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半透膜的气测录井用脱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9798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20:56
一种基于半透膜的气测录井用脱气器属油气勘探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和传动装置,壳体包括外壳和隔板,外壳前端开口以便钻井液进入,在外壳半径最大处后缘开有对称的排液口,外壳由隔板分为前腔和后腔;位于前腔内的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由空心轴和3个螺旋叶片构成,螺旋叶片内部中空,与空心轴中集气室连通,螺旋叶片前后表面密布嵌膜结构,嵌膜结构由正六边形环状凸台内镶嵌半透膜构成;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与转轴固接,转轴另一端经联轴器与减速电机连接,转轴内部的气道经套筒与载气进气管和样气出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显著提高油气分离效率、气测录井精度和准确性,且工作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油气勘探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半透膜的气测录井用脱气器
技术介绍
1、目前油气分离主要依靠电动脱气器或气动脱气器来实现,这种脱气方式受钻井液温度、液面高度和黏度的影响较大,面临着所获油气定量信息少、油气解释与评价的准确性低的技术瓶颈。半透膜对烃类组分具有一定的分离选择性,能对油气进行分离得到气态和常温呈液态的烃类组分,相对于电动或气动脱气器具有受影响因素少、能定量评价油气含量的优点。2、钻井液具有高温、高压、携带泥沙的特点,这些因素都会对半透膜造成一定的破坏,降低脱气器的使用寿命。3、气测录井作业使用的脱气器是气体采集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气体采集与分析的效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脱气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响应时间短、受钻井液影响小的脱气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半透膜气液分离技术的能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脱气器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半透膜的气测录井用脱气器由壳体B、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C、转轴2、套筒3、联轴器4、电机5、导线Ⅰ6、导线Ⅱ7、气体导管Ⅰ8、气体导管Ⅱ9、电机座10、套筒座12、轴承13组成,其中锥形螺旋油气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半透膜的气测录井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由壳体(B)、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C)、转轴(2)、套筒(3)、联轴器(4)、电机(5)、导线Ⅰ(6)、导线Ⅱ(7)、气体导管Ⅰ(8)、气体导管Ⅱ(9)、电机座(10)、套筒座(12)、轴承(13)组成,其中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C)、转轴(2)、联轴器(4)、电机(5)自左至右顺序排列,其中转轴(2)左端经螺钉Ⅰ(27)和螺钉Ⅱ(32)与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C)的空心轴(22)的右端固接;联轴器(4)左端与转轴(2)右端固接,联轴器(4)右端与电机(5)的输出轴固接;导线Ⅰ(6)和导线Ⅱ(7)与电机(5)连接;轴承(13)外圈与壳体(B)中隔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半透膜的气测录井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由壳体(B)、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C)、转轴(2)、套筒(3)、联轴器(4)、电机(5)、导线Ⅰ(6)、导线Ⅱ(7)、气体导管Ⅰ(8)、气体导管Ⅱ(9)、电机座(10)、套筒座(12)、轴承(13)组成,其中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C)、转轴(2)、联轴器(4)、电机(5)自左至右顺序排列,其中转轴(2)左端经螺钉Ⅰ(27)和螺钉Ⅱ(32)与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C)的空心轴(22)的右端固接;联轴器(4)左端与转轴(2)右端固接,联轴器(4)右端与电机(5)的输出轴固接;导线Ⅰ(6)和导线Ⅱ(7)与电机(5)连接;轴承(13)外圈与壳体(B)中隔板(16)的轴承座(19)过盈配合,轴承(13)內圈与转轴(2)前部过盈配合;套筒(3)套在转轴(2)上并可相对旋转,且套筒(3)上所设载气入口(29)一端与转轴(2)内所设进气道(28)连通,载气入口(29)另一端与气体导管Ⅰ(8)连接;套筒(3)上所设样气出口(30)一端与转轴(2)内所设出气道(31)连通,样气出口(30)另一端与气体导管Ⅱ(9)连接;转轴(2)内平行于中心线分别设有进气道(28)和出气道(31);出气道(31)左端与转轴(2)左端面平齐;进气道(28)左端深入锥形螺旋油气分离器(C)中集气室(26)的2/3处;电机(5)固定于电机座(10),电机座(10)下部与壳体(B)中外壳(14)内壁固接;套筒(3)固定于套筒座(12),套筒座(12)下部与壳体(B)中隔板(16)的内壁固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半透膜的气测录井用脱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B)由外壳(14)、隔板(16)、管线入口(17)、钻井液入口(20)、排液口Ⅰ(15)和排液口Ⅱ(18)组成,其中钻井液入口(20)位于外壳(14)左端,管线入口(17)位于外壳(14)右端,排液口Ⅰ(15)和排液口Ⅱ(18)的尺寸为40mmx10mm,对称设于外壳(14)的e处后缘8mm;外壳(14)为回转体,厚度为4mm-6mm,钻井液入口(20)直径为40mm,外壳(14)b处回转半径为50mm、c处回转半径为104mm、d处回转半径为114mm、e处回转半径为115mm、f处回转半径为72mm;隔板(16)顶端(i)处设有轴承座(19),外壳(14)由隔板(16)分为前腔(1)和后腔(11);外壳(14)的外围轮廓曲线由a-b段曲线、b-c段曲线、c-d段曲线、d-e段曲线、e-h段曲线、h-f段曲线、f-g段曲线构成,外壳(14)曲面由外围轮廓曲线沿X轴旋转一周所得,外壳(14)的厚度为3mm-5mm;隔板(16)曲面由h-i段曲线沿X轴旋转一周所得,隔板(16)的厚度为3mm-5mm,其中:a-b段曲线方程为:y=-0.01x2+0.71x+42.43-6.76≤x≤11.97]]>b-c段曲线方程为:y=2.94e-6x3+0.58x+42.6911.97≤x≤145.55]]>c-d段曲线方程为:y=3.84e-7x3+0.51x+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友宏常志勇吕建华刘宝昌翁小辉郭威高科邓孙华马云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