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有军专利>正文

肠瘘治疗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9090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5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肠瘘治疗罩,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为了克服目前普通引流管或造瘘袋用于肠瘘患者存在的引流效果差、排出物不能得到有效清除的不足,在倒碗状的罩体上有冲洗管、进气管(或进气孔)和吸引管通向罩内,吸引管的管腔在罩底部与罩内空间相通,腹带经过罩体顶部围绕罩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一种兼具进液通道、进气通道和负压通道的罩形装置,将罩屏障作用、液体冲洗作用、气流推动作用和负压吸引作用集于一体,可避免患者身体和衣物床单受到肠内容物的污染,促进瘘周围炎症消退和组织生长,缩短瘘的愈合时间,消除外瘘口周围皮肤红肿、疼痛、溃烂等症状,不易发生堵塞。本发明专利技术也可用于分泌物较多的急慢性感染创面或伤口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肠瘘治疗罩,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肠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而处理起来又相当棘手的一种病症,其特征是大量肠内容物以类似于喷泉的方式从腹部皮肤外瘘口持续或间断排出,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折磨,同时也令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感到非常苦恼。肠瘘的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引流,必须将具有强烈腐蚀消化作用和包含大量细菌的肠内容物及时彻底清除,营造一个洁净、利于组织生长的环境,瘘才能逐渐闭合。目前对排出之肠内容物的处理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将引流管用胶带粘贴固定在外瘘口旁边,而后连接墙壁负压进行吸引,此法缺点是引流效果差,相当一部分排出物并不进入引流管内而是四处流淌造成污染,且引流管容易移位,需要反复进行调整;或者由陪护人员手持负压吸引管,不间断地对排出物进行人工吸引,该法与前一种相比虽然效果较好,但对陪护人员的精力和体力要求极高,不易坚持,且这两种方法在低位肠瘘患者都容易发生排出物堵塞引流管的情况;再则可在局部放置造瘘袋(又称人工肛门袋、假肛袋、粪袋)使排出物进入袋内,此方法缺点包括需要频繁更换造瘘袋比较麻烦、造瘘袋价格较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被动自然引流的效果远不如主动负压吸引、肠内容物在局部积存腐蚀皮肤、造瘘袋的大面积粘胶容易使皮肤产生过敏、炎症或撕脱等损害等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是可行的办法。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许多肠瘘患者的排出物不能得到及时清除,导致瘘愈合缓慢,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以上,甚至患者因消耗衰竭而死亡。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对肠瘘排出物进行快速而彻底清除的专门装置应用于临床,而检索中国专利数据库也仅仅发现两条相关内容,分别为1988年申请号为88 2 10789的技术专利申请,和1991年公开号为CN1055299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名称均为“肠瘘引流器”,申请人和设计人也都是同一人,但详细了解后发现它们的功能其实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造瘘袋完全相同,只是被动地收集污物,而非主动地进行治疗,适用范围应该是那些人为刻意产生的造瘘例如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后的乙状结肠造瘘(又称人工肛门、假肛),而非本身即是一种疾病的肠瘘,这两项申请的作者犯了把“造瘘”和“肠瘘”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的原则性错误,而它们恰恰是存在根本性的区别的:造瘘是人体必要的排泄通道,一般是永久性的,不以愈合为目的;而肠瘘则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病理状态,最终目的是使瘘愈合、关闭,恢复正常。造瘘患者需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因此其排出物接纳装置应具备舒适性、便
