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制动式擒纵机构的振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252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1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振荡器,该振荡器包括与制动式擒纵机构协作的惯性-弹性类型的谐振器,所述制动式擒纵机构包括与擒纵轮协作的制动器。谐振器是一体式的,并且包括惯性部件和提供弹性并形成谐振器的虚拟枢转轴线的第一柔性结构,所述制动器是一体式的并且包括解锁弹簧和形成制动器的虚拟枢转轴线的第二柔性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与制动式擒纵机构配合的惯性-弹性类型的谐振器的振荡器。
技术介绍
已知制动式擒纵系统在18世纪通过提供直接冲击和低摩擦敏感性而为航海天文钟带来了高精度。然而,它们被证实特别难于调节且对震动敏感。因此,某些航海天文钟被安装在真空、砂子或甚至万向悬挂结构中以防止传递任何震动而导致脱扣(tripping),即两个而不是一个擒纵轮齿的意外通过,其很可能干扰钟表的运行。因此,由于对震动的敏感性和这种组件所需的空间,目前不可能设想在腕表中实现可靠的制动式擒纵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包括与制动式擒纵机构协作的惯性-弹性类型谐振器的振荡器来克服全部或部分上述的缺陷,所述振荡器可靠、紧凑、不会发生脱扣,且其构件关于彼此非常精确地定位。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与制动式擒纵机构协作的惯性-弹性类型谐振器的振荡器,所述制动式擒纵机构包括与擒纵轮协作的制动器(detent),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是一体式的,并且包括惯性部件和提供谐振器的弹性并形成谐振器的虚拟枢转轴线的第一柔性结构或轴承;所述制动器也是一体形成的,并且包括形成与擒纵轮配合的锁定叉钻或锁定叉瓦的本体、形成制动器的虚拟枢转轴线的第二柔性结构或轴承、以及与形成在制动器的本体的一端处的阻挡部件协作的解锁弹簧;所述惯性部件形成与擒纵轮协作的冲击叉瓦和与解锁弹簧协作的卸荷叉瓦/出瓦(discharging-pallet)。根据本专利技术有利地,因此清楚的是,振荡器包括非常少的需要安装的构件,因为它们大多是一体式构件,这也意味着各构件的元件已经关于彼此完美地定位。此外,由于柔性结构——也称为整体式铰接结构——的使用,振荡器非常紧凑,这由于免除了枢轴的使用而减小了所需的厚度并内在地导致脱扣的消除。此外,相比于使用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的振荡器,本专利技术的振荡器有利地提高了谐振器的频率而不会降低整体振荡器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振荡器足够紧凑和可靠而被认为适用于腕表。根据本专利技术其它的有利变型:–所述一体式谐振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一体的层级中,第一层级包含设置有冲击叉瓦的惯性部件且第二层级包含第一柔性结构和卸荷叉瓦;-根据第一实施例,惯性部件由环形成,所述环的外周面包含冲击叉瓦;-第一柔性结构包括经由柔性装置与通过横梁连接的两个弧形部一体化的至少一个锚定装置,所述柔性装置设置成在横梁的中央形成谐振器的所述虚拟枢转轴线;-所述柔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基部,所述基部经由至少一个柔性条带分别连接所述两个弧形部中的每一个和所述至少一个锚定装置;-根据第二实施例,惯性部件由通过杆连接的两个部段形成,其中一个部段的外周面包含冲击叉瓦;-第一柔性结构包括经由柔性装置与通过横梁连接的两个弧形部一体化的至少一个锚定装置,所述柔性装置设置成在横梁的中央形成谐振器的所述虚拟枢转轴线;-所述柔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基部,所述基部经由至少一个柔性条带分别连接所述两个弧形部中的每一个和所述至少一个锚定装置;-根据两个实施例,第一柔性结构还包括设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锚定装置相接触以限制谐振器的振幅的至少一个阻挡部件;–所述一体式制动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一体的平面中,第一平面包含具有侧面的本体,所述侧面包含锁定叉钻,第二平面包含第二柔性结构、解锁弹簧和阻挡部件;-第二柔性结构包括经由柔性装置与基部元件成一体的至少两个固定装置,所述柔性装置设置成在基部元件的中心形成所述制动器的所述虚拟枢转轴线;-第二柔性结构的柔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柔性条带;-解锁弹簧与基部元件成一体,并与阻挡部件协作以使制动器本体在谐振器的第一旋转方向上不受约束并使制动器通过与谐振器的卸荷叉瓦的接触而在谐振器的第二旋转方向上一体地移动;–所述一体式谐振器和一体式制动器形成在两个单独的板中,这两个板接合以形成一体式振荡器组件,在所述振荡器组件中,谐振器和制动器关于彼此理想地定位;-两个板的其中一个包括用于接纳擒纵轮以使得擒纵轮关于一体式振荡器组件理想地定位的轴承;-两个板的其中一个包括设置成将振荡器附连在底板上的至少两个固定装置;-振荡器还包括设置成限制制动器的运动幅度的防解锁装置;-振荡器还包括设置成即使在制动器处于锁定位置时也将第二柔性结构置于应力下的预应力装置。