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然光聚集和形成自然生态型建筑区域的新型建筑,属于生态建筑
技术介绍
现有各种建筑,包括城乡的居民住宅、别墅、写字楼、商业场所、宾馆、饭店以及各地的工业建筑或设施、公共建筑、基础设施等等,占用大面积的高价值的可耕地或自然环境形态土地或其他类型国土;而且现有各种建筑,尤其是城镇和村寨区域的建筑,往往占用的是土壤条件好、水源条件好、气候条件好、自然资源富集条件好、地面较平坦、交通条件好、区位条件好等多方面的自然地理优势地域的国土,使可用于种植、养殖、繁殖或其他自然生态的土地面积被大量消耗,甚至出现可耕地不足或危机的状况。同时,现有各种建筑的建筑地表层,包括建筑遮蔽、封闭、覆盖的地表层,或还包括被建筑遮挡的部分周边地表层,转变为人工地面,使城镇、较大型村寨与工业区的居住、生活、工作、休闲等,都远离了自然生态的良好环境,也远离了生鲜、甘香、味美的食物或食材,使城镇居民的多方面生活品质大大降低。本人此前专利技术了面聚焦型结构与方法原理即面聚焦型导波体的全方位汇聚技术(专利201220001925.4或201210001418.5)和等效面聚焦型结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聚集型自然生态建筑,主要由光聚集区和生态区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聚集区由设置在建筑顶部或建筑周围的至少1个子聚集区构成,或由设置在建筑顶部的至少1个子聚集区和设置在建筑周围的至少1个子聚集区构成;所述生态区设置为应用聚集自然光的自然生态区,所述自然生态区设置为地表层自然生态区、或地下设施自然生态区、或地上设施自然生态区,或为上述3种自然生态区中的2种或3种自然生态区组合构成的组合自然生态区。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04 CN 20162000065491.一种光聚集型自然生态建筑,主要由光聚集区和生态区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聚集区由设置在建筑顶部或建筑周围的至少1个子聚集区构成,或由设置在建筑顶部的至少1个子聚集区和设置在建筑周围的至少1个子聚集区构成;所述生态区设置为应用聚集自然光的自然生态区,所述自然生态区设置为地表层自然生态区、或地下设施自然生态区、或地上设施自然生态区,或为上述3种自然生态区中的2种或3种自然生态区组合构成的组合自然生态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聚集型自然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以传输通道连通光聚集区与自然生态区,所述传输通道由至少1段反射内壁表面的导光管通道段或至少1段全内反射式光纤型传输通道段组成;所述传输通道段为反射内壁表面的导光管通道段、或全内反射式光纤型传输通道段;反射内壁表面的导光管通道段中或还设置有转向器;在自然生态区的上部或上方的传输通道的末端或传输通道段的末端、或分支传输通道段的末端设置聚集光照射或照明设备,所述聚集光照射或照明设备包括漫射器、照射器、散射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聚集型自然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聚集区的子聚集区设置至少1个光聚集装置,所述光聚集装置由至少1个汇聚器构成,所述汇聚器为面聚焦型汇聚器或等效面聚焦型汇聚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聚集型自然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层自然生态区为地表层原自然生态区、或地表层设施自然生态区、或混合式地表层设施自然生态区,或为上述3种地表层自然生态区中的2种或3种地表层自然生态区组合构成的组合地表层自然生态区;所述地表层原自然生态区为原农业型区域、或原绿化型区域、或集成功能型原自然生态区域、或为上述3种地表层原自然生态区中的2种或3种地表层原自然生态区组合构成的组合地表层原自然生态区;所述地表层设施自然生态区为设施农业型区域、或设施绿化型区域、或集成功能型设施自然生态区域,或为上述3种地表层设施自然生态区中的2种或3种地表层设施自然生态区组合构成的组合地表层设施自然生态区;所述混合式地表层设施自然生态区由地表层设施自然生态区与增设的人工光源构成;所述混合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