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维鑫专利>正文

自动蒸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749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30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自动蒸饭煲,它包括盖子和外壳,所述盖子的下部为筒体结构,在所述外壳内放置有一个内锅,所述内锅的上部设于盖子的内侧,在内锅的上沿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盖子的内壁贴紧密封;在所述内锅的底部与外壳内侧底面之间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控制端设于外壳的侧壁上;在所述盖子的内侧还可拆卸式连接有一个蒸锅,所述蒸锅的底部悬空在内锅的空腔中,在所述蒸锅上还设有漏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更加简化,密封性较好,既保障了米饭的质量,也有利于减少蒸饭的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特别是能够满足内锅锅体在上下升降时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电设备,尤其是一种自动蒸饭煲,属于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电饭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是人们做饭的重要帮手。现目前的电饭煲在煮饭时,是将米和水混合在一起,先加热水,通过水和米之间的热传导使得米被煮熟,然后将水加热后变为蒸汽排出,最终得到松软合适的米饭。但是,这种方式煮熟的米饭,存在口感较差的缺陷,原因就在于它是将米浸泡在水中,由于米被浸泡后容易发胀,从而导致口感较差。为解决传统电饭煲煮的米饭口感较差的问题,申请人提供了公开号为CN201987285U的一种“全自动蒸饭煲”,它是将蒸饭煲分为上煲体、下煲体和面盖三个部分,在下煲体内放置盛水锅,在上煲体内安装升降机构,煮饭时在上煲体上放置蒸锅,通过升降机构来实现水和米的分离,利用水蒸气的高温来蒸熟米饭,这样得到的米饭相对于浸泡后煮熟的米饭而言,更加松软,口感也更好。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申请人在生产和使用中发现,原有的设计存在一些制造难度,并且使用也不是很方便,例如:原有的设计必须采用三层式的外壳结构,即上煲体、下煲体和面盖,这种结构在生产时很难保证每层之间的密封性,特别是时间使用久了后难免会有漏气的情况发生,而且三层的结构形式在制造时对工艺要求也较高,容易造成不匹配;同时,由于上煲体和下煲体是分离式结构,因此它们各自的夹层空间都相对较小,
在安装升降机构以及布线时,操作难度较大,这样进一步的导致了生产工艺增大,生产成本增加,并且也不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因此限制了产品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蒸饭煲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进一步还解决了蒸饭煲在工作过程中的气密性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控简便,并且具有较好密封性的一种自动蒸饭煲。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自动蒸饭煲,包括盖子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的下部为筒体结构,在所述外壳内放置有一个内锅,所述内锅的上部设于盖子的内侧,在内锅的上沿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盖子的内壁贴紧密封;在所述内锅的底部与外壳内侧底面之间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控制端设于外壳的侧壁上;在所述盖子的内侧还可拆卸式连接有一个蒸锅,所述蒸锅的底部悬空在内锅的空腔中,在所述蒸锅上还设有漏水孔。本技术中的升降装置采用现有的升降机构即可,例如电机驱动的升降杆结构,或又如液压带动的小型升降装置等,这些都是市场上现有并可以购买到的配件设备,因此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本案中不另作详细介绍,凡是能够起到升降作用并具有小型化特征的装置,都是可以应用在本案的蒸饭器中的。同时,这里对盖子进行了优化,目的是在不取下盖子的情况下,也可以取出米饭,这样就避免了打开盖子时大量的水蒸气涌出,并且还能起到保温的效果,操作当然也更加简便。优化地,所述的密封圈套在内锅的外沿上,所述密封圈与盖子内壁滑动
连接。当盖上盖子时,密封圈的上端和外侧均与盖子内壁贴紧密封,并且当内锅下降时,密封圈将随着内锅一起下降,并在下降过程中保持密封效果,从而达到保持气密性的目的。优化地,在所述盖子内侧还安装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呈圆筒形状,所述密封圈安装在内锅的上端内侧并与隔板密封连接。这里通过安装隔板来进一步的提升密封效果,同时安装也很方便,在制作时隔板和盖子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优化地,所述密封圈固定在盖子的内壁上端,所述密封圈与内锅的外沿贴紧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更加简化:本技术的蒸饭煲改变了在蒸饭时内锅和蒸锅的工作方式,将原有的蒸锅升降的方式变为了内锅升降,这样不仅可以保持蒸锅的位置不动,同时在安装相应的升降设备时更加方便,不需再在内锅或外锅的侧壁上开孔来安装设备,极大的降低了工艺难度,整体结构更加简化,在生产安装时也更加简便。