附图说明根据以下参考附图通过非限制性说明的方式给出的描述,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清楚地显现,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振荡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上下翻转视图;-图3是处于最大振幅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振荡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是图2的局部视图;-图5是中心在锚定装置上的图2的局部视图;-图6是中心在谐振器与制动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区域上的图2的局部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振荡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8是图7的上下翻转视图;-图9是图8的局部视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谐振器的第二实施例的视图;-图11是中心在制动器上的图9的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钟表的振荡器,即,与分配和维持系统如擒纵系统联接的谐振器。根据本专利技术,该振荡器包括与制动式擒纵机构协作的惯性-弹性类型的谐振器。该制动式擒纵机构包括与擒纵轮协作的制动器。根据本专利技术有利地,谐振器是一体式的。谐振器因此一体地包括惯性部件和第一柔性结构或轴承。后者提供谐振器的弹性并形成谐振器的虚拟枢转轴线,其避免了使用普通轴承和枢轴。然而,另一方面,谐振器的振幅局限于第一柔性结构或轴承的最大运动范围。不过,这种运动局限性使得谐振器固有地不可能脱扣,这样通过设计解决了通常对于制动器擒纵机构不利的主要问题。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动器也是一体式的。它因此一体地包括本体、第二柔性结构或轴承和与形成在制动器本体的一端处的阻挡部件协作的解锁弹簧。此组件通常很难调节,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式方案就组件的定位精度而言是有利的。制动器本体设置有与擒纵轮协作的一体式锁定叉钻或锁定叉瓦,这避免了附加冲击钉的使用以及在与制动器本体不同的平面中与擒纵轮的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柔性结构本体形成制动器的虚拟枢转轴线。与第一柔性结构一样,第二柔性结构避免了使用通常的轴承和枢轴的需要。最后,解锁弹簧与形成在制动器本体的一端处的阻挡部件协作。为了进一步提高紧凑度,惯性部件直接设置有冲击叉瓦,即,该冲击叉瓦与惯性部件成一体。此外,冲击叉瓦直接与擒纵轮协作。应理解,在惯性部件与擒纵轮之间未使用中间部件,从而比普通的制动式擒纵机构更加直接地提供冲击。最后,惯性部件还直接设置有卸荷叉瓦,即,该卸荷叉瓦也与惯性部件一体化。此外,卸荷叉瓦直接与解锁弹簧协作。与冲击叉瓦相似,因此应理解,在惯性部件与解锁弹簧之间不使用中间部件,从而使解锁相对于普通制动式擒纵系统而言更紧凑和甚至更加直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有利地,所述一体式谐振器以第一和第二一体的层级形成且一体式制动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一体的平面中,第一和第二层级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平面共面或偏离。应理解,得到的组件的厚度相对于使用与普通制动式擒纵系统协作的普通游丝摆轮谐振器的振荡器而言可大幅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有利地,因此应理解,所述一体式谐振器和一体式制动器可形成为两个单独的板片或晶圆(wafer),其接合而形成一体式振荡器组件,谐振器和制动器在其中关于彼此理想地定位。这提供了一体地安装在钟表机芯中而不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荡器(1,101),包括与制动式擒纵机构协作的惯性‑弹性类型的谐振器(5,105),所述制动式擒纵机构包括与擒纵轮(9,109)协作的制动器(7,107),所述振荡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5,105)是一体式的,并且包括惯性部件(11,111)和提供弹性并形成所述谐振器的虚拟枢转轴线(A1,A3)的第一柔性结构(13,113);所述制动器(7,107)是一体式的,并且包括形成与所述擒纵轮(9,109)协作的锁定叉钻(34,134)的本体(33,133)、形成所述制动器的虚拟枢转轴线(A2,A4)的第二柔性结构(35,135)、以及与形成在所述制动器(7,107)的所述本体(33,133)的一端处的阻挡部件(36,136)协作的解锁弹簧(37,137);所述惯性部件(11,111)形成与所述擒纵轮(9,109)协作的冲击叉瓦(12,112)和与所述解锁弹簧(37,137)协作的卸荷叉瓦(14,114)。