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957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垃圾运输箱包括一活动顶盖板以及活动侧盖板,垃圾运输箱的顶面敞开进而形成一垃圾倒入口,活动顶盖板活动开合于垃圾倒入口,垃圾运输箱的侧面具有一垃圾倒出口,活动侧盖板活动开合于垃圾倒出口,垃圾运输箱的底面下间隔设有多个支撑垫,相邻两个支撑垫之间具有供提升设备抬起垃圾运输箱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克服了现有建筑垃圾运输车存在的占用空间大、轮胎磨损严重等缺陷,进而利用施工电梯高效运输建筑垃圾的同时又可以运输建造物料及施工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内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建筑垃圾的运输及处理难题应运而生。建筑垃圾运输经常所采用的方式包括塔吊吊运、电梯运输及垃圾管道运输等,其中,垃圾管道的运输适用性最强。但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垃圾管道的设计亦很复杂。尤其是建筑垃圾分类运输及建筑垃圾倾倒过程中扬尘的控制。同时,并不是所有建筑垃圾都能完全通过垃圾管道向下运输,例如:木方、模板等,这些建筑垃圾体积太大,无法顺利通过垃圾管道。对于这些个大体积建筑垃圾只能通过施工电梯进行运输。然而,如何将该类建筑垃圾倒运至施工电梯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做法可通过移动式垃圾箱进行运输,垃圾箱底部设置轮胎,但此类型建筑垃圾箱有诸多弊病,如占地大,不可叠放,轮胎极易破损等。对于超高层建筑施工来讲,施工电梯为生命线,如若因长期倒运垃圾而占用,则会严重影响到运输建造物料及施工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以克服了现有建筑垃圾运输车存在的占用空间大、轮胎磨损严重等缺陷,进而利用施工电梯高效运输建筑垃圾的同时又可以运输建造物料及施工人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垃圾运输箱包括一活动顶盖板以及一活动侧盖板,垃圾运输箱的顶面敞开进而形成一垃圾倒入口,活动顶盖板活动开合于垃圾倒入口,垃圾运输箱的侧面具有一垃圾倒出口,活动侧盖板活动开合于垃圾倒出口,垃圾运输箱的底面下间隔设有多个支撑垫,相邻两个支撑垫之间具有供提升设备抬起垃圾运输箱的空间。本技术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活动顶盖板方便建筑垃圾倒入垃圾运输箱,通过设置活动侧盖板方便建筑垃圾倒出,通过间隔设置的支撑垫方便提升设备抬起垃圾运输箱进而方便运输以及后续的垒叠。优选地,相同大小的多个垃圾运输箱上下垒叠。优选地,垃圾运输箱内间隔设有多块隔板进而形成多个垃圾收纳室。优选地,多块隔板相互平行,相邻两块隔板的间距为500mm。优选地,支撑垫为方钢板。优选地,垃圾运输箱为矩形箱体进而具有四个侧面以及一个顶面,其中三个侧面均由箱壁首尾连接进而封闭,另一个侧面敞开进而形成垃圾倒出口,活动侧盖板的侧边活动连接于箱壁敞开处的侧边,三面围合的箱壁的顶面敞开,相对于垃圾倒出口的一侧箱壁的顶边与活动顶盖板活动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的正面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应图1中活动顶盖板打开时的侧面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对应图1中活动侧盖板打开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对应图1将多个垃圾运输箱上下垒叠后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矩形的垃圾运输箱1包括一活动顶盖板2以及一活动侧盖板3,垃圾运输箱1的顶面敞开进而形成一垃圾倒入口20,活动顶盖板2活动开合于垃圾倒入口20,垃圾运输箱1的侧面具有一垃圾倒出口30,活动侧盖板3活动开合于垃圾倒出口30,垃圾运输箱1的底面下间隔设有多个支撑垫4,相邻两个支撑垫4之间具有供提升设备抬起垃圾运输箱1的空间。较为优选地,支撑垫4为方钢板。如图3,具体地,垃圾运输箱1内间隔设有多块隔板5进而形成多个垃
圾收纳室50。多块隔板5相互平行,相邻两块隔板5的间距为500mm。如图4所示,相同大小的多个垃圾运输箱1上下垒叠。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可按以下过程实施:a.结合图1至图3所示,采用矩形箱体作为垃圾运输箱1,箱体高度为600mm至700mm,进而垃圾运输箱1具有四个侧面以及一个顶面,其中三个侧面均由三块3mm厚的箱壁钢板首尾焊接进而封闭,剩下的另一个侧面敞开进而形成垃圾倒出口30,活动侧盖板3的侧边活动铰接于箱壁敞开处的侧边,进而活动侧盖板3可沿箱壁的侧边打开或闭合,三面围合的箱壁的顶面敞开,相对于垃圾倒出口30的一侧箱壁的顶边与活动顶盖板2活动铰接,进而活动顶盖板2可沿该侧箱壁的顶边打开或闭合;b.在承载建筑垃圾时,提供多个垃圾运输箱1,逐个将垃圾运输箱1的活动顶盖板2打开,装满一个垃圾运输箱1后换下一个。其中,每个垃圾运输箱1的垃圾收纳室50可分别装载不同大小的建筑垃圾,以尽量装载满;c.如图4所示,将装满的垃圾运输箱1通过小型叉车运输至施工电梯,并逐个垒叠起来,垒叠高度在3至4层箱体左右。以此,可最大限度减少施工电梯内的占用面积。其中,小型叉车可利用垃圾运输箱1底面下相邻两个支撑垫4之间所预留的空间将垃圾运输箱1抬起,待垃圾运输箱1垒叠后,小型叉车再从该空间内退出即可,十分方便。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本技术的以下特点:本申请的垃圾运输箱结构简单,装卸建筑垃圾方便,装满后还可逐个垒叠,从而尽可能不占用施工电梯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运输箱包括一活动顶盖板以及一活动侧盖板,所述垃圾运输箱的顶面敞开进而形成一垃圾倒入口,所述活动顶盖板活动开合于所述垃圾倒入口,所述垃圾运输箱的侧面具有一垃圾倒出口,所述活动侧盖板活动开合于所述垃圾倒出口,所述垃圾运输箱的底面下间隔设有多个支撑垫,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垫之间具有供提升设备抬起所述垃圾运输箱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运输箱包括一活动顶盖板以及一活动侧盖板,所述垃圾运输箱的顶面敞开进而形成一垃圾倒入口,所述活动顶盖板活动开合于所述垃圾倒入口,所述垃圾运输箱的侧面具有一垃圾倒出口,所述活动侧盖板活动开合于所述垃圾倒出口,所述垃圾运输箱的底面下间隔设有多个支撑垫,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垫之间具有供提升设备抬起所述垃圾运输箱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其特征在于,相同大小的多个所述垃圾运输箱上下垒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运输箱内间隔设有多块隔板进而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申苏亚武亓立刚裴鸿斌张保国刘鹏周洪涛张连魁杨红岩齐桂永柯子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