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素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69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元件,电路结构简单、节省布线空间,其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发光元件阳极使用相同的电信号,即第二电源信号,因此可以进一步的节省布线空间;并且,进一步的,由于第二电源信号是恒定电压信号,可以避免因频繁的充放电造成的功耗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有机发光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作为发光元件,具有自发光、高对比度、超广视角、低功率消耗等优点。现有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电路的晶体管和走线较多因此需要较大的走线空间,电路结构复杂、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像素电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元件;其中,第一晶体管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至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二晶体管由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一电源信号至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三晶体管由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来自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的阳极;第四晶体管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用于将来自驱动晶体管的电流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第五晶体管由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第六晶体管由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至发光元件的阳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像素电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之一: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元件,电路结构简单、节省布线空间,其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发光元件阳极使用相同的电信号,即第二电源信号,因此可以进一步的节省布线空间;并且,进一步的,由于第二电源信号是恒定电压信号,可以避免因频繁的充放电造成的功耗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时序图;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如图1所示,该像素电路包括:
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驱动晶体管DR-T、存储电容C以及发光元件OLED。其中第一晶体管T1由第一扫描信号S[N]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DATA至驱动晶体管DR-T的第一极;第二晶体管T2由驱动信号EM[N]控制,用于传输第一电源信号VDD至驱动晶体管DR-T的第一极;第三晶体管T3由驱动信号EM[N]控制,用于将来自驱动晶体管DR-T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第四晶体管T4由第一扫描信号S[N]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DATA至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第五晶体管T5由第二扫描信号S[N-1]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VSS至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T6由第二扫描信号S[N-1]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VSS至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结构简单、节省布线空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输入第一扫描信号S[N],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一节点N1,其第二电极输入数据信号DATA;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输入驱动信号EM[N],其第一电极输入第一电源信号VDD,其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一节点N1;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输入驱动信号EM[N],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二节点N2,其第二电极电连接至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发光元件OLED的阴极输入第二电源信号VSS;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输入第一扫描信号S[N],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三节点N3,其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二节点N2;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输入第二扫描信号S[N-1],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三节点N3,其第二电极输入第二电源信号VSS;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输入第二扫描信号S[N-1],其第一电极输入第二电源信号VSS,其第二电极电连接至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输入第一电源信号VDD,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板连接至第三节点N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以及驱动晶体管DR-T均为P型晶体管。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以及驱动晶体管DR-T均为N型晶体管。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OLED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压高于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压。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压和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压均为恒定电压信号。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与发光元件OLED阳极使用相同的电信号,即都使用第二电源信号VSS,因此可以进一步的节省布线空间;并且,进一步的,由于第二电源信号VSS是恒定电压信号,可以避免因频繁的充放电造成的功耗损失。同时,由于第二电源信号VSS分别供应给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与发光元件OLED阳极,可以进一步的节省版图面积。下面以所述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以及驱动晶体管DR-T均为P型晶体管为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请参考图2,在第一阶段Ⅰ,第二扫描信号S[N-1]为低电平,第五晶体管T5导通,第三节点N3的电位为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压,第二电源信号VSS传输至驱动晶体管DR-T的栅极,对栅极进行复位;同时第六晶体管T6
导通,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的电位为第二电源信号VSS的输入电压,第二电源信号VSS传输至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对OLED的阳极进行复位;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输入第一电源信号VDD,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板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所以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的电压为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压,第二极板的电压为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压,第一电源信号VDD和第二电源信号VSS给存储电容C充电,直至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两端的电压差Vc为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压减去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压,即为Vc=VDD-VSS。第一扫描信号S[N]和驱动信号EM[N]均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断开,由于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均断开,在第一阶段I,驱动晶体管DR-T的源极没有输入信号,驱动晶体管DR-T也断开。在第二阶段Ⅱ,第一扫描信号S[N]为低电平,第一晶体管T1、第四晶体管T4打开,数据信号DATA经过第一晶体管T1传输至第一节点N1;驱动晶体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由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一电源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由所述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来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由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由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由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由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一电源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由所述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来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由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所述数据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由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第二电源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由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输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一节点,其第二电极输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输入所述驱动信号,其第一电极输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其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输入所述驱动信号,其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二节点,其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输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所述第四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思涛李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