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霖儒专利>正文

茶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2824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茶盅装置,由茶盅杯及过滤元件组成,主要指茶盅杯的上方杯口的出水弧部突设一定位部,而具有多个细目孔洞的过滤元件设有可组接于定位部的定位孔,而使过滤元件能可拆式地组接于出水弧部;据此,使茶盅杯内的茶水在倒出时可直接由过滤元件过滤,而可减化泡茶、倒茶时的操作程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茶盅装置,尤指有关将过滤元件直接设置在茶盅杯的出水弧部的

技术介绍
自古以来泡茶文化就是文人雅士款待亲友、娱人自怡的一种方式,而茶盅装置更是不可获缺的主要工具的一,如图1所示,茶盅装置主要由一茶盅杯10及一滤杯20所组成,其中,滤杯20一般是由不锈钢材质制成而可套置于茶盅杯10的杯口101,滤杯20的底端具有一滤网201,使自茶壶内的茶水经滤杯20的滤网201过滤后再流入茶盅杯10内,而要倒茶时必须先将滤杯20取出才可倒茶。承上所述的茶盅装置,其至少具有以下所述的缺失:一、操作上必须先将滤杯20套置于茶盅杯10的杯口101,才可将茶壶内的茶水倒入茶盅杯10内,而欲将茶盅杯10的茶水倒出时,又必须先取出滤杯20,因此,反复的程序动作,较为繁杂。二、滤杯20的制作程序较多、难度高,且成本较高。上述的现有茶盅装置在制作及实施上降低了茶道雅兴,因而,实有待改良及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承上所述,可知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茶盅装置存在操作程序多、构件制作不易及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改进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创作一种茶盅装置,其包含一茶盅杯及一过滤元件,而茶盅杯的上方为一杯口,且杯口的一侧具有内凹状的一出水弧部,而主要改良在于:茶盅杯的出水弧部突设一定位部,而过滤元件设有一定位孔,又定位孔能组接于定位部, 使得过滤元件能可拆式地组接于出水弧部。据此,使茶盅杯内的茶水在倒出时直接通过过滤元件过滤即可,而排除现有装置的麻琐程序,且降低过滤元件的制作难度及成本。其次,过滤元件具有一内凹弧部,且对应出水弧部,使过滤元件能服贴地组接于出水弧部,而具有较佳的过滤效果。又,过滤元件具有多个细目孔洞,其可为网片。另者,茶盅杯具有一杯体,杯体具有一内层及一外层,且内层、外层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又,茶盅杯的杯体外侧具有一握持部。再者,过滤元件由定位孔往下延伸一剖沟,使过滤元件利用剖沟由定位部移入,至定位部移到定位孔而定位。又,过滤元件在内凹弧部的两侧呈设为向上弯弧状的一对侧翼。因此,可知本技术的目的在借助过滤元件直接设在茶盅杯的出水弧部,使茶盅杯内的茶水在倒出时直接通过过滤元件过滤即可,而排除现有装置的滤杯必须置入、取出的麻琐程序,且降低过滤元件的制作难度及成本,并提高高雅的茶道文化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茶盅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平面组合结构及其部分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于实施茶水倒入茶盅杯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茶盅杯于倒出茶水时的示意图。【符号说明】(现有实施例)10....茶盅杯 101....杯口20....滤杯 201....滤网(本技术实施例)1....茶盅杯 11...杯体111....内层 112...外层113....间隔空间 12...杯口13....出水弧部 14....定位部15....握持部2....过滤元件 21....细目孔洞22....内凹弧部 23....定位孔24....剖沟 25....侧翼。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3,本技术「茶盅装置」是由一茶盅杯1及一过滤元件2所组成,其中:茶盅杯1,具有一杯体11,杯体11的上方为一杯口12,且杯口12的一侧具有出水弧部13,出水弧部13呈设为内凹状,且出水弧部13突设有一定位部14。又,杯体11具有一内层111及一外层112(如图3),且内层111、外层112之间具有一间隔空间113,使具有隔热的功能。又,杯体11的外侧具有一握持部15。过滤元件2,其可为网片而具有多个细目孔洞21,且过滤元件2具有一内凹弧部22,并对应于出水弧部13的形状,又,过滤元件2设有一定位孔23,定位孔23往下另延伸一剖沟24,使过滤元件2利用剖沟24由定位部14置入而移到定位孔23而定位,使得过滤元件2能服贴地组接于出水弧部13,且反向移出即可脱离出水弧部13。又,过滤元件2在内凹弧部22的两侧呈设为向上弯弧状的一对侧翼25。承上结构改良而实施时,过滤元件2利用定位孔23卡掣于茶盅杯1的定位部14,即可定位于出水弧部13(如图3),据此,请见图4,茶壶内的茶水先倒入茶盅杯1,的后如图5,即可在倒出时直接通过过滤元件2过滤,而不必每次要倒出茶水时均必须向上取出现有的滤杯,且在倒茶后又放回滤杯,也即,可排除现有装置的繁琐程序。又,本技术的过滤元件2可自出水弧部13取出而可冲洗,故也极为容易。再者,本技术的过滤元件2可直接由网片压制裁剪而构成,因此,在制作难度及成本可大幅降低。据上述结构组成及实施说明,可知本技术已排除前述的现有者缺失,只是改变了过滤程序而已,也即,现有者是先将茶壶内的茶水先通过滤杯过滤后再倒入茶盅杯,而本技术则是先将茶壶内的茶水直接倒入茶盅杯1,且茶盅杯1内的茶水在倒出时才直接由过滤元件2加以过滤。承此,均可达到茶水过滤的效果,但本技术另具有简化操作程序及降低成本的功能,而使泡茶文化更提升质感。综上所述,当知本技术较的现有装置,确实增加实用及进步效能,因此,已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符合新型专利要件。但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盅装置,具有一茶盅杯,该茶盅杯的上方为一杯口,该杯口的一侧具有内凹状的一出水弧部,而其特征在于:该茶盅杯的出水弧部突设一定位部,而该茶盅装置另具有一过滤元件,且该过滤元件设有一定位孔,又该定位孔能组接于该定位部,致该过滤元件能可拆式地组接于该出水弧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盅装置,具有一茶盅杯,该茶盅杯的上方为一杯口,该杯口的一侧具有内凹状的一出水弧部,而其特征在于:该茶盅杯的出水弧部突设一定位部,而该茶盅装置另具有一过滤元件,且该过滤元件设有一定位孔,又该定位孔能组接于该定位部,致该过滤元件能可拆式地组接于该出水弧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元件对应该出水弧部而具有一内凹弧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元件具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霖儒
申请(专利权)人:郭霖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