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20 EP 15155874.91.一种振荡器(1,101),包括与制动式擒纵机构协作的惯性-弹性类型的谐振器(5,105),所述制动式擒纵机构包括与擒纵轮(9,109)协作的制动器(7,107),所述振荡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5,105)是一体式的,并且包括惯性部件(11,111)和提供弹性并形成所述谐振器的虚拟枢转轴线(A1,A3)的第一柔性结构(13,113);所述制动器(7,107)是一体式的,并且包括形成与所述擒纵轮(9,109)协作的锁定叉钻(34,134)的本体(33,133)、形成所述制动器的虚拟枢转轴线(A2,A4)的第二柔性结构(35,135)、以及与形成在所述制动器(7,107)的所述本体(33,133)的一端处的阻挡部件(36,136)协作的解锁弹簧(37,137);所述惯性部件(11,111)形成与所述擒纵轮(9,109)协作的冲击叉瓦(12,112)和与所述解锁弹簧(37,137)协作的卸荷叉瓦(14,1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1,101),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5,105)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一体的层级中,所述第一层级包含设置有所述冲击叉瓦(12,112)的惯性部件(11,111),所述第二层级包含所述第一柔性结构(13,113)和所述卸荷叉瓦(14,1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1,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部件(11,111)由环形成,所述环的外周面包含所述冲击叉瓦(12,1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荡器(1,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结构(13,113)包括至少一个锚定装置(16,116,116’),所述锚定装置经由柔性装置(15,115)与通过横梁(19,119)连接的两个弧形部(17,18,117,118)成一体,所述柔性装置设置为在所述横梁(19,119)的中央处形成所述谐振器(5,105)的虚拟枢转轴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荡器(1,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结构(13,113)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部件(26,27,126,126’,127,127’),所述阻挡部件设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锚定装置相接触以限制所述谐振器(5,105)的振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荡器(1,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结构(13,113)的所述柔性装置(15,115)包括至少一个基部(20,20’,120,120’),所述基部经由至少一个柔性条带(21,21’,22,22’,23,23’,24,24’,121,121’,122,122’,123,123’,124,124’)分别连接所述两个弧形部(17,18,117,118)中的每一个和所述至少一个锚定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荡器(1,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结构(13,113)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部件(26,27,126,126’,127,127’),所述阻挡部件设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锚定装置相接触以限制所述谐振器(5,105)的振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1,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部件(11,111)由通过杆(110)连接的两个部段(108,108’)形成,所述两个部段(108,108’)中的一个的外周面包含所述冲击叉瓦(12,11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荡器(1,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结构(13,113)包括至少一个锚定装置(16,116,116’),所述锚定装置经由柔性装置(15,115)与通过横梁(19,119)连接的两个弧形部(17,18,117,118)成一体,所述柔性装置设置为在所述横梁(19,119)的中央处形成所述谐振器(5,105)的虚拟枢转轴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卡森
申请(专利权)人:尼瓦洛克斯法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