携性、易用性和密闭性的特点,而肠瘘患者大部分时间都在病房内卧床接受治疗,其排出物接纳装置最关键的是能够将污物及时彻底从局部清除,对舒适性、便携性、易用性和密闭性的要求则不甚严格,例如前者最好采用胶板与皮肤紧密粘合以保证污物不外渗,而后者允许少量污物的渗漏,因此可以仅仅利用外力将装置固定于皮肤。前述两项设计存在的诸多缺陷,例如佩戴舒适度低,固定不可靠、在患者日常活动时容易发生渗漏,非一次性使用需要清洗等,使其在实用性方面与造瘘袋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由于没有冲洗和负压吸引功能、流出道位置较高等,决定了其更不具备对本申请所说的肠瘘进行治疗的功能,故“肠瘘引流器”的称谓不甚妥当,而“人工造瘘排出物收集器”相对比较合适。显然,对肠瘘患者而言,依靠肠蠕动和排出物自身的重力作用,消极、被动地去收集排出物,是没有作为、远远不够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普通引流管或造瘘袋用于肠瘘患者存在的引流效果差、排出物不能得到有效清除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肠瘘治疗罩,兼具进液通道、进气通道和负压通道,将罩屏障作用、液体冲洗作用、气流推动作用和负压吸引作用集于一体,能够对瘘进行冲刷式清洗,并将排出体外的肠内容物稀释、局限然后及时吸出。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原理是综合利用罩屏障作用、液体冲洗作用、气流推动作用和负压吸引作用对肠瘘的排出物进行快速而彻底的清除。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倒碗状的罩体上有冲洗管、进气管(或进气孔)和吸引管通向罩内,吸引管的管腔在罩底部与罩内空间相通以充分接触排出物,腹带经过罩体顶部围绕罩体将其固定于腹部。将罩扣在患者外瘘口处皮肤上,冲洗管头端对准外瘘口或伸入其内部,调整并系好腹带使罩固定于腹部,必要时患者还可自己用手辅助,使罩与皮肤之间无空隙,这样排出物即可局限于罩内而不会四处流淌造成污染,连接普通静脉输液装置至冲洗管,连接病房墙壁负压至吸引管,液体对瘘及周围皮肤进行冲刷式清洗,冲洗后的混合物被罩阻拦包围,而后经罩底部的吸引管吸出,由于气流和水流的共同作用,即使是排出物为固体状粪便的低位肠瘘,吸引管也不易发生堵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瘘进行冲刷式清洗使局部保持清洁状态有利于瘘周围炎症消退和组织生长,从而促进瘘的愈合,缩短康复时间;肠内容物稀释后对皮肤的腐蚀刺激作用减轻并且更容易被吸出,外瘘口周围皮肤红肿、疼痛、溃烂等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通过腹带自行固定于腹部,必要时患者自己手扶,一般无需陪护人员辅助;将排出物局限于罩内避免污染患者身体和其它物品,减轻了护理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吸引管位于罩底部的设计使之能够比较彻底地将排出物吸尽;气流和水流的共同作用确保了吸引管畅通无阻;设有专门的引流管通道,即使外瘘口旁有引流管也不影响使用。此外,本专利技术也可用于分泌物较多的
急慢性感染创面或伤口的治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个优选实施例底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和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罩底部弧形外翻边缘及其与第三个优选实施例中吸引管位置关系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罩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腹带的示意图。图中1.罩体,2.弧形外翻边缘,3.吸引管,4.转接管,5.吸引管侧孔,6.进气管,7.空气滤过器,8.冲洗管,9.花洒,10.可拆卸软管,11.三通接头,12.吸引管卡环,13.腹带卡环,14.双层罩体,15.内壁侧孔,16.引流管通道,17.腹带,18.粘扣,19.冲洗管和进气管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对应的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对应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吸引管(3)位于倒碗状罩体(1)的底部,尽量靠近边缘以充分接触排出物,在吸引管(3)的末端有一“L”形转接管(4)与之活动连接,“L”形转接管(4)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可从不同方向连接负压,便于使用;二是从墙壁过来的负压管道位于患者身体侧面不影响患者腿部活动,且行程较短。冲洗管(8)和进气管(6)穿过罩壁进入罩内,在冲洗管(8)的头端有一花洒(9)活动连接,以扩大冲洗范围、加强冲洗效果,花洒(9)的底部中央有一根可拆卸软管(10),可伸入外瘘口内部进行冲洗,如果不需要使用也可以将其取下。冲洗管(8)的外端有一三通接头(11),当三通接头(11)上的旋钮呈形时,其内有两条通道供冲洗液通过,用于排出物稠厚、流动性差的情况;当接头上的旋钮呈形时,其内仅有一条通道供冲洗液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肠瘘治疗罩,包括倒碗状罩体和腹带,其特征是:在罩体上有冲洗管、进气管(或进气孔)和吸引管通向罩内,吸引管的管腔在罩底部与罩内空间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瘘治疗罩,包括倒碗状罩体和腹带,其特征是:在罩体上有冲洗管、进气管(或进气孔)和吸引管通向罩内,吸引管的管腔在罩底部与罩内空间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瘘治疗罩,其特征是:吸引管可呈直线型通向罩内,或为环绕走行并带侧孔,在吸引管的外端有一“L”形转接管与之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瘘治疗罩,其特征是:在冲洗管的头端有一花洒活动连接,花洒的底部有一根可拆卸软管,冲洗管的外端有一三通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有军
申请(专利权)人:吴有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