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医疗用线具有主线材部和固定在主线材部上的副线材部,主线材部配置在医疗用线的长度方向范围内,医疗用线具有径向截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区域和具有比第一区域大的径向截面积的第二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线,更详细地讲,涉及能够适当地应用于具有软性的插入部的处置器械的医疗用线和具有该医疗用线的医疗设备。本申请根据2014年1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14398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技术介绍
以往,广泛使用在长条的插入部的前端具有用于进行观察和处置的末端执行器的医疗设备。在这种医疗设备中,为了使插入部弯曲或者驱动末端执行器,有时向前端侧传递驱动力。作为用于传递驱动力的传递部件,一般采用由金属制的线材(素線)形成的单线或绞合线的线。例如,在医疗设备是贯穿插入到内窥镜的通道中进行使用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的情况下,由于内窥镜的插入部在体内蛇行,所以,医疗设备的插入部以能够贯穿插入到蛇行的通道内的方式构成为具有挠性的所谓的软性的插入部。传递部件贯穿插入到医疗设备的插入部中,但是,当插入部弯曲时,传递部件与插入部的内壁、贯穿插入到插入部内且贯穿插入有传递部件的传递部件用外皮的内壁等接触,在接触的部件之间产生摩擦。由于该摩擦,作用于传递部件的前端部的力小于在基端侧施加的力,产生未充分传递期望的驱动力这样的现象。与该问题相关联,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通过焊接等接合刚性不同的两种线而得到的线。通过配置成刚性更高的线到达基端侧,能够施加将由于摩擦而引起的衰减估计在内的较大的力,能够使前端侧产生期望的驱动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0807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优良,但是残留以下课题。即,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长度方向上并列两种线并通过焊接等进行接合,所以,应力容易集中于接合部位。其结果,即使线自身的刚性充分,有时线也会在接合部位处断裂。鉴于上述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具有软性的插入部的医疗设备中也能够在前端侧适当产生期望的驱动力的医疗用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软性的插入部且能够适当地驱动前端侧的机构的医疗设备。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医疗用线具有主线材部和固定在所述主线材部上的副线材部,其中,所述主线材部配置在所述医疗用线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所述医疗用线具有径向截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区域和具有比所述第一区域大的径向截面积的第二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医疗用线中,也可以是,所述副线材部仅设置在所述医疗用线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医疗用线中,也可以是,所述医疗用线还具有锥部,该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界部,该锥部的径向的尺寸随着接近所述第一区域而逐渐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在第一方式的医疗用线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医疗用线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医疗设备具有:具有挠性的长条的插入部;处置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上,具有末端执行器;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用于对所述处置部进行操作;以及上述方式的医疗用线,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处置部连接,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操作部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在第五方式的医疗设备中,也可以是,能够从所述操作部使所述第二区域产生的张力的最大值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断裂强度、且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断裂强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在第五方式的医疗设备中,也可以是,所述医疗设备
还具有线外皮,该线外皮贯穿插入到所述插入部中,供所述医疗用线贯穿插入,所述线外皮具有直径比其他部位小的小径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式,在第五方式的医疗设备中,也可以是,所述处置部具有安装在所述插入部上的硬质的支撑部件,所述医疗用线被配置成所述第一区域始终位于所述支撑部件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式,在第五方式的医疗设备中,也可以是,所述处置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插入部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式的医疗设备具有:具有挠性的长条的插入部;处置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上,具有安装在所述插入部上的硬质的支撑部件和末端执行器;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用于对所述处置部进行操作;以及上述第四方式的医疗用线,所述第一区域穿过形成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槽而与所述处置部连接,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操作部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即使应用于具有软性的插入部的医疗设备,也能够在前端侧适当产生期望的驱动力。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医疗设备,具有软性的插入部,并且能够适当地驱动前端侧的机构。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线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线的变形例中的锥部的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线的变形例中的锥部的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线的侧视图。图7是图6的III-III线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图6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的医疗设备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相对于医疗设备的连接方式的第一例的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相对于医疗设备的连接方式的第二例的图。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相对于医疗设备的连接方式的第二例的图。图1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相对于医疗设备的连接方式的第三例的图。图14是示出第三例的其他方式的图。图1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相对于医疗设备的连接方式的第四例的图。图16是示出第四例中的处置部的其他例子的图。图17是示出第四例中的处置部的其他例子的图。图18是示出在第四例中、医疗用线与弯曲部连接的例子的图。图19是示出第四例所使用的医疗用线的变形例的图。图20是示出配置有图19所示的变形例的医疗用线的支撑部件的剖视图。图21是示出配置有图19所示的变形例的医疗用线的支撑部件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22是示出能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的医疗用机械手的整体结构的例子的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的变形例中的第二区域的剖视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的变形例中的第二区域的剖视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的变形例中的第二区域的剖视图。图2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线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线1的侧视图。医疗用线1具有配置在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的主线材部10和安装在主线材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的副线材部20。图2是图1的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副线材部20设置成从主线材部10的一个端部10a起在规定长度范围内覆盖主线材部的外周面。在以后的说明中,将一个端部10a称为基端部10a,将未设置副线材部的相反侧的端部10b称为前端部10b。如图3所示,副线材部20具有多个单位线材20a。多个单位线材20a在主线材
部10的周方向上并列配置,通过绞合多个单位线材20a,形成副线材部20。例如,通过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去除在主线材的周围绞合多个绞线而形成的线的绞线,能够得到这种结构。主线材部10和单位线材20a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构成主线材部10的线材和单位线材20a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绞合线,但是,在本申请的示意图中,均表示为单线。副线材部20通过锡焊、钎焊、激光焊接等与主线材部10接合,以相对于主线材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用线,其具有主线材部和固定在所述主线材部上的副线材部,其中,所述主线材部配置在所述医疗用线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所述医疗用线具有径向截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区域和具有比所述第一区域大的径向截面积的第二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1.29 JP 2014-0143981.一种医疗用线,其具有主线材部和固定在所述主线材部上的副线材部,其中,所述主线材部配置在所述医疗用线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所述医疗用线具有径向截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区域和具有比所述第一区域大的径向截面积的第二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线,其中,所述副线材部仅设置在所述医疗用线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线,其中,所述医疗用线还具有锥部,该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界部,该锥部的径向的尺寸随着接近所述第一区域而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线,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设置在所述医疗用线的长度方向两端部。5.一种医疗设备,其具有:具有挠性的长条的插入部;处置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上,具有末端执行器;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用于对所述处置部进行操作;以及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疗用线,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纪明,岸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