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志成专利>正文

双向诊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949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双向诊疗装置,包含一电子振荡发生器,一外壳体,可插于该外壳体的一电极组,该电极组一端呈一导电棒及一导电体,该电极设磁铁,该导电体塞入耳杂,而该电极触及于手掌或脚底穴道感应反射区及任何可能治疗点形成一导电通路。并由于该电子振荡发生器输出的电流转化成磁波,导至该电极上,产生一振荡电磁波,作类似灸的同时刺激耳杂及手掌或脚底形成可诊断出欲病双的器官,再加以治疗的双向加强治疗作用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医疗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以电磁同时刺激双手或脚及耳朵上的有关穴道,来诊测病源所在,并进行治疗的装置。根据中医理论针灸刺激人体各部位上的穴位,治疗各种疾病已被普遍使用,但常因针灸经多人使用而感染疾病,实令人惧怕,且因各人体质不同,会导致对针灸之排斥,而发生晕针现象。因此,以电流产生电压来刺激人体不同穴位产生电疗作用的仪器,便应运而生,然而,习用电疗仪器的体积庞大及成本昂贵,仅适应于医院使用,而无法达到自我保健作用。对此,有识人士便设计出随身携带型之电子针灸器,然而,一般习用电子针灸器同样是以电流产生电压来刺激人体穴位产生治疗作用,且仅可单一在手掌之穴道或脚底穴道或耳朵穴道作类似针灸之治疗作用,同时,习用电子针灸器仅在人体器官已知发生变病时,才用来治疗,实属亡羊补牢之作法,确非为自我保健之诊治。本专利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在手掌穴道或脚底穴道及耳朵穴道作类似针灸的双向治疗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电流产生电磁场,诊断出欲病变之器官,再加以治疗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包含一电子振荡发生器具有一电源,再经一电源切换开关,及一显示内部是可否正常运用的发光二极管,并经若干只电阻、可变电阻、电容及一晶体三极管组成的振荡器,由隔离变压器将电压经该电子振荡发生器产生一振荡之电流,并由其二个输出端输出;一外壳体其内装设该电子振荡发生器,而顶端面设有插孔与插孔座,该插孔与上述之二输出端连接;一电极组一端为电极插头,可插于该电子振荡发生器上的上述插孔中,另一端分成一导电棒及一导电体,分别与上述的二输出端连接,而该导电棒前端是一由导电磁材料制成的电极,该电极后连设若干块磁铁,藉由该等磁铁将该二输出端中的一个输出端输出之电流转化成磁波,并传导至该电极上;利用上述的元件组成本专利技术,由于该电极组的导电体塞入耳朵,而将导电棒的电极触及于手掌或脚底的穴道感应反射区中,形成一导电通路,并利用该电子振荡发生器及该磁铁产生一振荡电磁波,作类似针灸的同时刺激耳朵及手掌或脚底形成诊疗出欲病变的器官,并再加以治疗,达到双向加强治疗作用效果。上述的本专利技术中的电子振荡发生器的电源供给可由电池直接产生电源或藉由变压器将交流电改变成直流电经插孔座产生电源;上述之导电体是由可导电的导电胶制成的且呈耳廓形;而该外壳体上方还设计一液晶数字显字板,在该显字板上具有计算时间的第一显示区、显示电磁波大小的第二显示区及显示电量多少的第三显示区,在该显字板下方设有若干个按钮,分别有电源切换开关、可重新预定时间计算计时器的启动钮、二个相对按键与一可变电阻连接,以改变可变电阻的电阻系数,进而可改变振荡的电流大小,以调整电磁波大小,在该按键一侧设有启动记忆的记忆钮,以及可切换不同已输入记忆的选择钮、可切换诊断或治疗的切换钮,且下方还设有发音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其利用电子振荡发生器及磁铁,藉由该磁铁将该输出端输出的电流转化成磁波,导至该电极上;产生一振荡电磁波,作类似针灸的同时刺激耳朵及手掌或脚底,形成可诊疗出欲病变的器官,并再加以治疗,这样,明显加强治疗作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附图简单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手背穴道感应反射区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是左、右脚底穴道感应反射区示意图。图4是人体经络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外观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磁波产生流程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过程图。