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2971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无纺布,包括中间层和分别位于中间层两侧的上表面层与下表面层,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5‑55份经过改性的竹炭纤维、15‑20份黄麻纤维、10‑15份椰壳纤维、3‑5份改性纳米叶腊石、15‑25份藻类提取物与3‑5份甲壳素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无纺布按照原有生产工艺,完全可以正常生产;绿色环保、可降解、过滤性能好,可纺性好,不滴浆,着色性能好,铺网均匀,克重正常,拉伸强度高,柔软性能好;抗菌、阻燃,防水效果好;无毒无刺激,强度无方向性,纵横向强度相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尤其涉及一种抗菌、环保、可降解、具有良好阻燃、防水效果的多功能无纺布
技术介绍
无纺布(英文名:Non Wowen),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其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在人造革、家私、化工、印刷、装饰、包装、汽车、建材服务、工况土工布以及工业过滤布吸油布、旅游用品、生活用品等行业广发应用。但目前的PP纺粘法无纺布系普遍不能降解、不符合环保要求,且功能也比较单一。目前全球性公害“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塑料地膜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用很大,但是塑料地膜不可降解,带来了“白色污染”和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地力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PP纺粘法无纺布系不能降解、不符合环保要求,且功能也比较单一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抗菌、环保、可降解、具有良好阻燃、防水效果的多功能无纺布。为了实现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无纺布,包括中间层和分别位于中间层两侧的上表面层与下表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5‑55份经过改性的竹炭纤维、15‑20份黄麻纤维、10‑15份椰壳纤维、3‑5份改性纳米叶腊石、15‑25份藻类提取物与3‑5份甲壳素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无纺布,包括中间层和分别位于中间层两侧的上表面层与下表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5-55份经过改性的竹炭纤维、15-20份黄麻纤维、10-15份椰壳纤维、3-5份改性纳米叶腊石、15-25份藻类提取物与3-5份甲壳素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按质量份数计将200份直角毛藻、120份威氏海链藻与700份酸绿球藻洗净后磨至糊化,形成浆液,在浆液中加入直角毛藻、威氏海链藻与酸绿球藻重量5-8倍的纯净水,在120-140Mpa,50-65℃下,使用二氧化碳作为溶剂进行超临界萃取,浓缩后放入冰水溶液中超声提取20-30min后过滤,收集得到滤液,向滤液中加入滤液质量0.9-1.5%的蛋白酶与1.2-1.5%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在55℃下反应1h,酶灭活,过滤浓缩后在125-145℃下煅烧后得到藻类提取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改性纳米叶腊石的制备方法为:将叶腊石粉碎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积博陈尚永陈尚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