪音的降噪双路油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降噪双路油泵包括泵主体,在泵主体上连接有油箱和执行器,在油箱和执行器之间设有并联分布的小流量油路与大流量油路,在小流量油路上连接有第一双联泵和位于第一双联泵两侧的第一单向阀,在两个第一单向阀之间连接有溢流结构,在大流量油路上连接有第二双联泵和位于第二双联泵两侧的第二单向阀,在泵主体上还设有一端与大流量油路连通的降噪油路,在降噪油路与大流量油路的连通处设有能够使降噪油路和大流量油路导通的单向控制阀,在降噪油路的另一端连接有当油依次经过两个第一单向阀后能够使油压作用在降噪油路内的油压反馈油路,在降噪油路与油压反馈油路的连通处设有当从油压反馈油路进入至降噪油路内的油的油压大于设定压力时且在该油压的作用下能够朝单向控制阀侧移动并迫使单向控制阀打开的油压驱动机构,所述的降噪油路中部连接有当单向控制阀被打开后能够使从大流量油路进入至降噪油路内的油排泄至油箱内的卸荷油路。在本申请中,由于设置了小流量油路与大流量油路结合降噪油路、单向控制阀和油压驱动机构的结构,能够大幅降低大流量泵出的液压油溢流油箱时产生的噪音。油压反馈油路能够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确保负荷状态时能够及时将油压进行反馈,确保了系统使用的安全性,设计更加合理且更加的实用,符合当前社会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上述的降噪双路油泵中,所述的降噪油路与大流量油路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一扩孔,在第一扩孔的外孔口设有第一封堵结构;在降噪油路与油压反馈油路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二扩孔,在第二扩孔的外孔口设有第二封堵结构。在上述的降噪双路油泵中,所述的单向控制阀包括设置在第一扩孔内且直径大于降噪油路内径的球形体,在球形体和第一封
堵结构之间设有能够迫使所述的球形体将降噪油路和第一扩孔连通处封堵的弹簧,所述的大流量油路与第一扩孔连通。在上述的降噪双路油泵中,所述的油压驱动机构包括插于降噪油路内且前端能够伸入至第二扩孔中的驱动杆,在驱动杆的后端与第二扩孔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的驱动杆过度伸入至第二扩孔中且能够将第二扩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限位结构,所述的油压反馈油路与第二腔室连通。在上述的降噪双路油泵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连接在驱动杆后端且位于第二扩孔中的环形凸部,所述的降噪油路和第二扩孔之间形成阻挡面,所述的环形凸部外径大于降噪油路的内径且当环形凸部抵靠在阻挡面上时所述的驱动杆停止移动。在上述的降噪双路油泵中,所述的驱动杆外径小于降噪油路的内径,所述的环形凸部与第二扩孔的孔壁之间密封连接。在上述的降噪双路油泵中,所述的环形凸部周向设有环形定位槽和设置在环形定位槽中且与第二扩孔孔壁密封连接的O形密封圈。在上述的降噪双路油泵中,所述的环形凸部远离驱动杆的一端设有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外径小于第二扩孔的孔径。在上述的降噪双路油泵中,所述的降噪油路的内径大于大流量油路的内径,所述的油压反馈油路内径小于降噪油路的内径。当然,内径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进行设定。还可以是等同的内径。在上述的降噪双路油泵中,所述的小流量油路与油箱连通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的大流量油路与油箱连通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过滤网。在上述的降噪双路油泵中,所述的执行器上连接有总油路,所述的小流量油路和大流量油路分别与总油路连通,在总油路上还连接有卸荷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降噪双路油泵的优点在于:1、由于设置了小流量油路与大流量油路结合降噪油路、单向控制阀和油压驱动机构的结构,能够大幅降低大流量泵出的液压油溢流油箱时产生的噪音。油压反馈油路能够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确保负荷状态时能够及时将油压进行反馈,确保了系统使用的安全性,设计更加合理且更加的实用,符合当前社会技术的发展趋势。2、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制造,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优化结构示意图。图中,泵主体1、第三扩孔1a、第一封堵头1b、第一密封圈1c、第四扩孔1d、第二封堵头1e、第二密封圈1f、降噪油路11、第一扩孔11a、第二扩孔11b、阻挡面11c、油压反馈油路12、卸荷油路13、油箱2、执行器3、总油路31、卸荷结构32、小流量油路4、第一双联泵41、第一单向阀42、溢流结构43、第一过滤网44、大流量油路5、第二双联泵51、第二单向阀52、第二过滤网53、单向控制阀6、球形体61、弹簧62、油压驱动机构7、驱动杆71、环形凸部72、限位柱73、第一腔室a、第二腔室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降噪双路油泵包括泵主体1,在泵主体1