下面,我们根据图1~图9,本专利技术主要包含一电子振荡发生器10利用电池B1产生电源或藉由变压器将交流电改变成直流电经插孔座A1产生电源,再经一电源切换开关S1,及一发光二极管L1以显示内部可否正常运用,并经由电阻R1、R2、可变电阻R3、R4、电容C1、C2、C3、C4及一三极管V1(例如9013型)与变压器T1,将电压经该电子振荡发生器10产生一振荡的电流,由二输出端X1、X2输出;图6中,电阻R1接在三极管V1的集电极回路中,而电阻R2与变阻器R3相串联,它们对三极管V1给出偏置电流,电容C1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相串联、电容C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中间抽头和经电容C2接地,电容C3的一端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而另一端接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之一端接输出端X2,而另一端经变阻器R4、电容C4接输出端X1。一外壳体20其内装设该电子振荡发生器10,顶端面设有插孔21与插孔座A1,该插孔21与输出端X1、X2连接,该外壳体20上方可设计一具有定计时作用之一LED数字显字板50(如图7所示),在该显字板50具有计算时间的第一显示区51与显示电磁波大小的第二显示区52,以及电量多寡的第三显示区53,在该显字板50下方设有若干个按钮,分别有电源切换开关S1、可重新预定时间(5分钟)计算计时器的启动钮22、二个相对按键23、23’与可变电阻R3连接,以改变可变电阻R3的电阻系数,进而可改变振荡的电流大小,以调整电磁波大小,在该按键23、23’一侧设有启动记忆的记忆钮24,以及可切换不同已输入记忆的选择钮25、25’、可切换诊断或治疗之切换钮26,而下方亦设发音孔27,(上述各按键钮的电路图未绘出)。一电极组30一端为电极插头31,可插于该电子振荡发生器10的插孔21中,另一端分成一导电棒32及一导电体33,分别与输出端X1、X2连接,而该导电棒32前端为一导电磁材料制成的电极34,该电极34后连设三块磁铁35,藉由该磁铁35将输出端X1输出的电流转化成磁波,导至该电极34上,该导电体33由导电胶制成呈耳廓形。当使用本专利技术时,须将该电极组30中呈耳廓形的导电体33塞入耳朵,而将导电棒32的电极34触用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穴道感应反射区40中,由于人体如图4所示中,在耳朵与手掌、耳朵与脚底间各有一条经络线41、42形成一条导电的通路,当按压开关S1启动本专利技术装置时,并将切换钮26切换成诊断,使内部如图8所示中由该电子振荡发生器10将电源产生一振荡电流,再经磁铁35产生电磁波,且在中医理论中,当人体各种脏器和器官在耳朵、手上均有相对应的穴道感应反射区40(如图1所示的具有坐骨神经穴43、感冒穴44等各种穴点),人体出现欲病变时,在耳朵、手上相对应的穴道感应反射区40均会产生阳性反应,其循环磁场也发生改变的原理,因此经磁铁35产生电磁波时,而该导电棒32的电极34触及于病变的穴道感应反射区40时,会产生酸痛感,即可得知相对应的器官具有病变,再将切换钮26换成冶疗,并可按按键23、23’以改变可变电阻R3的电阻系数(一小格代表一单位,由右而左为渐强),进而加强或减弱振荡的电流强度,相对使电磁波加强或减弱(以个人的体质改变),并可按记忆钮24及选择钮25(第二个人可按选择按钮25’以记忆不同电磁波强弱),以由该穴道感应反射区40治疗,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系将该电极组30的导电体33塞入耳朵,而将导电棒32的电极34触及于手掌或脚底的该穴道感应反射区40中,利用电磁波作类似针灸的双向治疗作用,具有加强效果,当一个治疗过程约设定5分钟,倒计数至0位置为一疗程,该发音孔27发出声响,再进入第二个冶疗,其过程亦约设定5分钟为一疗程,若在疗程中有暂停事件发生,可使启动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诊疗装置,其主要包含:一电子振荡发生器(10)具有一电源,再经一电源切换开关(S1),及一发光二极管(L1),并经由数个电阻(R1)、R2、可变电阻(R3)、(R4)、电容(C1)、(C2)、(C3)、(C4)及一电晶体三极管( V1)与变压器(T1),电源经该电子振荡发生器(10)产生一振荡之电流,于二输出端(X1)、(X2)输出;一外壳体(20):其内装设该电子振荡发生器(10),而顶端面设有插孔(21)与插孔座(A1),该插孔(21)与该输出端(X1)、( X2)连接;一电极组(30):一端为电极插头(31)可插于该电子振荡发生器(10)的插孔(21)中,另一端分成一导电棒(32)及一导电体(33),分别与该输出端(X1)、(X2)连接,而该导电棒(32)前端为一导电磁材料制成的电极(34 ),该电极(34)后连设数个磁铁(35),藉由该磁铁(35)将该输出端(X1)输出的电流转化成磁波,导至该电极(3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志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