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浩专利>正文

视力疾病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610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视力疾病治疗仪,它涉及一种治疗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视力疾病治疗仪存在的设备较复杂或者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或者直接作用于眼底黄斑区视锥细胞,对人的眼睛有一定不良刺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电机皮带轮(22)和转轴皮带轮(13)之间由传动皮带(21)传动连接,副电动机(20)固定在连接架(14)上,曲柄(19)固定在副电动机(20)的电机轴上,激光发生器(17)设置在第一顶丝(16)和第二顶丝(18)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多种斜视的治疗,如麻痹性斜视、隐斜视、间歇性斜视、继发性斜视、微小斜视、角性斜视、手术后矫性斜视、手术后残留性斜视、眶骨折伤后眼外肌夹持后功能障碍等康复性治疗,远视、弱视及近视的矫正与治疗。(*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疗仪。
技术介绍
在视力疾病中,如近视、麻痹性斜视、隐斜视、间歇性斜视、继发性斜视、微小斜视、角性斜视、手术后矫性斜视、手术后残留性斜视、眶骨折伤后眼外肌夹持后功能障碍、远视、弱视等对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斜视、弱视和近视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已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用于治疗视力疾病的装置和仪器也越来越多的被推向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申请号为03142288.8、公开日为2005年2月16日、公开号为CN1579319A、名称为“智能型小儿弱视斜视诊断和治疗仪”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②专利号为ZL200520120630.9、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1月3日、授权公告号为CN2853025Y、名称为“多功能弱视治疗仪”的技术专利;③申请号为200610082229.X、公开日为2007年1月31日、公开号为CN1903151A、名称为“半导体激光弱视治疗仪”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虽然对视力疾病有治疗作用,第①种类型其设备较复杂,不容易普及到寻常百姓家;第②种类型视野太小,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第③种类型直接作用于眼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视力疾病治疗仪,它由底座(1)、第一支架(2)、主电动机(3)、绝缘杆(4)、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6)、第三电极(7)、第一导电环(8)、第二导电环(9)、第三导电环(10)、转轴(11)、第二支架(12)、转轴皮带轮(13)、连接架(14)、连杆(15)、第一顶丝(16)、激光发生器(17)、第二顶丝(18)、曲柄(19)、副电动机(20)、传动皮带(21)和主电机皮带轮(22)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架(12)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的中部,第一支架(2)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的一侧,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2)相互平行设置,绝缘杆(4)固定在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力疾病治疗仪,它由底座(1)、第一支架(2)、主电动机(3)、绝缘杆(4)、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6)、第三电极(7)、第一导电环(8)、第二导电环(9)、第三导电环(10)、转轴(11)、第二支架(12)、转轴皮带轮(13)、连接架(14)、连杆(15)、第一顶丝(16)、激光发生器(17)、第二顶丝(18)、曲柄(19)、副电动机(20)、传动皮带(21)和主电机皮带轮(22)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架(12)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的中部,第一支架(2)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的一侧,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2)相互平行设置,绝缘杆(4)固定在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2)之间,转轴(1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架(2)上,转轴(11)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支架(12)上,第一导电环(8)、第二导电环(9)、第三导电环(10)均固定在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2)之间的转轴(11)上,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6)、第三电极(7)均固定在绝缘杆(4)上,第一电极(5)与第一导电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浩李洪彦
申请(专利权)人:崔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