上连接有油箱2和执行器3,执行器3为油缸。在油箱2和执行器3之间设有并联分布的小流量油路4与大流量油路5,在执行器3上连接有总油路31,所述的小流量油路4和大流量油路5分别与总油路31连通,在总油路31上还连接有卸荷结构32。具体地,这里的卸荷结构32包括卸油路,在卸荷油路上连接有卸荷阀。在小流量油路4上连接有第一双联泵41和位于第一双联泵41两侧的第一单向阀42,在小流量油路4与油箱2连通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44。从油箱2出去的油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44、两个第一单向阀42的一个第一单向阀42、第一双联泵41和另外一个第一单向阀42,最后进入至执行器3中。其次,在两个第一单向阀42之间连接有溢流结构43,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溢流结构43包括连接在小流量油路4上的溢流管,在溢流管上连接有溢流阀。在大流量油路5上连接有第二双联泵51和位于第二双联泵51两侧的第二单向阀52,在大流量油路5与油箱2连通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过滤网53。从油箱2出去的油依次经过第二过滤网53、两个第二单向阀52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单向阀52、第二双联泵51和另外一个第二单向阀52,然后最终流入至执行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噪双路油泵,包括泵主体(1),在泵主体(1)上连接有油箱(2)和执行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2)和执行器(3)之间设有并联分布的小流量油路(4)与大流量油路(5),在小流量油路(4)上连接有第一双联泵(41)和位于第一双联泵(41)两侧的第一单向阀(42),在两个第一单向阀(42)之间连接有溢流结构(43),在大流量油路(5)上连接有第二双联泵(51)和位于第二双联泵(51)两侧的第二单向阀(52),在泵主体(1)上还设有一端与大流量油路(5)连通的降噪油路(11),在降噪油路(11)与大流量油路(5)的连通处设有能够使降噪油路(11)和大流量油路(5)导通的单向控制阀(6),在降噪油路(11)的另一端连接有当油依次经过两个第一单向阀后能够使油压作用在降噪油路内的油压反馈油路(12),在降噪油路(11)与油压反馈油路(12)的连通处设有当从油压反馈油路(12)进入至降噪油路(11)内的油的油压大于设定压力时且在该油压的作用下能够朝单向控制阀(6)侧移动并迫使单向控制阀(6)打开的油压驱动机构(7),所述的降噪油路(11)中部连接有当单向控制阀(6)被打开后能够使从大流量油路(5)进入至降噪油路(11)内的油排泄至油箱(2)内的卸荷油路(13)。...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9 CN 20151096854941.一种降噪双路油泵,包括泵主体(1),在泵主体(1)上连接有油箱(2)和执行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2)和执行器(3)之间设有并联分布的小流量油路(4)与大流量油路(5),在小流量油路(4)上连接有第一双联泵(41)和位于第一双联泵(41)两侧的第一单向阀(42),在两个第一单向阀(42)之间连接有溢流结构(43),在大流量油路(5)上连接有第二双联泵(51)和位于第二双联泵(51)两侧的第二单向阀(52),在泵主体(1)上还设有一端与大流量油路(5)连通的降噪油路(11),在降噪油路(11)与大流量油路(5)的连通处设有能够使降噪油路(11)和大流量油路(5)导通的单向控制阀(6),在降噪油路(11)的另一端连接有当油依次经过两个第一单向阀后能够使油压作用在降噪油路内的油压反馈油路(12),在降噪油路(11)与油压反馈油路(12)的连通处设有当从油压反馈油路(12)进入至降噪油路(11)内的油的油压大于设定压力时且在该油压的作用下能够朝单向控制阀(6)侧移动并迫使单向控制阀(6)打开的油压驱动机构(7),所述的降噪油路(11)中部连接有当单向控制阀(6)被打开后能够使从大流量油路(5)进入至降噪油路(11)内的油排泄至油箱(2)内的卸荷油路(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双路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噪油路(11)与大流量油路(5)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一扩孔(11a),在第一扩孔(11a)的外孔口设有第一封堵结构;在降噪油路(11)与油压反馈油路(12)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二扩孔(11b),在第二扩孔(11b)的外孔口设有第二封堵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双路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控制阀(6)包括设置在第一扩孔(11a)内且直径大于降噪油路(11)内径的球形体(61),在球形体(61)和第一封堵结构之间设有能够迫使所述的球形体(61)将降噪油路(11)和第一扩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海力达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