2、操控也更加简便:本技术的蒸饭煲在工作时只需要控制内锅升降即可,其他部件无需动作,因此操控的难度也降低。3、密封性较好:本技术的蒸饭煲特别考虑了盖子与内锅之间的密封性,并通过密封圈的位置结构来适应不同状态下的内锅位置,这样可以时刻保持内锅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解决了可能存在的漏气问题,这样既保障了米饭的质量,也有利于减少蒸饭的时间,还提高了锅体在上下升降时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蒸饭煲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蒸饭煲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子,2-外壳,3-内锅,4-升降装置,5-密封圈,6-隔板,7-蒸锅,8-漏水孔,9-取饭孔,10-取饭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自动蒸饭煲,包括盖子1和外壳2,这里的外壳2采用了现有电饭煲相类似的结构和形状,即外壳2为筒体结构,在外壳2内安装有电发热丝,盖子1盖在外壳2上,此为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改进在于,所述盖子1的下部为筒体结构,在所述外壳2内放置有一个内锅3,所述内锅3的上部设于盖子1的内侧,在内锅3的上沿安装有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与盖子1的内壁贴紧密封;在所述内锅3的底部与外壳2内侧底面之间安装有升降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4的控制端设于外壳2的侧壁上;本技术中,所述的升降装置4可以采用现有的升降设备,如电机驱动的升降杆,或液压推动的升降器等,当按动控制按钮时,升降装置4可以上升或下降,由于内锅3是直接放置在升降装置4上方的,因此内锅3也将同步的升高或下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考虑到升降装置4在安装过程中的操作难度,因此将其限定安装在内锅3的底部,这样相对于安装在侧面等情况而言,从制作工艺以及装配难度上都大幅降低。在所述盖子1的内侧还可拆卸式连接有一个蒸锅7,所述蒸锅7的底部悬空在内锅3的空腔中,在所述蒸锅7上还设有漏水孔8。本技术中,蒸锅7的作用在于盛放米,为了便于拿取,在所述盖子1中部对应于蒸锅7的位置还设有一个取饭孔9,所述
取饭孔9的直径与蒸锅7直径相匹配,在所述取饭孔9上安装有取饭盖10,所述取饭盖10与盖子1密封连接。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蒸锅完全取下,本技术将所述盖子1与外壳2设计为可拆卸式连接。参见图2,在所述盖子1内侧还安装有隔板6,所述的隔板6呈圆筒形状,所述密封圈5安装在内锅3的上端内侧并与隔板6密封连接。根据使用需求,还可以将所述密封圈5固定在盖子1的内壁上端,所述密封圈5与内锅3的外沿贴紧密封。工作原理:蒸饭时,先将生米装入蒸锅7内,在内锅3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将蒸锅7连接在盖子1上,再将盖子1与外壳2盖好,此时内锅3与盖子1通过密封圈5密封,达到密封的效果,而内锅3的顶部与盖子1内侧顶部接触并通过密封圈5密封,此时内锅3的顶部要高于外壳2的上沿。启动外壳2上的电源开关,内锅3中的水被加热,当水被加热后,内锅3将在升降装置4的带动下下降,此时由于盖子1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蒸锅7的位置也是固定不变的,当内锅3下降到设定的位置时,蒸锅7中的米就与内锅3中的水分离,此时内锅3的上沿与外壳2的上沿基本持平;这个过程中密封圈5与内锅3以及盖子1是保持密封状态的,内锅3上下伸降的时候,靠内锅3上沿的密封圈5和盖子1侧壁紧挨密封。当水被加热变为蒸汽后,由于温度更高,因此蒸汽将生米蒸熟,最终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自动蒸饭煲,包括盖子(1)和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1)的下部为筒体结构,在所述外壳(2)内放置有一个内锅(3),所述内锅(3)的上部设于盖子(1)的内侧,在内锅(3)的上沿安装有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与盖子(1)的内壁贴紧密封;在所述内锅(3)的底部与外壳(2)内侧底面之间安装有升降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4)的控制端设于外壳(2)的侧壁上;在所述盖子(1)的内侧还可拆卸式连接有一个蒸锅(7),所述蒸锅(7)的底部悬空在内锅(3)的空腔中,在所述蒸锅(7)上还设有漏水孔(8)。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蒸饭煲,包括盖子(1)和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1)的下部为筒体结构,在所述外壳(2)内放置有一个内锅(3),所述内锅(3)的上部设于盖子(1)的内侧,在内锅(3)的上沿安装有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与盖子(1)的内壁贴紧密封;在所述内锅(3)的底部与外壳(2)内侧底面之间安装有升降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4)的控制端设于外壳(2)的侧壁上;在所述盖子(1)的内侧还可拆卸式连接有一个蒸锅(7),所述蒸锅(7)的底部悬空在内锅(3)的空腔中,在所述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维鑫
申请(专利权)人:熊维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